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党建工作现状及路径探析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31尹喜艳
尹喜艳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不仅包括精神层面的道德情操、品格、信仰等,也包括物质层面的遗迹旧址、纪念馆、烈士公墓等物质载体[1]。本文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山火炬职院”)为例,将红色文化尤其是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党建工作中,可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拓展党建工作形式、提升党建工作成效,从而有效推动高职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1 本土中山红色文化教育开展意义
1.1 深挖本土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具体化系统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好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资源”。中山古称“香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共早期领导人杨殷故居、中共优秀党员黄健故居、中山革命史迹陈列馆、张溪革命传统展览馆、三乡革命历史展览馆、石军革命建设史迹展览馆、五桂山珠江纵队旧址、抗战时期中共中山县委活动旧址暨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旧址、横门保卫战遗址、民众“四最精神”学习园、里溪“广东小岗村”、三乡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的时代最强音等。本文以《纲要》文件精神为指导和依据,充分挖掘香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深入阐释其精神内涵,使其自身蕴含的丰富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商业价值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对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1.2 擦亮红色文化名片,打造高职党建特色品牌
就地取材,深入丰富的香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的路径,可拓展党建工作载体,丰富党建工作途径,不断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活力和地方特色。此外,香山红色文化与高职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将全面促进中山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擦亮本土红色文化名片,打造高职院校党建自有特色品牌。
1.3 激活课程思政,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高校思政工作要“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2]通过结合地域实际,利用香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高校课程思政内容,拓展思政教育工作载体,创新思政工作形式,推动本土红色文化在师生思政工作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有助于高职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并有效推进高职思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2]。
2 红色文化教育问卷调查统计
为了解高职院校本土红色文化宣传及教育的现状,我们面向中山火炬职院全校师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专人访谈。问卷采取网络形式,访谈则主要面向教师党务工作人员,调查数据涵盖学校五个二级学院(包装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光电信息学院、装备智造学院、健康产业学院)不同年级的多个专业学生及部分党员教师。填写问卷共263 人,其中党员43 人,占总数的16% ;共青团员204 人,占78%,其他人员16 人,占6%。
2.1 兴趣度、重要度和影响度
为了解调查对象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重要度和影响度,我们设计了“您对红色文化感兴趣吗?”、“您认为红色文化宣教重要吗?”、“红色文化教育对您的影响如何?”三个问题(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兴趣度、重要度和影响度
2.2 获取渠道、学习频率与相关评价
为了解调查对象获取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渠道、学习频率及对中山火炬职院开展红色文化宣教的相关评价,我们设计了“您获取红色文化资源的最主要渠道是什么?”、“您学习红色文化相关资源的频率如何?”、“您认为学校开展的红色文化宣教活动如何?”三个问题(调查情况见表2)。
表2 获取渠道、学习频率及相关评价
2.3 本土红色文化的接触度
为了解调查对象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接触情况,我们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杨殷烈士故居”、“中山革命史迹陈列馆”、“三乡罗三妹山”、“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横门保卫站遗址”、“小榄革命烈士纪念碑”、“黄圃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重点红色资源作为选项,设计问题“您去过哪些中山本土红色文化景点或教育基地?”(调查情况见表3)。
表3 本土红色文化接触度
2.4 熟悉度与必要性
为了解调查对象对本土红色文化的熟悉度以及开展宣教工作必要性的认识情况,我们设计了“您对中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熟悉程度如何?”、“您认为开展中山本土红色文化宣教工作的必要性如何?”两个问题(调查情况见表4)。
表4 熟悉度与必要性
2.5 喜好形式的选择
针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具体形式,我们设计了问题“您喜欢的学校组织的中山本土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依次如何排序?”依据师生的排序情况,问卷星系统自动生成了排序人数及比例的具体得分(见表5)。
表5 喜好形式选择
3 高职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归因
3.1 重要度与重视度存在较大反差
调研数据表明,中山火炬职院师生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程度较高,普遍认为红色文化很重要,受红色文化影响的程度较高。具体情况是:对红色文化兴趣浓厚的占31%,兴趣中等的占59%,兴趣不大和无兴趣的只有10% ;135 人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很重要”(51%);94 人受红色文化“影响很大”(36%)。然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师生普遍对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度不高。“偶尔”学习的有203 人(77%),“经常”学习的仅为55 人(21%);就学校层面开展的红色文化宣教活动来看,师生评价“很丰富”的仅有65 人(25%),还有74%的师生认为是中等或偏少。
出现上述反差,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各专业普遍把各自的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心,对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对红色文化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意识也不够,就易出现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重视程度不足。
3.2 接触度和熟悉度偏离一般常态
数据显示,关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接触度,除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有85%的师生去过,其他红色文化资源的接触度都不高,多数在10%左右。如“横门保卫站遗址”是上述资源中离学校最近的一个红色文化资源点,但师生接触度仅为5%。在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总体熟悉度上,认为“非常了解”的仅占6%,“了解较少”的高达42%。以上两方面数据也说明高职院校师生对大部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接触度低、熟悉度低的现状。本土红色文化由于自身地缘因素的优势,本应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师生相当熟悉、如数家珍的文化资源,不想却成为接触不多、“了解较少”的陌生文化。因此,有127 人认为本土文化宣教“很有必要”(48%),也正是师生认识到自身对其了解与学习太少,才会有接近一半的师生认为开展宣教工作十分必要。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对香山本土红色文化的挖掘开发不够、整理研究不深有很大关系。高职院校开展香山红色文化宣教多借助网络媒体来实现,而宣教的前提是要做好对应的前期挖掘开发与整理研究工作。高校从事党建、思政、地方文化研究工作的教师有责任承担起这些工作,但因受“厚古薄今”思想的影响,或囿于对地域文化的片面认识,实际真正有志于地域红色文化研究的教师并不多。
