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灌溉方式对稻田微气象特征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2022-04-01邱峰景元书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相关系数稻田产量

邱峰 景元书

摘要: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稻田微气象特征及生长的影响,于2020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内,对稻田生育期设置5种不同灌溉处理:保持田间土层湿润[对照(CK)];喷灌处理,保持田间水深5 cm(A1);喷灌处理,保持田间水深10 cm(A2);漫灌处理,保持田间水深5 cm(A3);漫灌处理,保持田间水深10 cm(A4)。对比分析生育期内不同灌溉处理对稻田土壤温度、冠层内气温、相对湿度和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水温和气温、土温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A2和A4处理的土壤温度最低,A1和A3处理次之,CK最高,灌溉可有效降低土壤温度,灌水量越多,降温越明显,土温的日最高值和日变幅也越小,灌溉对土壤深处的影响不明显;灌溉降低了冠层内空气温度,提高了相对湿度,减小了日变幅,灌水量越多,其效果越明显,喷灌的效果优于漫灌。灌水量的增加会减小稻田的潜热通量。用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得到水温和土温的r值为0.99,水温和气温的r值为0.84,水温和气温、土温有着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适当灌水可提高水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适当灌水可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灌溉方式;稻田;微气象;光合作用指标;产量;相关系数

中图分类号:S511.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2)05-0072-09

收稿日期:2021-07-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575111);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GYHY201406025)。

作者简介:邱 峰(1998—),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气象研究。E-mail:908668026@qq.com。

通信作者:景元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等研究。E-mail:jingyshu@163.com。

农田小气候是指在边界层、土层与作物层间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交互作用形成的特殊小范围气候。近地层温度、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土壤层温度和湿度,田间温度、湿度是构成这种小范围气候的主要气象要素[1]。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差异会直接导致小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农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输,还决定农田辐射、湍流输送和热量平衡各分量之间的分配[2]。适宜的微气象条件下,作物处于通风、光照、温湿度适宜的有利生长环境,农业生产优质高效。不适宜的微气象条件下,作物群体生长发育往往会受到抑制,病虫害孳生并最终导致作物衰亡、农业减产[3]。

研究表明,农田微气象受多种因素影响,防护林、耕作措施、种植方式、施肥、灌溉等均会对农田小气候产生影响[4-9]。其中,灌溉对农田微气象的影响研究较多。Confalonier等研究表明,灌溉会直接改变田间的温度、湿度,缩小田间昼夜温差[10-12]。扈军亚研究发现,灌溉可以有效减小灌溉地的土壤温度,减小灌溉地土壤温度的日温差,增加灌溉地的地面辐射差额[13]。刘海军研究喷灌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发现不同的喷灌方式对田间冠层内温湿度影响显著,浅层土壤的湿度可以得到有效增加[14-15]。肖军等发现采用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内的温度和增加湿度[16]。张永强等通过对复播大豆做不同滴灌量的处理研究了其对小气候的影响[17]。雷鈞杰等也分析了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18]。胡凝研究出可以有效增高冠层内部气温避免水稻遭遇低温危害时的灌水方式[19]。李全起等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20]。张世春等研究了浅水灌溉对稻田小气候的影响[21]。聂晓研究了节水增温与间歇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22]。 张永强等对大豆、玉米、花生做不同灌溉处理,研究了其对小气候的影响[17,23-24]。不同的灌溉方式可使作物的生长反应不同[25-27]。稻田中能量流动的特征可以用能量平衡各分量来分析[28],灌溉会改变稻田水热通量[29-30]。

本研究对水稻各生育期设置不同的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溉处理对稻田土壤温度、冠层内气温、相对湿度及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灌溉处理对稻田微气象特征的影响,深入了解稻田灌溉前后微气象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对调节农田微气象、改善气候资源的利用、提出高效的灌溉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介绍

试验地点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32°12′N,118°42′E),地处华东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量资源丰富。该地多年平均气温为15.4 ℃左右,年降水量为1 100 mm左右,无霜期持续231 d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 189 h左右,≥10 ℃ 积温为5 000 ℃左右。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多且集中,气温较高。

