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躺平”事
2022-04-01田向文
田向文
年终岁尾,《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的“2021年十大流行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其中第九为“躺平”一词。
“躺平”本指平卧,引申为休息。其入选“十大流行语”,是因为如今不少人口头挂着的“躺平”,多指“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以此为生活理念的群体即“躺平族”,面对各种压力“一躺了之”。然而,现实中很多说“躺平”者之中,只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的“躺平”,而另一部分人只是说说而已,并非真的“躺平”,而是一种自嘲一种牢骚。
其实在古代就有很多“躺平”的故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钓鱼”一词就有“躺平”之意。钓鱼是一种捕鱼的方法,也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但万事有度,如果一味地沉迷于钓鱼,而放弃了正经职业或是荒废了其他,钓鱼也就变成了躺平。《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就是个钓鱼爱好者,但他钓鱼不是真“躺平”,而是“钓翁之意不在鱼也”。姜子牙学业有成,进入商纣集团工作,本想是大集团就有大舞台就能有大作为,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哪知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昏庸的纣王不识才,不会用才,还想取他性命。为了保全性命,姜子牙只好选择了逃离。辗转来到渭水边钓鱼。钓鱼是要鱼钩的。可这姜子牙是個怪人,说是钓鱼,鱼钩却是直的,就是一根针而已,原来姜子牙是借钓鱼的晃子,在等待、在思考、在分析天下大势,为将来的发展重新寻找方向。东方不亮西方亮,文王慧眼识珠,姜子牙斩将封神。这是姜子牙的躺平。
“隐居”一词也有“躺平”之意。隐居一般指退居乡里或乡野,深居不肯出仕;或指出世,不关注世俗之事的生活,过与世无争的日子。因此有一种说法为“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白居易在《中隐》写道“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也是这个意思。然而有些隐者,并非真隐,而是面对或乱世或尘世污浊或官场钩心斗角的权宜之计。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三国乱世,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刘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想建立自己的王朝,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身边的兄弟都是武将,没有能运筹帷幄之臣。当他听说躬耕南阳的诸葛亮有丞相之才,就亲自登门求见。可是前两次都无缘得见,第三次去时,诸葛亮却大白天的在家里做春秋大梦。这就是诸葛亮的“躺平”,可这又不是诸葛亮的“躺平”。这诸葛亮是借“躺平”之名,在等待,等待那个能读懂自己的人,他躺在那里等到了,他躺赢了,他为刘氏集团付出了毕生的心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陶渊明也是一个躺平的人,他也躺赢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被誉为“隐逸诗人”“田园诗派之鼻祖”。苏东坡是一个被躺平的人,但他变“被躺”为“主躺”也躺赢了,他每被贬到一地,都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很快进入角色,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当地民众解决实际困难。
由古人的躺平可见,那些能“躺平”者,未必是真的“躺平”,而是“躺平”后能立即站起,挺起腰身,撸起袖子,奋斗翻身,最后做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