3.3 现实学习途径与个人喜好学习形式相背离
数据表明,师生获取和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媒体(55%),其次是阅读著作(21%),实地参观学习的仅为8% ;在个人喜好学习形式上,“实地参观学习”成为最受青睐的方式(综合得分3.1),远高出“现场讲座”(2.61)、“新生入学教育”(2.56)、“课堂教学讲授”(1.98)、“观看网络资源”(1.39)。可见,师生最主要的学习途径网络媒体恰恰在个人喜好的学习形式上排最后;“实地参观学习”是师生最青睐的形式,但却未成为主要途径。
以上现象与网络媒体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便利性有关;而实地参观学习却相对费时费力,且需提前规划。然而红色文化宣教的过程不能贪图简单、追求便利,而要讲究实效、注重实践。实地参观学习能让师生边走边看、边听边思,从而让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 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党建及思政工作的资源库与活水源,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更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可供就地取材的无尽宝藏。中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在充分挖掘整理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党建工作的现实路径,即“本土红色文化+”。
4.1 本土红色文化+校园活动
借助节庆(国庆、建军、建党等)、红色纪念日(“九一八”等)等时机,以传统宣传+新媒体宣传的形式,通过校园广播、党建第二课堂、党建专栏(党建之窗)、香山红色故事、香山红色人物、红色文化专题班会,红诗红歌会、红色主题演讲、红色文化主题征文、红色文化社团、英雄事迹会、公益志愿(文化下乡)等载体,多渠道、多路径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校园活动。中山作为伟人故里、红色文化名城,有孙中山、杨殷、孙康、孙一之、黄健等同志的伟大革命事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中山军民抗击日寇的横门保卫战等辉煌战斗历史,毛泽东为中山新平乡青年突击队亲笔写下的“四最精神”按语、改革开放总计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山罗三妹山发出的“不走回头路”时代最强音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先进文化等,这些本土红色文化有着其他思想教育素材无可比拟的真实可感、生动具体的优点,自然也更易给高职师生带来亲切感和认同感,有效将这些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职校园文化中,可大大丰富高职校园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提升高职党建工作实效。
4.2 本土红色文化+课程思政
加强开发、整合资源,让本土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红色文化教学内容资源。一是红色文化进思政课程,即香山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师生党课等,成为思政课程的学习内容[3];二是红色文化进课程思政,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教学,使其真正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重要政治资源,充分发挥其思想素材、思想载体、思想养分等重要功能。相较纯理论式的说教,将真实生动、形象具体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生动再现近代中国革命先辈在中山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史,形象呈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史,就地取材、联系实际,不仅更具感染力,也易引起共鸣,同时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
4.3 本土红色文化+党团研学
开展本土红色文化调研,定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与交流,通过追寻红色足迹、叩问初心使命,切实提升党团研学活动的实效和质量。在党团研学过程中,要围绕党建主题,结合丰富的中山红色文化资源,以研促学、以学促行。关于研学线路,开发区路线主要有: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大环抗战英雄纪念亭——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旧址等革命旧址;五桂路线主要有: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珠江纵队卫生所——中区纵队政治部旧地——岐澳古道;南朗路线主要有:孙中山故居——杨殷烈士故居——中山革命史迹陈列馆;三乡路线主要有:三乡大布村——三乡革命历史展览馆——共和米机——郑少康和孙一之故居。这种结合本土红色文化的党团研学活动生动直观、感染力强,既有利于党员接触并研究本土红色文化,又有利于增强党员对该文化的认同,进而自觉成为推动香山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主力军。
4.4 本土红色文化+创业大赛
“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开启,并专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融合本土红色文化开展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以2019 年第五届大赛为例,获得“公益影响力奖”、金银奖等的项目,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桃醉井冈——红色茅坪奔赴小康筑梦工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拉萨红色文化旅游创业项目》、石家庄铁道大学的《西柏坡红色筑梦之旅》、中北大学的《吾乡——红色智慧旅游项目》、浙江传媒学院的《余姚梁弄红色电台》、湖北理工学院《红色研学旅行项目》、湖南工业大学《“红色经典”红旅文创产品研发与推广》、贵州师范大学的《红色印记——红色文化旅学研拍》、延安大学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足见发挥本土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土地、红色人物等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高校党建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倍受青睐的项目。中山火炬职院在2020 年第六届大赛中共报名2 629 项,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业项目508 项,占学校创业项目参赛比例的1/5。可以预见,未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后,必将出现更多精彩的优质项目。
4.5 本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要求,“加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建设,建立红色教育教学基地、体验基地,加大对红色文化保护力度,构建高校、政府、社会联动的育人模式”。2018 年孙中山故居被纳入全国首批研学实践基地;同年,中山市建成了包括中山革命史迹陈列馆等在内的14 个红色教育基地,确立了覆盖全市各片区(西区、五桂山区、火炬区、南朗区、南部、西北部、东北部)的7 条红色教育线路;近几年,中山多所大中小学校也结合学校实际陆续建成了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的规范建立,可充分发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大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教育基地等的携手党建、合作育人新模式[4]。
5 结语
开展本土红色文化教育在传承红色文化、推动高职党建、激活课程思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认为重要却不重视、就在身边却不熟悉、现实学习途径与个喜好形式相背离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本土红色文化作为思想资源与政治宝库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本土红色文化的地缘和特点优势,通过与校园活动、课程思政、党团研学、创业大赛、教育基地等有机融合,实现本土红色文化助力高校党建形成特色、打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