1.2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水稻品种为南粳5055,于2020年5月1日播种,6月5日移栽,分蘖期为6月18 日至7月18日,拔节孕穗期为7月19日至8月22日,抽穗开花期为8月23日至9月2日,灌浆乳熟期为9月3—13日,成熟期为9月14日至10月17日,2020年10月17号成熟收获。植株行间距为20 cm×30 cm,试验小区大小为2.5 m×2.5 m。试验共设5种灌溉处理方式。A1处理:通过田块中心固定式喷灌系统进行灌溉,使灌水量保持为灌溉后田间水深5 cm;A2处理通过喷灌进行灌溉,灌水量保持为灌溉后田间水深 10 cm;A3采用漫灌处理,灌水量保持为灌溉后田间水深5 cm;A4采用漫灌处理,灌水量保持为灌溉后田间水深10 cm。对照(CK)处理保持田间土壤湿润。每个处理重复3次。水稻返青期间,所有处理小区按稻田常规水分管理处理。从水稻分蘖开始,试验小区进行相应的灌水处理,所有灌水处理于08:00后开始,灌水频次由田间水量决定。试验期间,除灌溉外,所有处理的其余田间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1.3 农田小气候观测

使用HOBO U22温湿度记录仪观测稻田水层温度及0、5、10、15 cm处土壤温度,记录频率为 10 min 每次;观测冠层40、100 cm处温湿度,记录频率为15 min每次。冠层小气候梯度系统测定辐射分量、5 cm处土壤热通量、冠层上方不同高度的温湿度和风速,数据每5 s采样1次,每10 min做1次平均,由CR1000存储记录。其他常规气象数据由试验站自动气象站记录获得。

作物光合指标:选取晴朗无风天气,使用LI-6400随机选取3片不同水稻上的叶宽大于2 cm的叶片,测定其光合速率(Pn)、气孔扩散阻力(Gs)、蒸腾速率(Tr)。

1.4 能量平衡的计算

根据地表能量平衡原理,1926年Bowen提出了波文比方法,即在稳定状态下,假定水热扩散系数Kh和Kw相等,可得到显热通量(H)和潜热通量(LE)的计算公式:

Rn=LE+H+Q;(1)

H=(Rn-Q)β1+β;(2)

LE=Rn-Q1+β;(3)

β=γΔTΔe。(4)

式中,Rn为冠层净辐射通量(W/m2);Q为到达水面总的热量通量(W/m2);LE为潜热通量(W/m2);β为波文比值;γ为干湿表常数(0.667 hPa/ ℃);Δe、ΔT分别为2个高度上的实际水汽压差(hPa)和气温差(℃)。

其中由于水稻田间长期有水,到达水面的能量(Q)一部分被水层吸收,为水层储热(Qw),另一部分传输到了土壤,这一部分能量包括土壤表面至土壤热通量板间的土壤储热(Gs)以及向下的土壤熱通量(G)。其中,水层储热和土壤储热的计算公式如下:

Q=Qw+Gs+G;(5)

Qw=Cw·ΔTw·ΔhwΔt;(6)

Gs=Cs·ΔTs·ΔhsΔt。(7)

式中,Cw为水体的容积热容量[MJ/(m3· ℃)];Cs为土壤的容积热容量[MJ/(m3· ℃)];Δt为时间间隔;ΔTw、ΔTs分别为Δt时间内水温和土温变化(℃);hw、hs分别为水层和土壤厚度(m)。

1.5 Pearson相关系数

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方法是可以定量地衡量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学方法[31]。它可以准确度量2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其公式如下:

r=∑ni=1(xi-x)(yi-y)∑ni=1(xi-x)2∑ni=1(yi-y)2。(8)

式中:r为相关系数值;xi为变量x对应的不同数值;x为变量x的平均数;yi为变量y对应的不同数值;y为变量y的平均数;n为变量个数。相关系数值越大,2组数据相关性越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处理稻田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

2.1.1 拔节孕穗期 由图1可知,不同灌溉方式稻田相同深度的土壤温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同灌溉方式稻田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日变化相差较大。土壤深度从0 cm到15 cm处,在白天,CK处理的土壤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夜间,CK处理的土壤温度低于其他处理但较为接近,A2、A4处理土壤温度日变化曲线较为接近, A1、A3处理土壤温度日变化曲线较为接近。在白天,A2、A4处理的土壤温度低于A1、A3处理;在夜间,A2、A4处理的土壤温度高于A1、A3处理。0 cm处土温,CK处理的最大值出现在13:00,而其他处理在 14:00 或15:00。结合表1可知,A2、A4处理的土温日较差较为接近,A1、A3处理的土温日较差较接近,A1、A2、A3、A4处理的5 cm处土壤温度日较差分别比CK处理低1.25、1.95、1.46、1.68 ℃。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上升变慢,土壤温度的波动幅度较小。可见水层厚度减小了昼夜温差。水层的存在,使得不同处理土壤温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出现时间较CK处理有一定的滞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波动幅度同样变小。对同一处理而言,其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也存在滞后性。

