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平衡背景下城市公园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策略探讨

2022-04-01范嘉敏

南方农业·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城市公园植物配置

范嘉敏

摘 要 在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及建设程度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城市公园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水体设计与植物配置属于城市公园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公园整体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以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及生态平衡背景下城市公园建设原理与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城市公园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园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的策略。

关键词 生态平衡;城市公园;水体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S68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20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园林面积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趋势。但是,城市公园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园过程中相关人员对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不足,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绿化建设等,最终造成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堪忧,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水体设计及植物配置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中的生态平衡性,建设生态型城市公园,改善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公园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性

在城市建设脚步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中高层建筑迅速增多,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对于周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较快的城市生活节奏中,人们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城市公园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而建设的,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形象与地域特色,属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其看作城市生态环境当中的“绿肺”,在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当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时,应避免其出现严重积涝、雨水污染或日常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并朝着环境优美、道路通畅、雨水储蓄及净化循环的生态海绵型公园的方向进行设计和建设。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发挥公园绿地吸收、渗透和净化地表自然水的功能,可在需要的情况下释放出积存的水进行循环使用,发挥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海绵体作用,解决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等问题,促进城市雨水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降低洪峰和减少洪流量,最终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1]。

2 城市公园建设原理及内容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城市公园建设过程应充分考虑所处地域的生态系统及气候,还应有机结合地域内所蕴含的多种生态系统进行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设计、建设出一整套的城市生态景观。1)生态平衡背景下,城市公园建设中的水体设计与植物配置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人与自然处于协调关系状态,对当前人与自然之间的供求矛盾进行缓解,为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促进作用。2)城市公园建设过程应遵循系统多样性原则,完成城市公园生物群落构建,确保城市公园建设完成后对城市生态平衡具有维护作用,对城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3)生态平衡背景下,城市公园水体设计与植物配置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确保其中的生态结构及物种群落均合理,促进城市环境有机融合为一个系统。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确保植物生态系统的光合、蒸腾、吸收与吸附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公园水体与周围环境、居民等形成互动平衡。

3 城市公园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要求,还应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我国城市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涌现出大批优秀设计方案。有关城市公园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但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3.1 蓄水能力不足

纵观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園建设工作可以发现,大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年代比较早,基础性排水蓄水设施的建设已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城市需求,表现为城市公园整体蓄水能力不足,在雨水季节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重排轻储的问题。另外,随着城镇化建设逐渐加快,工业化改造工作也大范围开展,城市水环境遭到明显破坏,水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在进行城市公园水体设计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其系统性,出现地表水流逐渐干涸、雨水径流排放不畅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水质污染情况逐渐加重,导致城市公园所具有的净化能力大打折扣[2]。

3.2 道路透水性能差

城市公园中的道路不仅是为了方便居民活动,同时也会对公园整体的水体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公园仍旧是以水泥路作为主要的人行道路,对雨水渗透性没有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城市公园中的道路透水性能比较差,无法及时渗透雨水,在多雨时节或遭遇大雨时,容易引发严重积水的问题,难以达到快速排泄雨水的要求。城市公园占地面积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进行道路布局时也存在比以往建设标准更长更宽的情况,进而引发城市公园地面过度硬化的问题。在存在这一问题的情况下,没有考虑铺装透水砖与城市公园绿地结合,无法有效存储雨水,进而导致无法正常发挥利用地形、水渠及沟槽等回收利用雨水资源的功能。

3.3 植物群落结构单一

城市公园中的植物配置关系到公园内部整体的植物群落,近几年新修建的城市公园已经意识到植物配置合理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会配置多样的植被品种,同时确保其生长状况良好。但对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的城市公园,所配置的植物种类较少,植物群落设计也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在搭配植物时也没有考虑到不同植物之间的梯度问题;部分城市公园中还存在某一区域植物种植过密的情况,植物搭配的层次感也不突出;很多比较矮小的植物被遮挡,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还存在被践踏的问题,最终表现为生长不良,部分植物甚至表现出退化、枯黄死亡的问题,严重降低了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4 城市公园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策略

人们对于城市公园建设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对于水体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在生态平衡背景下,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与植物配置更应进一步优化。gzslib202204012210

4.1 利用源头雨水打造集水景观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工作中对雨水的收集方式主要包括路面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及滞留带、生态树池和滞留池等生物滞留设施建设(见图1、图2)。考虑到城市公园整体的生态平衡,应从源头出发优化布局公园中的集水景观,确保充分收集雨水并及时下渗和净化雨水,为城市公园中的水生态环境提供保护。

