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笼天地于形内

2022-04-01蒋渝熊燕

现代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墨传统艺术

蒋渝 熊燕

郭志全 1942年生,四川乐山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任洛阳大学美术系(现洛阳理工学院美术学院)主任、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994年,在《国画家》杂志发表论文,同年在西安举办“郭志全意象艺术画展”,并出版《郭志全画集》;作品《月是故乡明》入选“全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并获河南选拔赛第一名。2000年,作品入选“全国高级人才艺术成果展”和“鲁迅文学院建院五十周年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1年,作为清华大学特邀嘉宾参加由李政道、吴冠中策划的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2001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作品《圣山》;在《中国文化报》发表论文《水墨构成如是说》及画作;在《文汇报》发表论文《世界美术史该重写了》。2002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以中国美术家推出。2006年,入选《画说盛世铸鼎旌功-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届当代书画名家收藏展作品集》。2011年,出版发行学术专著《画坛大隐李琼久》;2016年10月,墨彩构成作品《拱辰门》入选法国“巴黎秋季艺术沙龍”大展;2017年,作品《彝人之舞》入选“全球水墨画大展”。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郭志全谈作品《出埃及记》

五上太行

大概在十二三年前吧,笔者在乐山滨河路的一位画家朋友家作客,进屋后见沙发上还坐一翁,白发红颜,气宇不凡,颇有些仙风道骨。主人介绍:这位是郭志全老师,画家,刚从洛阳还乡。握过手,便叙了些旧,海阔天空地吹了些艺术方面的东西。

尔后便与郭先生没有了联系,大概一年以后的某日,我正在楼上书房查找一个美术资料,夫人叫接电话,打电话者正是郭先生。电话的那头他说邀我去他家小坐,有事请教。处于对艺术家的尊敬和工作使然,我答应下来并与郭老相约在外觅一茶楼小坐,以免影响家人。

下午,在古镇苏稽雅乐居温润的冬阳下,我与郭先生第二次蒙面,他说正在撰写一本研究李琼久先生书画艺术的评传,前天刚杀青书法部分,有近两万字,要我看看并提提意见。他同时带了两本书,是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的画集和有关他画作的论文集。

因人而文,我需先了解作者。回家后展读资料,方知此公告别三江和乐山画坛二十余载,“衣锦还乡”前早就在黄土高坡古都西安、洛阳“震荡”了一盘!

作为早期嘉州画派的一员,郭志全与其他成员不同的是,其艺术生涯有个巨大转折,时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是于1974—1977年就读于四川美院,在冯建吴、李文信等名家麾下专攻美术(现在看来这正是他不甘偏居嘉州动因的源头)。二是毕业回到乐山6年后于1984年出川,在洛阳办了一次个人画展而小有名气,两年后“杀进”洛阳大学美术系。而画风的裂变由此酝酿,从偏重于对传统绘画精神继承的同时探索追求个人风格,在经历一系列不同方向的苦苦探索之后,他找到了一种符合自己艺术观念、绘画语言和个性气质的新手法、新题材,这个阶段画风的裂变集中反映在1992年前后以太行山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中。