2.1.2 抽穗扬花期 由图2可知,抽穗扬花期土温最高值的出现时刻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滞后。由表2可知,CK处理得到的日较差相比其他4个处理始终最大,从而体现出在白天水层储存热量,降低土温;夜间水层则放热,增加土温。水层厚度与土温日变幅呈负相关。0 cm处A1处理的日较差比A2处理大0.37 ℃,15 cm处A1处理的日较差比A2处理大0.11 ℃,A3、A4处理情况也与之相似。

2.2 不同灌溉处理稻田冠层内气温的变化特征

2.2.1 拔节孕穗期 由图3可知,不同灌溉处理稻田冠层内气温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5:00左右气温开始升高,14:00左右升至最大,随后开始下降。05:00左右气温最低,夜间气温较稳定,波动小,白天气温高且波动大。40 cm处各处理稻田冠层气温均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在05:00左右达到最小值,A1、A2、A3、A4处理全天气温与CK处理相比均较低,其中A2处理降温效果最好,A1、A4处理效果相差不大,A3处理降温效果最不明显。100 cm处各处理稻田冠层气温相差不大。结合表3可知,5种处理中日均值表现为CK>A3>A4>A1>A2,40 cm 高度处气温CK处理分别比A1、A2、A3、A4处理高052、0.85、0.22、0.32 ℃,100 cm高度处气温CK处理分别比A1、A2、A3、A4处理高0.14、024、0.01、0.07 ℃,其中A2处理降温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 各灌溉处理在40 cm高度处具有一定降温效果,100 cm 处效果不明显。与CK相比,不同灌溉处理后40、100 cm高度处气温的日最高值、日最低值、日平均值均减小,且A2处理温度均最低。4种处理中,A2处理降温效果最好。

2.2.2 抽穗扬花期 如图4所示,水稻抽穗扬花期40 cm处冠层气温各处理降温效果规律与拔节孕穗期相似,100 cm处则与之前有明显差别,100 cm处A2处理降温效果最好,A1、A3、A4降温效果接近,100 cm处相比40 cm处降温效果较差,即随高度增加,各处理的降温效果减弱。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强。由表4中抽穗扬花期不同灌溉处理稻田冠层气温对比情况可知,40 cm高度处气温日均值表现为CK>A3>A4>A1>A2,40 cm 高度处气温日均值CK处理分别比A1、A2、A3、A4处理高0.90、0.97、0.43、0.89 ℃,100 cm高度处气温日均值CK处理分别比A1、A2、A3、A4处理高0.54、0.72、0.38、047 ℃,A1、A2和A4处理降温效果均不错,A2日均值最低,但同A1、A4差距不大。与CK相比,100 cm 高度处各处理的气温日最高、日均值均减小,日最低值却增大。4种处理中,A2处理降温效果最好。

2.3 不同灌溉处理稻田冠层内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

2.3.1 拔节孕穗期 由图5可知,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冠层内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湿度在夜间逐渐升高,在06:00左右达到最大,白天开始降低,14:00左右降至最小,之后开始升高。整体上,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冠层内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呈相反趋势。结合表5可知,40、100 cm高度处相对湿度的日均值、日最高值、日最低值均表现为A2>A1>A4>A3>CK,从日均值来看,A1、A2、A3、A4处理的 40 cm 高度处相对湿度比CK处理高5.69%、755%、2.02%、5.24%,100 cm高度处A1、A2、A3、A4处理的相对湿度分别比CK处理高134%、2.34%、0.36%、1.14%,各灌溉处理的相对湿度日最高值、日最低值较CK处理也有提升,均表现为40 cm高度处的各灌溉处理差值大于100 cm高度处,可见随着高度的增加,灌溉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减弱。40 cm高度处各灌溉处理在白天同CK处理的差值明显高于夜间,可见白天各灌溉处理的增湿效果好于夜间。

2.3.2 抽穗扬花期 如图6所示,抽穗扬花期各处理的稻田冠层相对湿度在06:00左右最大,14:00左右最小,其变化趋势同拔节孕穗期类似。40 cm高度处相对湿度在夜间接近饱和, 各处理日最高值均接近100%,这时的水稻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夜间温度较低。结合表6可知,从日均值来看,A1、A2、A3、A4处理40 cm高度处相对湿度分别比CK处理高6.55%、7.52%、3.75%、5.74%,100 cm高度处A1、A2、A3、A4处理的相对湿度分别比CK处理高2.65%、4.04%、132%、2.73%,40 cm高度处A1、A2、A3、A4处理的相对湿度日最低值分别比CK处理高10.31%、12.71%、5.80%、897%,100 cm高度处各灌溉处理与CK处理差距不大,但各处理增湿效果依然表现为A2处理最好,A3处理最差,A1和A4处理较接近,这同40 cm高度处相同。喷灌的增湿效果明显好于漫灌。

