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做好我国林业造林工作的对策
2022-04-01李振华
李振华
摘 要 现阶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下,我国越来越关注林业造林工作。通过造林工作的有效强化,为各项林业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支撑。重点分析林业造林工作中存在的有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权制度、木材税费及造林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在新时期主动做好造林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林业;造林工作;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S7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31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过程中,从根本上做好林业造林工作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也是核心内容。只有进一步强化造林工作,使其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才能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着重关注造林工作的优化和完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进一步有效改进和创新当前的造林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进而使造林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为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我国林业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内容进行剖析[1]。
1 当前我国林业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造林工作的相关内容,并且针对性地确立了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且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但通过具体调研可发现,在某些地区的造林工作中,相对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1)存在比较明显的计划经济的影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等相关方面的問题仍然普遍存在,对造林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造成严重阻碍[2]。2)在建立针对性的相关体制和机制前,很多林业管理部门并未充分做好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工作,由此导致实际的体制机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切实执行,制度内容和实践情况存在违背或者不符合的情况,对整体的运行和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3)在责任体制、资金管理和造林项目立项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管理体制和相对应的规范,导致相关造林规划不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某些部门的规划只是为了要投资、求政绩、争项目,并没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执行,导致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往往形同虚设,无法呈现出良好的造林效果。4)在造林投资主体和造林项目实施主体方面并没有充分实现分离,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要求,由此导致各项工作比较混乱,无法体现出应有的监督管理效能,对我国造林工作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3]。
1.2 林业产权制度方面
在传统的林业造林工作中,通常情况下林业建立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在公有制的制度框架下形成相对应的林业产权制度,但在实际造林工作中,问题频出。
1)产权制度并没有和国有或集体单位参与造林的每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真正意义上形成更具时效性的激励作用。虽然当前我国的林业产权所有制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和改善,但在具体的林业产权制度建立和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造林投资者方面,往往并不具备应有的林木和林地的长期使用权;在林木采伐工作中,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被限额管理制度限制和约束;在林木所有权方面,不能进行相对应的流转,因此对投入造林的相关资金也不具备自主支配权[4]。
2)在具体的采伐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行情进行运作。即使获得了相对应的木材采伐和销售的权利,但因为面临着较重的税费压力,在木材购销体制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导致相关主体并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5]。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造林者对林地和林木并不具备相对应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因此无法获得相对应的经济利益,无法激发和调动造林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推动林业发展的动力,使林业产业往往无法实现市场化、快速化的发展。这对整体的林业造林工作也会造成严重限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租赁造林和承包等相关内容也将受到影响。
1.3 木材税费方面
1)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的林业税费体系仍存在计划经济的痕迹。在木材生产过程中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在此过程中税费的名目较多、额度较高。现阶段的林业木材税费是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生产经营者不能承受的,不符合其利益需求。2)税费过高也使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很多想投资林业的人或者对这个行业有期待的人,往往因为税费过高而望而却步,这样的情况对造林工作的有序推进和融资工作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1.4 造林技术方面
现阶段,要想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林业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造林技术,使其呈现出应有的创新成效,具备更为显著的高科技含量。但通过具体调研发现,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造林技术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6]。
1)没有充分应用具备高技术含量的造林技术和相关设施设备等,导致造林的成效受到严重影响。在林业技术转化方面周期较长,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创新的需要,特别是在大面积的造林工程中,往往没有引入造林新技术的相关内容,因此导致造林的各项工作推进缺乏应有的创新技术的支撑。2)某些基层林业机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有效推广相对应的创新技术和设施设备,其往往过分强调人工造林,滥用相关技术但却未体现出技术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导致造林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很可能出现林木大批量死亡的情况。3)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往往造林密度过大,超出了规定的标准,对林木的成活率会造成严重影响,并使后期的抚育工作量很大,甚至会无力进行抚育,导致造林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不能得到切实提升,无法充分发挥相关造林技术的作用和效能,严重限制地方造林工作的有序推进。
2 新时期做好林业造林工作的对策
2.1 不断优化和完善造林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把握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林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及市场经济条件,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造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造林工作。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1)充分做好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工作,明确各类影响因素,进而把各项内容在制度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立更具备科学合理性、可行性和针对性[7]。同时,进一步加大造林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突破计划经济的限制,融入更多的生产要素,在林业建设领域不断强化政策和方针的落实,拓展投资渠道,使管理策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2)采用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打造多元化的造林主体,使各项制度机制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可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切实可行的成效;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责任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切实落实。3)通过严格细致的监督管理,使各项制度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为造林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效能提供必要的保障。
2.2 不断优化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1)在新形势下要着重针对营业产权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要确保林业主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确保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持在分离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推进林业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2)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多种类型的经济主体通过更切实可行的方式,在森林、林木及林地使用权等方面进行更有效的流转,进一步盘活森林资产,有效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为我国的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林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3)进一步明确划分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等,落实到相对应的经营主体和个人,以此更充分地体现出国有商品林和人工林的造林效果。例如,可通过职工承包的形式,对国有商品林进行经营和管理,也可创建相对应的家庭和私人林场,有效推进私营经济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也可引入木材加工企业等,使原料林基地得到充分构建。4)要进一步体现出产权的多元化,使经营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呈现出灵活高效的发展趋势,同时对国有的林区和集体林区现有的林地经营管理采取产权多元化的模式,以确保个体造林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和调动,进而使其更有效地参与造林工作,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8]。
2.3 调整和改革木材税费政策,激发造林者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木材税费过重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或者政策不够科学合理的情况,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1)充分做好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工作,把握林业税费改革的相关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执行标准,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税收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推进造林工作,对造林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更为显著的激发和调动作用。2)着重针对不合理的收费进行有效剔除,使育林基金或者资金管理办法等得到不斷的优化和完善。对于育林基金等要有针对性地返还经营者或者加大返还的比例,注重针对搭车收费或者乱收费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严格细致的监督管理。3)做好审查工作,杜绝各类乱收费问题,以确保造林者的负担得到充分的减轻,使造林者获得更多的利益,使其权利得到充分的维护,这样才能激发和调动造林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更有效地投入到造林工作中来,为造林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2.4 不断改进和创新造林技术
新形势下,为做好造林工作,需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造林效果。1)在实践的过程中,需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实现造林工作和相关指标的及时监控和应对处理,更充分地把握造林工作现状,并针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及时有效的应对和处理,体现出应有的管理效果[9]。2)在病虫害防治技术、育林技术及施肥技术等方面也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技术装备、设施和设备等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造林质量和造林效率。3)充分做好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更充分掌握相关技术要点,熟悉设施设备的应用方法,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不断改进和创新相关计算机体系和管理模式,以便在实践过程中可更充分地利用相关技术和设施设备,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信息化管理效果,为造林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10]。
3 结语
目前,林业造林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区的造林实际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落实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从根本上有效推动林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使造林工作质量得到切实提升,进而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蔡志.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28):65.
[2] 付春.探究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J].种子科技,2018(8):30.
[3] 李妍.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8(16):221.
[4] 张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J].吉林农业,2018(4):88.
[5] 李宁,曾俊霞,江丽.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16):134.
[6] 宋静.对我县造林绿化工作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7(6):113.
[7] 杨伟.对造林绿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6(14):146.
[8] 吴剑波.对造林绿化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J].林业与生态,2020(3):12-14.
[9] 吕鑫.有关造林绿化工作的思考[J].赤子,2013(4):206.
[10] 郑昌隆.山区城镇造林绿化工作浅析[J].四川林勘设计,2004(4):35-36.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