在进行城市公园的透水铺装时,一般会使用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及透水砖等透水材料。城市公园道路的透水性不仅会受到铺设材料优劣程度的影响,还会受到铺设结构的直接影响,对于承载力要求较高的路面可以使用不透水铺装。城市公园道路实际施工中可以合理搭配透水材料和不透水材料,对铺装图案进行美化设计,使其可以兼具高效收集雨水和对铺装面的雨水径流进行有效控制等功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公园的生态透水要求。雨水花园是城市公园中另外一种比较常用的透水方式,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挖掘2种,同样可以达到自然净化、汇集雨水的效果,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后还可以利用分流管确保其分流到需要的区域。此外,还可以利用常见的下凹式绿地降低地表径流强度,利用生物滞留设施引导雨水至收水区[3]。

4.2 利用中途雨水打造输水景观

输水管道及暗沟等灰色排水设施都属于较为传统的输水设施,在处理手法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问题,无法满足快速排放大量雨水的需求。考虑到生态平衡的要求,可以在城市公园当中设计植草沟(见图3)与生态沟渠,将排水设施与生态设施融为一体,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对雨水径流进行减缓,在迁移雨水的同时对其进行净化和渗透。其中,植草沟主要是对自然绿地进行模拟,建造成沟渠排水系统,在提供雨水下渗渠道的同时还具有可控性的特点,可以将其设计在城市公园道路两旁的绿化隔离带等公园内较为狭长的地带。在设计城市公园中的植草沟时可以不用考虑固定的宽度和形态,结合公园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其宽度和形态。想要达到直接输送雨水至汇水区的效果,可以利用明渠排水对径流进行减缓并对雨水蒸发形成促进作用[4]。

4.3 利用末端雨水打造汇水景观

城市公园中的汇水景观除承担着调节区域洪流及维护植物多样性的任务,还可以对公园内的水环境关系进行平衡。一般情况下,汇水景观是对城市公园中即将消失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改造钢筋水泥堤岸为河漫滩,改建河道为弯曲自然状态(见图4)。公园旁的汇水景观区也应进行充分利用,使其兼具排水通道的功能,在暴雨时快速排放城市雨水到下流河道。对于非自然湿地保护的城市公园,可以设计人工湿地對周边雨水进行调蓄和净化,对临近的生态草沟内的植物进行灌溉。

4.4 优化城市公园植物配置

在配置城市公园中的植物时以蓄积和净化雨水为目的,同时提高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对园内景色进行丰富。因此,在配置城市公园植物时应遵循艺术原则、生态原则、功能原则、动态原则及整体性原则等。1)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设计,确保所配置的植物适地适生。2)重视城市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在结合乔、灌、草的基础上还要对高、中、低空间进行充分利用。3)考虑到植物也属于水资源收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合理配置植物以达到维持雨水生态功能及雨水管理功能的效果。

对于城市公园中重点区域的植物配置也应重点关注。1)配置植被浅沟的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其雨水收集、下渗与贮存能力,确保所选择的植物可以抵御雨水冲刷,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倒伏能力的低矮植物(根系较发达的草本植物等可以对土壤进行加固,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还可以选择耐旱能力强及可耐周期性雨涝的植物。2)对于下凹式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设计栽植深度不同的植物,并考虑植物的耐水性及耐旱性。3)雨水花园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蓄水区、缓冲区与边缘区,既考虑景观效果选择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植物种类,还应优先选择可以净化污染源的耐湿及耐旱植物[5]。

5 结语

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及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公园建设重要性愈发明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也变得更加突出。海绵城市理念逐渐普及,以绿色生态的方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面对城市公园水体设计与植物配置存在的蓄水功能、道路透水性及植物群落等方面的问题,应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在城市公园建设工作中利用源头雨水打造集水景观、利用中途雨水打造输水景观、利用末端雨水打造汇水景观并优化城市公园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 刘万江.城市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改造设计探讨:以明溪县归化公园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21(10):193-194.

[2] 康帅.城市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季相分析:以北京市大兴狼垡城市森林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9):104-106.

[3] 张翰.生态平衡视角下城市公园的水体设计和植物配置[J].智能城市,2021,7(2):39-40.

[4] 张琦.公园城市和景观生态思维下的城市设计[J].智能城市,2020,6(19):29-30.

[5] 刘文新.生态园林城市理念下公园绿地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20(18):63.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城市公园植物配置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上海城市公园夜间延长开放服务需求与管理对策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九江市新湖·庐山国际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