“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的开展
2022-04-01■文/王茜
■文/王 茜
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属于一项基础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给幼儿提供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自然角种植活动对幼儿而言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目前,如何在“全收获”理念下有效开展自然角种植活动,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全收获”理念认为种植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在自然角种植活动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表现行为,引导幼儿及时记录种植情况,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全收获”理念下开展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的意义
“全收获”的“全”是指多方面、多层次、多主体,主要指在活动中包括幼儿、教师和家长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多方面分析,教师和家长都要参与种植活动,并通过与幼儿互动交流等方式,实现对幼儿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通过种植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还能够在活动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启发。在开展种植活动时,教师应将注意力集中到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在家庭中,家长需要结合种植活动的教学目标,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从多层次分析,在进行种植活动时,教师需要学会站在幼儿的立场,创建多元化、科学性、趣味性的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全收获”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种植活动是现阶段幼儿教育的趋势,也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重心偏离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种植活动属于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过去,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开展频繁,一些教师注重对活动任务的导入,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这一教学方式虽能让幼儿收获知识、获取经验,但总体来说,这种教学形式过于被动,无法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这一教学形式也忽视了幼儿的主观感受,使幼儿感受不到种植活动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方式加以创新。
(二)家长对种植活动缺乏了解
在指导幼儿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指导方式,导致幼儿并没有真正融入种植活动中。一些家长比较宠溺幼儿,不愿意让幼儿参与劳动。还有一些家长对种植活动缺乏了解,他们过于担心幼儿,认为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细菌,因此不愿意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幼儿园目前开展的种植活动多流于形式。
三、“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整合经验,重视种植记录环节的价值
在记录种植情况时,教师不能只让幼儿单纯地去观察、记录,还要让幼儿在观察农作物时和农作物产生多元互动,引导幼儿多观察、记录、了解种植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生长规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长远角度来看,种植记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 活习惯。
在记录种植情况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采用符号、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让幼儿主动发现线索,学会分析、对比和归纳,从而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激发幼儿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其主动思考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记录内容进行调研,并就调研结果与同伴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要做记录,还要与同伴分析、交流,这能够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将记录作为模式化的填表程序,而应将其贯彻到实际的种植活动中,对种植记录环节进行规划、观察、分析,通过这样的流 程,真正实现种植记录环节的多元价值。
1.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关注不同时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不同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些教师给予幼儿观察农作物的时间是比较固定的,后期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带领幼儿在不同时间段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让幼儿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例如,在种植初期,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每天中午饭后观察农作物,并定期检查幼儿的记录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幼儿开展互动交流,让幼儿了解种植的意义和农作物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种植结束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观察已经发芽的农作物,让他们感受生命的奇妙,从而引发幼儿对农作物的探究心理,引发其对生命的感悟。通过观察和记录,能够让幼儿更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珍爱生命并敬畏生命。
2.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在种植记录环节,教师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比如,小班幼儿在用影像记录时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前规划好一张观察清单,在清单上列出观察步骤,并辅助他们,帮他们拍一些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照片,然后引导他们将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照片对应地粘贴在记录表上。中班幼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其认知规律选择表格式的记录方法,引导他们利用简单的图案、符号等表征方式选择性地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大班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利用空白式的记录方法,给他们一张空白纸,引导他们观察农作物的颜色和形状,让他们利用文字、图画的方式在空白纸上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记录和表征均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具有丰富多样、自由灵活等特点,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表达自我、体验创造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每个幼儿的想象力都不相同,其采用的种植记录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记录,幼儿能够深入了解种植活动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二)注重实践,从多个方面拟定种植计划
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班级的每个角落,如走廊、窗台等设置成种植区,让幼儿自主栽种一些小型盆栽,如大蒜、多肉,将这些盆栽放置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美化教室环境,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同时,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幼儿一起讨论、建立农作物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开展种植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设计与活动规则相关的海报,并将海报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促使每个幼儿都能遵守规则,以保证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空土地,为幼儿创设一个室外种植区,让幼儿自主种植农作物。此外,教师应该对园区内的土壤环境进行定期调查和分析,了解其特征,从而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教师还应该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尽量选择生长周期比较短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实践活动,如小白菜、小葱、大蒜等。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植游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其科学素养。通过室外种植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到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特征,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时体验到种植活动带来的乐趣。
总之,在“全收获”理念下开展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让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种植知识。在实践中,教师需深刻认识并落实“全收获”理念,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种植活动,努力提高幼儿的参与感,让幼儿感受种植活动带来的独特乐趣,帮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健康成长,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