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链接策略于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应用初探

2022-03-31袁俐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西藏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评价活动设计

袁俐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之下,关注课时之间的思维、方法衔接,指向学生整体化认知和技能构建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钟启泉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1]中提出,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链环中,单元设计处于关键的地位,可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立足单元设计视角,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途径。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对某主题或单元的教学内容做出整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从知识主线、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组织原则等方面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2]新编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以主题活动为基本单元,关注总体框架的线索串联。[3]在此背景之下,教材具有明显的模块化结构,便要求学生的学习不应仅局限于单课时的时间、空间之中,还应建构连贯的活动线,帮助其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纵向贯通。同时单元内课与课之间建立横向联结,让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后,能形成系统的认知和学科技能体系。

开展文献研究与现状调查后发现,关于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主要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探寻其原因主要在于开展单元教学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且较为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处于解决单课时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忽略了理清其中知识模块内部联系的研究和尝试。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四项链接”策略,探寻将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地操作化繁为简的有效途径,以期成为教学同仁的有益参考。

一、单元任务链接策略,呈现教学整体性

教学的本质和重点是促进学生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性质和类别的双重转化,完成知识的同化、重构和叠加后,由内而外地表达和表现出来,调配和运用于各种现实需要和问题情境之中。[4]而单元整合视野下的教学改革强调多种场域的整合,强调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开展学习和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量学生在本单元所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是什么,以此为基点提炼整个单元的科学要素,设计一个单元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推进下开展学习,以呈现单元学习的整体性。

在单元任务的设计中,遵循项目学习的特点,任务不仅仅是单一问题而已,而是需要链接本单元内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具体目标,设计一系列彼此耦合的问题以形成链条,为学生的学习达成建立支架,指向单元任务的达成。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岩石与矿物”单元的整体设计中,以“探寻矿物的前世今生”作为单元学习主题,在本单元任务中,既要通过掌握的一系列观察方法了解该种矿物的颜色、光泽、硬度、晶体形状来源等性质从而制作矿物名牌,还要调查分析该种矿物生产和社会背景,包括历史、应用、矿藏、发展前景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此建立对其全面的了解。“简单电路”单元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作为单元任务,学生从解决一系列的电路难题到自制电路检验器,逐步利用探究掌握的技能完成单元任务。

图1 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整体任务

针对某一些课型,我们还可以借助工程化的思维、生活化的可行性应用将科学学习与工程任务融合,学生需要经历任务分析、前期调查、方案设计、模型搭建、测试并修改等一系列循环的课程,往往需要一个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活动。如在“形状与结构”单元制定“设计搭建一座桥”的任务。在单元任务链接过程中,前期课时开展不同的材料、结构测试、观察实验,引导学生采用文字、图示、逻辑图等多种科学的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进而使单元任务的完成呈现出知识应用和巩固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将各个模块融入单元学习作业中,引导学生在课程推进过程中反复强化,体会工程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有效应用。

二、单元作业链接策略,实现教学延续性

传统的科学学习作业往往指的是科学实验记录单,以单课时或单项实验为范围设计。但随着科学课学习维度的延展,现行的课堂体系具有引导性、开放性、探究性、操作性、综合性的特点,强调贯彻以“学”为主的课堂学习模式,作业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将单元课时作业融合成单元学习单,不仅能展现岀对活动现象、结论的如实记录,还能打破课时的限制,展现出学生在亲历一系列探究问题时留下的思维足迹,在本研究中进行了反复尝试和实施。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首先以学科教材作为切入点,以保证其设计及使用与教学进度紧密贴合,体现学习过程的延续性。现行教材中的单元课时大多已经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围绕某一个大概念进行内容编排。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会推动教师更深入了解并剖析课时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学习单有效地将不同的知识点、思维要素链接起来,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递进性。同时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和应用,做到精简题量,可以作为课内习题的一项有效补充,帮助学生利用学习单对单元学习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成为有效的复习工具。

单元作业链接策略尤其适合“物质科学领域”当中学习某一种物质性质的相关单元,如材料、空气、水和声音等。以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单元的学习为例,学生开展一系列与水相关的实验活动,在其间掌握温度计、酒精灯等重要实验器材的使用,但完成学习后学生也依然会出现概念混淆和对水的变化不明晰的情况,可见知识的建构未能形成系统。因此把握本单元科学知识目标中“水在自然状态下存在三种存在状态”的课标要求,以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产生的状态变化作为主线设计学习单。以水的变化为话题,引导学生从观察记录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建立对水的三态循环变化过程的认识,并体会图表的作用。

图2 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单元整体作业(部分)

