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大辛庄5 村为例
2022-04-01杨琳琳
杨琳琳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1 规划背景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规定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相关要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 号)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决策部署,2014—2020 年,北京市大力开展提升改善乡村宜居环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构建等各项工作。
本次规划将贯彻以民生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落实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留住乡愁历史记忆的新要求,以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加快提升城乡最基础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乡村环境整改,积极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传承村庄历史文化底蕴,努力实现构建北京市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大辛庄5 村为城镇集建型村庄,根据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此类型村庄应从村庄环境改善提升、危房维修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升、拆除违法建设、集体产业用地腾退整改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2 村庄概况
2.1 村庄区位
大辛庄5 村,包括黎明村、宏升村、中心村、昕升村、东安村,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六环外礼贤镇西侧,西邻大广高速。北距大兴区政府20 km,东距礼贤镇镇政府约8 km,南距新机场约7.5 km。位于北京市南城门户区域,周围道路网体系完善,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大辛庄5 村总人口规模约3 095 人,917 户。5 个村庄首尾相连,村域总面积约722.09 hm2,规划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约69.63 hm2,见图1。
图1 大辛庄5 村各村庄区位
2.2 历史文化
大辛庄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大辛庄在唐朝已成村,原名为新立镇。曾遭浑河(永定河)水患重建,改名大新村、大新庄,后谐音改为大辛庄。大辛庄原有4 道街,分别为东街(现东安村)、前街(现昕升村)、二街(现中心村)、后街(现宏升村、黎明村)。后为方便管理,合乡并镇成立了中心村、昕升村、宏升村、黎明村和东安村。
大辛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成立了秧歌队、高跷队、小车会、吵子会等基层文艺队伍,每年逢节假日都会开展高跷会、戏剧演出、书画比赛、花会调演等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有着“大辛庄高跷盖京南”的美誉。同时,大辛庄有着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重视知识教育的传播,其中,大辛庄完全小学,培养出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民国时期创办的大辛庄女子学校,是在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时期的一个创举,打破了沿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陋习,促进了女性教育的发展[1]。
3 村庄现状问题
1)经济发展:农业种植曾是大辛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村庄土地流转、外出进城打工人员的增加,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进城打工为主。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政策补助。
2)公服设施: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比较齐全,但村民希望设置太阳能浴室、老年餐厅和老年活动场所。村民生活比较单调。
3)市政设施:村庄市政基础设施问题较为严重,村庄无封闭式垃圾收集设施和排水设施,日常污水散排,雨季污水横流,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部分街道缺少照明设施,太阳能路灯维护费用高,需要更换。
4)建筑风貌:部分村庄建筑风貌较差,文化墙风格杂乱,乱停车、私搭乱建、车位侵占人行道现象严重,急需整治。
5)景观环境:村庄内街道两侧绿化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公共休闲场所。村庄内空闲地较多未得到很好利用,景观感不佳。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4.1 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策略
大兴区礼贤镇积极引进了“以文带产”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礼贤镇在发展农耕休闲产业之外,还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相关的产业,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三产相结合,让这座小镇里不只弥漫着农业的芬芳,还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气息。“瓦片经济”已经不适于支撑礼贤镇各村的经济发展,本次规划以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挖掘村庄农耕文化、溯源完善节庆文化、民俗文化,有效利用腾退土地和空置民房发展民俗农旅产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结构调整,改造和升级换代,进而实现从小农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以溯源为基、以产业提升为理、打造大辛庄5 村为“民俗+产业”文化基地、融合民俗特色与农业生态旅游的京南生态型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村。
4.1.1 发展多元农业