2.4 不同灌溉处理稻田能量平衡分析

由图7可知,在水稻拔节孕穗期间,净辐射通量、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出倒“U”形变化趋势,夜间各通量变化较平稳,日出后,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随着净辐射通量的增大而增大,均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白天太阳辐射开始加强,净辐射通量均值随之明显增加,日最高值达401.7 W/m2,潜热通量最大值为296.1 W/m2,显热通量最大值为125.3 W/m2,潜热通量占比较大,这是因为拔节孕穗期间温度较高,作物蒸腾和水层蒸发比较剧烈。土壤热通量数值较小,基本在0左右波动。

由图8可知,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水层储热的日变化趋势相似,潜热通量在热量通量中占有主导地位,相比于显热通量以及水层储热值要大得多。A1处理潜热通量日最高值为284.5 W/m2,日值范围为-36.8~284.5 W/m2,显热通量的日变化范围为-9.7~127.5 W/m2,水层储热的日变化范围为-10.7~20.5 W/m2。水层储热从日出后变为正值,自日出后为正值,下午再次变为负值一直到夜间。A2处理潜热通量日变化范围为-35.4~2732 W/m2,水层储热的日变化范围为-14.7~34.0 W/m2,显热通量的日变化范围为-7.5~1215 W/m2。说明随着水层厚度的增加,水层储热增大,潜热通量也随之减小。

2.5 灌溉稻田生育期水温、土温和气温对比

选取A2处理的稻田水温、5 cm土温和气温进行分析,计算各生育期的温度平均值。由表7可知,分蘖期的水温最大,土温次之,气温最低,这是由于生长初期水稻叶面积指数较小,太阳辐射较强,而冠层基本无法遮挡,导致水温最高。到了拔节孕穗期,气温明显高于水温和土温,水温介于土温和气温之间。随着水稻的生长,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对太阳的辐射作用开始加强,水温和土温较接近,气温最高。由表8可知,水温和土温的r值为0.99,水温和气温的r值为0.84,且两者P<0.01,说明水温与土温、气温极显著相关,水温对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2.6 不同灌溉處理水稻生理特征及产量状况

由表9可知,从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值来看,净光合速率最低的是CK处理,为13.63 μmol/(m2·s),最高的为A4处理,为16.64 μmol/(m2·s),A1、A2、A3、A4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CK处理高088、2.80、1.20、3.01 μmol/(m2·s),可见灌溉提高了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且灌溉量越大,净光合速率值越高。灌溉处理后的气孔导度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不过各处理间差距较小,CK处理气孔导度为045 mol/(m2·s),A4处理最大为 0.65 mol/(m2·s)。蒸腾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同灌溉处理中A2、A4处理的蒸腾速率较高,分别为6.64、6.98 mmol/(m2·s),A1、A3处理的蒸腾速率分别为5.61、5.72 mmol/(m2·s),CK处理最低,为4.72 mmol/(m2·s),表明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叶片的蒸腾速率,且灌溉量越大,蒸腾速率越高。

水稻成熟后,对各处理产量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由表10可知,灌溉后各处理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处理均有较大提高,A2处理的有效穗数提高最多,达327个/m2,A4处理的穗粒数最多,比CK处理多262%。各处理结实率相差不大。各处理千粒质量较CK处理也有不同程度增加,总体上灌水量越大,水稻千粒质量越高。从实际产量上看,各灌溉处理的产量均有明显提升,A2和A4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为0.86、0.89 kg/m2。

3 讨论与结论

灌溉对浅层土壤有明显降温作用,且灌水量越多,降温效果越明显。A2、A4处理的土温日最高值、日较差相较A1、A3及CK处理小,但A2与A4处理、A1与A3处理差别较小,可见喷灌、漫灌方式对土温影响差距较小。而灌水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温的日较差和日极值,水量越多,土温日变幅越小,土温日最高值出现时刻越晚。