金卫国[5]在研究中提出了教学中“应先指导学生先制定研究计划,帮助学生厘清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为学生的课外探究搭好框架”,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借助学习单建立媒介,旨在能够将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此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以三年级下册“声音的奥秘”单元为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声音的各项性质,建立声音的产生、传播到差异的认知结构,重点在于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生活中有关于声音的可研究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搜集证据,根据现象的归纳和概括得出结论,这个科学探究方法在本单元内被反复使用,以此为逻辑设计学习作业,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单元探究方法反复强化,实现探究能力培养的延续性。

同时作业的内容也可多样化,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论应用到生活,立足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向课外实践活动等进行发散延伸,例如在“加热与冷却”单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回南天”和冬季“窗户起水雾”的原因;在“玩磁铁”单元中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制作改良版指南针;“岩石与矿物”单元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家庭小调查,调查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处置情况等,了解生活中矿物资源的使用情况等。这些活动都利用单元作业有效链接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使两者有机融合。

三、单元评价链接策略,保证教学有效性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综合、整体的教育要素评价,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案。通过良好的评价措施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展教学,强化对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以形成良性的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循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融合使用,其中过程性评价指的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的学情及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价活动。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以单元为框架制定教学目标,在课时的学习中前一课的课后考查能够进一步成为下一课的诊断性评价的依据,循环往复推进学习的历程。为学生制定的学习工具——单元学习单也同样遵循以上三个模块设计,课前设计“单元先导”布置预习、调查、前阶段知识考查等活动,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前概念情况完成诊断性评价。在课堂学习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单实时完成情况——包括实践探究设计与操作、活动数据证据记录、知识整理与内化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时结束时,学生的作品成果可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和分享,通过师生、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能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进一步鼓励学生改进和提升。终结性评价则是以单元为阶段,考查学生系统学习情况。多种评价方式彼此关联、相互链接,达成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图3 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活动流程

拓展活动评价也是对单元教学评价的有效补充,现有的小学课堂教学大多还是以大班教学为主,课堂仍必须遵循一些固定的规则。由于时间的限制,留给学生自由讨论、思考的时间终究较为有限。在单元教学中,如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单元,为学生提出校园气象站改建调研的任务——引导学生课后走到周边的地区,寻找身边的城市气象站,观察分析它们的选址、气象设备的组成、放置等情况,并持续观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做好记录和播报,对数据进行处理。该任务将课堂延续到课外,学生组成小队,利用课后时间针对同一问题开展讨论调研,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更广了,交流中学生的讨论也会更深入。因此借助拓展活动评价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活动也能有所反馈,同时增设学生组内评价和组间交流模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和团队的活动有所反思,教师也能借此改进课堂内教学。

四、多维资源链接策略,激发教学灵活性

以单元整体思路开展教学,使课后、居家活动时间也纳入学习的大范畴内,更好地借助家校沟通开展进一步的科学活动,多维教学资源与课堂学习相链接,能激发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推荐优质的科普视频、小游戏、手机应用、公众号等多样的学习资源,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外科普学习导向。

这样的做法在课堂上能够提供的信息较为有限,如四年级上册“岩石与矿物”单元,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观察,辨析它们的性质,意识到岩石和矿物的利用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它们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法宝。但在课堂里能观察到的岩石和矿物的种类终究相对较少,教师则可以推荐一些有益的视频和阅读资料,还可准备一些常见岩石、矿物的图片资料,以丰富的阅读和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对地球的岩石和矿物环境建立更广泛和全面的认识,也能为五年级的相关课程学习作铺垫。

校园内外的实地资源库也能为单元学习提供辅助,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的教材活动设计:让学生对比黄杨与杨树这两种落叶与不落叶的植物,体会在不同环境中所生存植物的差异性,进一步关注到不同植物及其所适应的环境,而事实并非所有地区都便于观察和采集这两种植物的叶子,为处理这一难题,考虑更换观察对象。本研究所选的样本学校打造了非常丰富的校园植物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公众号,公众号内有学生制作的校园所有种类植物的图文、视频介绍,可作为学生学习的有力资源。从中选取同教材对比类型类似的小叶榕和朴树进行对比观察,学生既能轻松走入校园观察到植物实物,同时能在课后通过扫描公众号二维码进一步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校园内也开辟出了水生植物区域和多肉植物区域,便于学生在校园内开展观察,还可进一步开展校园鸟类调查活动等,校园内外实地资源也在不断提高科学课堂的可利用性。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并非打破原有的教学环节和活动,而是更多考虑建立单元内活动各项探究活动与科学知识之间的链接,将可应用策略渗透于教学多环节,可以是课堂实验探究与其他课堂延伸活动相链接,也可以建立单元学习任务贯穿单元,实现从知识的探索、发现到知识的掌握、应用,通过单元学习作业能建构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并有效将评价融入单元学习,值得在教学当中采用。

猜你喜欢

评价活动设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