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理念,发展“共享农庄”。“共享农庄”是一种集循环农业、农事实践体验、创造农业、农旅结合等功能于一身的新型产业,是指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不影响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环境情况下,以及在农户、企业以及政府的共同支持下,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平台依托,将农村的闲置住房进行规划设计与改造,对接了城市消费者或“旅居者”对田园生活的回归或体验需求。
4.1.2 发展民俗文化产业
发扬民俗艺术文化,保护传承百年高跷文化,创造活力多彩的乡村氛围。大力发展民俗演出活动,节假日举行节庆“四会”表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将高跷文化作为大辛庄片区名片,进行宣传,吸引大兴区乃至京南片区人群观看体验。
4.1.3 发展民宿产业
随着村庄景观、民俗文化的提升改造,利用闲置村民住宅,发展休闲民宿,结合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节,延长产业链,形成吃、住、玩一体的体验形式,实现村庄产业多元化综合发展[2]。
4.1.4 发展灯笼产业
重拾灯笼制作工艺:将大辛庄的历史故事、传奇人物、民间传说、高跷文化、民俗文化制作成灯笼彩画,发展灯笼制作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彩灯艺术。创新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普及传统灯笼制造工艺,农户可以运用农闲之时,蓬勃发展庭院经济效益,为村民创造经济收益,见图2。
图2 村庄产业布局示意图
4.2 以生态保护为导向,提出村庄减量发展策略
大辛庄以北和南面为大片耕地,整体的生态环境本底非常良好。所在区域毗邻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周边区域是“森林环绕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村域整体景观以“森林型”景观为主。统筹村域河流、沟渠、耕地、林地系统治理,科学合理地对村域内生态要素进行整治、维护和利用,防止对村域范围内的田园风貌进行破坏性发展和过度改造,逐步建立绿色生态的发展方式和人文健康的生活方式。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减量发展”要求,根据“集约高效、减量提质”的总原则,在规土合一的基础上,提出大辛庄5 村的减量范围,腾退违法建设用地和低端低效集体产业用地,减少低端低效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4.3 以舒适宜居为导向,提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策略
围绕村民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居住、医疗、文化、卫生、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全面保障村民的生活服务。医疗方面,黎明村、中心村、东安村均有医务室,村庄东部沿刘田路北侧设有1 处礼贤镇中心卫生院,可满足村民就医需求。教育方面,大辛庄东部有1 所幼儿园、1 所小学和1 所中学可以满足村内就学需求。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公服设施已无法解决村民的基本日常生活需要,且村庄里的文娱基础设施也已无法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因此,为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利用中心村闲置用地,在中心村东侧规划1 处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中心村村庄西侧规划1 处村史馆,增强村庄的文化氛围。为解决村民洗澡问题,每个村均规划新增太阳能公共浴室。利用各村庄内的闲置用地和坑塘用地新建数处休闲公园广场,为村民提供室外健身及活动场地。
4.4 以环境提升为导向,提出村庄环境整治策略
本次规划对村庄道路进行梳理,将村庄原有道路系统形成主路、支路、巷道3 级,打通部分断头路,修补破损路面,增加人行道、停车、路灯、标志、标线等内容。完善村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在东安村东部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响应“厕所革命”号召,村民户厕均采用3 格化粪池,安排定期清理。每个村新增1 处二类公厕,公共厕所建筑物应达到二类标准的要求,新建及改造的公厕均为水冲式厕所,并对其实行专人管理。生活垃圾采用“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村内垃圾采取分类收集后,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密封清运。
4.5 以文化传承为导向,提出村庄风貌引导策略
在村庄风貌营造上,保护村庄传统建筑风貌,传承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修复乡村特色风貌,处理好村庄与环境的关系。实现村庄建设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活动民俗化、饮食本地化,促进乡村文化、传统文化繁荣。
大辛庄5 个村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深厚,其中高跷文化最为著名。本次规划充分挖掘大辛庄地域文化、传统风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出保护的具体方式和要求,并通过文化墙绘制、文化展示广场、特色街巷景观小品、民俗风情步道等多种方式构建富有民俗风貌特色的空间环境,广场和公园节点采用具有民俗文化及传统元素的雕塑、景墙、小品等,将传统历史文化特色融入村庄空间中。并结合村庄历史文化规划建设1 处村史馆,讲好大辛庄“村庄故事”和“村庄历史”,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5 结语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工作,本次村庄规划,通过规划师驻村工作,推动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建设,全面掌握了大辛庄5 村的村庄特色和村庄建设的基本要求,从产业振兴、生态保护、舒适宜居、环境提升、文化传承等方面积极探索村庄规划策略,为未来美丽乡村的高水平规划建设提供一些经验。除了做好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还必须加强村庄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村庄的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具体项目建设必须符合村庄规划的要求,服从村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使村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实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