郭先生在画册附文《天人神会不可复得》中这样记录他第一次见到太行山的感受——

从洛阳乘火车到安阳,再经几个小时汽车颠簸,到林县仍不见所期待的奇迹出现,石板岩这一旅行终点给了我最后的希望。当汽车在悬崖盘旋,穿过一条公路隧道之后,突然岩壁千丈万峰峥嵘向我迎面扑来。还没来得及整理思绪,汽车转了几个急弯,已将我投进千山万壑的怀抱。万丈岩壁高挂眼前,群峰环绕直插青天。这一切来的是那么突然又那么神奇,此刻我已飞身降临到一个非人间的境界……这里有与南方山明水秀清山绿水迥然不同的典型风貌,巨石铁壁,山峦高耸,如赤身裸体的美男在展现自己强壮的体魄,阳刚之中涌动着力度和博大的赞礼……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这段时期正是他潜心修炼,寻求突破的时期。当时已近知天命的他,怀着时不我待的心情研遍中外美术史,旁及文史与哲学经典,同时遍访画坛前辈,而后五登太行,三下三峡,于读书行路中开阔胸襟,将大千之景与内心感悟的碰撞以自己特有的意向表现出来——创作出在西安画坛西北风高奏的《太行系列》。著名画家王西京看了郭志全画展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画家基于传统又出于传统,同时希望画家在写实方面更充分地开掘,在考虑受大众接受能力的同时在抽象方面更大胆,更淋漓尽致地发挥。

若干年以后,郭志全先生称自己艺术生涯中的这段时期为“意象解构时期”,那个阶段的作品兼具了实验性和工业性色彩,被业界称之为“意象山水画”。美术评论家翟墨认为“意象解构期”是郭志全进入读书与走路的恶补期。他面壁八年啃读艺论,反复揣摩周易老庄与西方哲学,五登太行三下三峡,倾听大宇宙的声音,借八面来风促进思维的转换更新,最终由感性向理性推进。

由此可以认为,郭志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由全方位的新意、新法、新境的探索,进而开始博大精深的意向重构,体现了他对自己传统国画道路的反叛与终结,正式步入了他艺术创造的蝶变阶段。

话题回到和郭先生聊的的书稿,从那次之后我们便常有往来,郭先生以他超凡的勤勉和韧劲,追索老师的足迹和思想,甘愿停下绘画(挣钱)而潜心写作,四年磨一剑,终于于2011年出版了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专著《画坛大隐李琼久》,填补了国内李琼久研究方面的空白。

从“水墨”到“彩墨”

中国画的改革经历百年,渐渐形成三大路径:一是以新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延续型;二是以装置水墨为试验的观念型;三是以墨彩画引领的东西融合型。而郭志全先生的画基本上属于第三种。比之吴冠中、黄永玉式的墨彩,郭志全画作里的传统味更浓一些,若论形式构成,其西方后现代感也更强。

对自己这个时期形成的画风,郭志全称之为“水墨构成”。水墨构成的艺术追求与旨归,是以传统道家追求脱离物质表层的“天人合一”为基础,进一步演变成“天人神会”——也是郭志全追求的最高境界。对此他解释说,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扩大视野,不要将生活仅仅看作是自己周围习以为常的事物,表现在创作中就是要大胆地打破时空,把多种物象自由拼合,以完成其心中的意象和作品的主题。如果观其画,你会惊诧地发现:一个庞然的佛头矗立在山川大地之上,静静地凝视着这个慌乱的世界;巨大的横纹木星忽然降临我们的城堡;潜水艇浮于湖泊江河之中。这些意象的组合无疑构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特意境,一种迥异于古代天荒地老、空无寂灭的山水境界,充斥和弥漫着强烈的现代感和科幻境界。二是“天人神会”比“天人合一”有了更多的人性思考,艺术家的目光更多地投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如作品《觅踪大海道》《神驰楼兰》等,就是借一个古老国家神秘消失的故事来隐喻世界性的生态环境的恶化。gzslib202204011951

郭志全特别推崇老师李琼久的一句话,“横冲直撞,开天辟地”。他也牢记齐白石说过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是的,盲目模仿复制别人必然走向死胡同。纵观他20多年来创作的一系列水墨构成作品,在继承中国画重视线条灵动的同时,作品的画面与物象都在“似与不似”之间,如《五十年代泌水院》,山坡树木,房屋围墙都被一条灵动的线条之水串起了生命,传统和当代有机结合,表达了画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水墨构成”之后是“彩墨构成”,作品除了揉进传统国画色彩之外,其技法特点是在中国传统水墨画基础上引入西方后现代主义,尤其是立体主义的硬分割线条和几何图案,在东方整体意象和西方形式抽象之间寻找融合点。来自西方的硬边艺术带着鲜明的现代工业文明信息,但其强烈的直线以及圆弧分割造形,也暴露出机械、单薄的弊端。画家运用中国水墨画灵活多变的技法,尤其是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渗透、浸润,在创作中顺势导出“软边分割”,弥补了这种不足。