各灌溉处理使冠层内地面上方不同高度处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加,但对冠层较低处影响较大,对冠层上部影响较小。灌水深度越大,其对冠层内部的降温和增湿效果越明显,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幅也越小。A2处理的降温增湿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A2处理的冠层气温小于A4处理,A2处理的冠层相对湿度大于A4处理,A1处理的冠层气温小于A3处理,A1处理的冠层相对湿度大于A3处理,说明喷灌的降温增湿效果好于漫灌。A1和A4处理的降温增湿效果较为接近,但A1处理用水量远少于A4处理,这对节约水资源有重要意义。

灌水对稻田间的潜热通量有一定影响,灌水量的增加会减小稻田的潜热交换。

用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得到水温和土温的r值为0.99,水温和气温的r值为0.84,水温和气温、土温有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这证明水温对气温和土温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水温的改变对稻田小气候的特征有重要影响。

适当灌溉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稻的产量也升高。

参考文献:

[1]李明桃.农田小气候理论探索[J]. 园艺与种苗,2014,34(12):27-30,53.

[2]周顺亮,叶 清,戴兴临,等. 农田生态系统的热通量变化和农田小气候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0-14.

[3]田言俊,王诗军,仪秀华,等. 农田小气候的人工调节与环境友好型农业[J]. 中国农业信息,2014(1):72.

[4]曾焕生.木麻黄防护林带对改善农田小气候效应的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5(3):21-23.

[5]孙淑娟,周勋波,陈雨海,等. 冬小麦种群不同分布方式对农田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增刊2):27-31.

[6]张艳艳.浅析几种耕作措施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J]. 现代农村科技,2017(4):58.

[7]王兴亚,周勋波,钟雯雯,等. 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小气候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1):14-21.

[8]Yun J I,Shin J C,Yun Y D,et al. Canopy microclimate of water-seeding rice during internode elongation period[J]. Kore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1997,42(4):473-482.

[9]Yoon Y K,Yun J I.Using synoptic data to predict air temperature within rice canopies across geographic areas[J]. Kor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1,3(4):199-205.

[10] Confaionieri R,Mariani L,Faeehetti M,et al.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flooded rice field:preliminary results[J].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otes,2002,27(2):39-40.

[11]盧其尧. 灌溉地的小气候状况[J]. 地理学报,1957,12(4):437-446.

[12]卡岡諾夫 M A,赫沃列斯 С Б,楚特諾夫斯基 А Ф,等. 灌溉对土壤及近地面空气层小气候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1956(2):121-127.

[13]扈军亚.耕作与灌溉的小气候效应[J]. 现代农村科技,2015(1):41-42.

[14]刘海军.喷灌条件下田间小气侯的变化和SPAC系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

[15]刘海军,康跃虎,刘士平.喷灌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103-107.

[16]肖 军,刘洪波,白世践,等. 微喷灌水技术对葡萄果实生长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11):49-54.

[17]张永强,张 娜,李亚杰,等. 滴灌量对复播大豆生理特性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15,36(5):586-593.

[18]雷钧杰,张永强,陈兴武,等. 施氮量对新疆滴灌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10):1-14.

[19]胡 凝.灌水对稻田微气象环境的影响及两系杂交稻安全制种的灌木技术[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

[20]李全起,陈雨海,于舜章,等.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J]. 作物学报,2006,32(2):306-309.

[21]张世春,聂 晓,王毅勇,等. 浅水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温度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2):86-89.

[22]聂 晓.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热过程及节水增温灌溉模式研究[D]. 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

[23]刘 洋,栗岩峰,李久生,等. 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对农田水热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0):93-104,135.

[24]宋 伟,赵长星,王月福,等. 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31(23):203-210.

[25]Cavero J,Medina E T,Puig M,et al. Sprinkler irrigation changes maize canopy microclimate and crop water status,transpiration,and temperature[J]. Agronomy Journal,2009,101(4):854-864.

[26]李 智,尹 娟,郑艳军. 不同灌溉定额对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6(9):71-73,78.

[27]黄 健,朱 安,汪 浩,等. 水直播和旱直播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響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67-73.

[28]Saptomo S K,Setiawan B I,Yuge K.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paddy field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evapotranspiration[J].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2009,7(4):341-347.

[29]闫人华,熊黑钢,冯振华,等. 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SPAC系统蒸散与多环境因子关系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3,36(5):889-896.

[30]Kanda M,Inagaki A,Letzel M O,et al. LES study of the energy imbalance problem with eddy covariance fluxes[J].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2004,110(3):381-404.

[31]宫彦双,谷 坛,安 超,等. 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集输管道流动腐蚀主控因素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21,50(2):93-99.

猜你喜欢

相关系数稻田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稻田摸鱼记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结构影响研究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