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22-04-01刘爱玉
刘爱玉
语文学科海纳百川,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意义。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将小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更具多元化的素养的提升作为教学追求。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只有二者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渗透和应用,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欣欣向荣,更好地继往开来,实现教育目标。
一、提高教师素质,以身作则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教学的过程和要求从来不是简单地带领小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字词。语文教师本身要具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如此才能将语文的魅力充分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对教师的教导心悦诚服,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基于此,学校首先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严格要求,在建立语文教师队伍之初就要提升门槛,加强筛选。在加强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和培训,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风师德得到有效提升。另外,语文教师要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相融合的渠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谈举止,以身作则,实现传统美德的校园传承。
二、紧密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和意义。而语文的教育和学习更是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实际既是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也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学生通过语文课文学习古人的案例,教师讲述古人故事时,要将其中蕴含的道理积极引入学生的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们展开思考,思考自己的生活中如果遇到有同学受伤,应该怎么做。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发生事故时,一定要学习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和果敢智慧,遇事不慌,可以利用身边可用的工具进行应急处理,或者去报告老师或家长,學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榜样的力量,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再如学生在阅读了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后,就要懂得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教师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要更好地践行“光盘”行动,避免食物浪费。
三、创设传统情境,耳濡目染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为了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体验,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社会的面貌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得到生动的展示。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动画,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没有盘古就没有这个美丽的世界,也就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教师要教育学生们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像盘古一样无私奉献,做一个伟大的、顶天立地的人。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四、规范礼仪行为,潜移默化
传统文化中多姿多彩的礼仪行为在当代社会中已经逐渐简化,不再应用了,但是知礼识礼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当前有部分学生缺少行为规范,还没有形成相互谦让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三顾茅庐”等传统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以礼待人才是君子所为,尊重他人才能收获别人的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才是当代小学生应该展现的良好风貌。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疫情期间减少接触的现实,向大家展示拱手礼等传统礼仪,让学生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加强宣传教育,润物无声
在实际生活和语文课堂上,教师有很多传播传统文化的素材和机会,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展示端午文化元素,既可以讲述屈原的故事,领悟和学习屈原高尚的情操和爱国精神;也可以展开包粽子、系五彩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可以讲解龙舟的相关知识,从各个方面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