这里我们不妨欣赏一下2017年郭志全入选香港“全球水墨大展”的作品《彝人之舞》。背景是传统山水画的皴法,不同的墨色呈现出山色变化,前景是几块几何图案切割,明暗对比强烈,月亮在山下,彝人是火的民族,太阳是真正的神……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历史缈远、气势恢弘又高蹈炫目的效果。乍一看,你会觉得这山水画有些奇特怪诞,仔细揣摩,便会发现它的根还在中国,工具、材料、颜色与传统国画并无二致,不同的是画家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观念。郭志全说,我始终是一位国画家,我是带着国画走进现代艺术领域的。他认为,当代中国画要继承传统,开拓未来,就是要脱离它过去的传统框架和模式,表达中国画的当代意识,继承应该是创造性的继承,对西方艺术也不应生吞活剥的照搬。

走出国门

积20年苦心孤诣与不懈追求,郭志全的新国画——彩墨构成走向了成熟。

2016年秋,郭志全携自己的国画作品《古老的城门》来到巴黎,走进著名的法国秋季沙龙展。法国秋季沙龍展,1903年在法国雕塑家罗丹和著名画家雷诺阿等人的倡导下创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沙龙展对展览作品的水准有极高的要求,艺术大师高更、塞尚、莫奈、毕加索等都有作品入选。先后入选的中国艺术家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潘玉良等。郭志全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展的作品《古老的城门》(又名《拱辰门》),是以乐山明清时期的老城门为原型创作的,此门至今尚存,作品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立体主义的空间构成以及色彩表现,兼容了东西方艺术符号,是本届沙龙展入选的唯一中国画。

2017年,郭志全的彩墨构成作品《彝人之舞》又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大展”。2011年,为了该作品的创作,他多次深入到大小凉山彝人居住地考察体验,收集资料。作品以当代构成手法传达着东方神秘意蕴,传统笔墨与几何分割的相遇生成了新的视觉空间镜像,在形体的不断折叠和平面与立面的不断纠结中,追寻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沧桑,记录着这个优秀民族与华夏文明血脉相连的千年足迹。

梳理郭志全先生半个世纪的艺术道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追随李琼久先生,成为嘉州画院创办初期的“一员大将”(李琼久语),画风亦步亦趋老师笔下的山水花鸟,奇崛而又萧散中透露出葱茏和秀美。

第二阶段,入“川美”及以后的二十余年,眼界大开的他不满足偏安嘉州,80年代初独自走出夔门,几经艰辛在中原站稳脚跟。画风的裂变是在洛阳大学任教并担任美术系主任期间酝酿,在经历一系列不同方向的苦苦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一种符合自己的个性气质和美术语言的新路径,即在传统国画技法基础上运用分解、构成方法,在有限的画幅上尽可能拓宽其空间和时间距离,让“古老”和“现代”产生碰撞,最终诞生了属于他自己的“水墨构成”。

第三个阶段,本世纪初到回到乐山的十多年,画风由“水墨构成”再过渡为“彩墨构成”,《古老的城门》乃其代表。较之于中国画传统笔墨程式的辉煌,郭志全先生的绘画语言似乎显得有些小众甚至孤独,然生性耿直的郭志全却认为,生存的荒谬是不可抗拒的,我却依然去抗拒了,我愿意在我的渺小中体验着崇高感。

猜你喜欢

水墨传统艺术
水墨
水墨人物
纸的艺术
少年力斗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当代水墨邀请展
爆笑街头艺术
清明节的传统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