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楼文化科普游览功能在规划设计中的表达
——以南靖通美云水谣概念规划为例

2022-03-31郑毅彬陈珺

建筑与装饰 2022年6期
关键词:云水土楼景点

郑毅彬 陈珺

1.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2. 漳州城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 漳州 363000

1 研究背景

1.1 土楼概况

土楼是集中分布于福建西南部—广东北部,以“土堡围屋”为典型代表的南方民居建筑。土楼建筑的形成始于宋元时期,到明代时期多样发展,至清朝形成以方型、圆形等多样式集合的乡村民居建筑形式,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水谣景区是南靖土楼旅游区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世遗文化遗产品牌与生态环境的展示地,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科普对土楼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当前,云水谣景区的游客以国内为主,特别是国内前往厦门的支线线路。目前,南靖土楼旅游区游客的主体是“一日游”观光客。从厦门来的游客多是早上出发到南靖,晚上回厦门住宿。根据调查,游客在每个单体土楼的平均游览时间不超过20分钟。由于每个土楼之间的资源差别并不突出,游客在游览完3~5个土楼后,兴趣呈递减趋势,因此如何留住游客,延长游客的浏览时间,是景区发展的核心诉求。受疫情影响,国内游客骤减,省内游客对土楼缺乏新鲜感,土楼文化挖掘不足与景区讲解滞后使得景区的服务停留在传统“观景消费”层面,难以拉动二次前往的动力及停留时间。因此,在通美云水谣景区深化科普功能,提升驻留时间,增加文化传播内容,提供多样的科普功能与空间便尤为重要。

1.3 概念设计项目背景

本概念设计旨在完善云水谣及周边景区的旅游配套,传承及发展当地民俗风情文化。规划项目要求以山水、林木、田园、土楼、花草、瓜果、小径通幽等自然生态及乡村风情为元素,以土楼生态文化和自然景观为核心依托,突出体现与周边衍生出具有田园风光、闲适生活风情的慢道;休闲小憩、风景展示小品;可供民俗风情表演的民间文化园地;突出表现具有闽南特色的采茶、制茶园;以四季瓜果采摘,花卉观赏吸引游客,并创造出可访学、户外学习、土楼客家文化传播、土楼营建文化传承的现代生态文化科普基地。

2 土楼文化内容与方案构思

基于任务要求,本次规划设计围绕土楼文化,通过多个维度的科普活动思考,营造出以展现生态文化功能的科普空间。

2.1 土楼核心文化

根据总结,南靖云水谣的文化类型有以下四类:

2.1.1 兰水先民文化。虎头山遗址外形为一座一字形的山丘,平面呈n字形。遗址面积约750㎡。1986年发现,采集有石锛和夹砂黄陶片、夹砂灰陶片、灰硬陶片、釉陶片。

2.1.2 客家营建文化。福建土楼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和重大社会变迁与动乱中,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民族传统基础之上的建筑艺术成就和历史见证,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和“风水”建筑规划学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宇宙即是建筑,建筑即是宇宙”的深邃思想[1]。

2.1.3 云水曲艺文化(竹马戏)。竹马戏以竹马为道具,一般演出阵容共需糊制9只竹马,由9名男女少年演员表演。竹马戏演出唱腔为闽南力一言歌仔调,对白用俗语白话顺口溜,演出形式具有极其浓厚的民俗文化风味。

2.1.4 茶饮养生文化。南靖产茶历史悠久,早在隋末唐初,南靖先民就有采制饮用野生茶的习俗, 明清两代,南靖生产的茶叶作为贡品进贡朝廷。20世纪80年代时,南靖已成为福建乌龙茶最重要的原料出口基地之一[2]。

2.2 科普活动的维度设计

2.2.1 展示维度。景区有着浓郁闽南风情的山川、溪流、村庄、田野。规划方案的首要任务不是造景,而是原生态的保护和展示溪谷的自然美景,配套以必要的科普讲解尽可能地将溪谷自然美景展示给游人。

2.2.2 优化维度。景区有大量的自然景观未被发现,尚未开发,其中便有可堪比南美“纳斯卡线条”的田野祥鸽图案,规划方案的作用并非臆断性的造景,而是将原有的景点用最佳的视角给予传达。

2.2.3 联动维度。方案规划出多样的交通体系,构建形成“独立小火车”“私家缆车”“高空滑索”等非常规交通,亦在带给游客多样、富有情趣的旅途,为游览创造乐趣交通。

2.2.4 深化维度。方案规划为溪谷的生活提供多样可能,丛林欢乐谷提供健身休闲场所,养生酒店带来健康交流平台,山林小屋为静谧生活预留空间,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传达一种健康文化生活方式,并成为一种科学生活新常态。

2.3 科普互动综合构思

基于文化类型与景观特点,结合展示传达的信息功能,本次概念规划提出“云水谣——24小时文化演绎”功能。白天以“耕读+自然体验”为主要科普活动内容,夜间以“文化+情感互动”为主要活动休闲,相互结合,将文化旅游推升至全天候层面[3]。

3 功能设计与交通组织

3.1 功能设计

基于场地特点、功能需求和科普活动的这需要,将场地划分为三大功能板块。

3.1.1 文化水岸板块。以西侧靠近云水谣区域的平缓山谷、溪流为依托,以传承文化、演绎文化、和体验文化为主要游赏和科普内容,兼具服务现代人交往、游乐、休闲,同时感受云水谣的深层故事,观赏凝聚先人智慧的山水结晶的文化科普综合版块。

3.1.2 康体欢乐板块。以南侧山体为主要依托,通过水长流养生酒店的建设、健康登山步道以及各类游乐设施的建设,形成集科普教育、养生度假、休闲康体、欢乐运动、文化交流为一体综合版块。

3.1.3 花林闲居板块。以东北侧山体为依托,适度开发部分度假木屋,形成有投资、有收益、长持续的游览项目,山林间以生态保护为主,通过适宜性的植物种植,打造生活于山中美林的生态现代度假、观光居住、乐普体验、旅游地产的综合性功能板块。

3.2 用地规划与功能组织

3.2.1 用地功能。由于该项目毗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功能以文化、生态、科普为主,因此在功能用地布局中以分散、零碎、串联、深入为特点,满足科普活动与项目的开展[4]。

3.3.1 常规交通组织。规划设置有轨环道、自行车道以及慢行道,主要交通车道将核心的科普节点一并进行串联;同时在有轨环道和自行车道的沿途设置相应的停靠站和租赁点,方便游客使用,同时也使得科普教学活动有更高的自由性;结合村庄和山地景观设置餐饮服务等配套设施,让公共服务更为便捷高效。

3.3.2 慢游赏交通组织。通过减少机动车辆过多的穿过基地或沿着基地周边行驶,使得基地道路设计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最小,不会降低山谷现有的美感,也不会破坏基地内的自然环境资源。主要车道贯穿南北从基地的西侧穿过,从南北面或云水谣景区进入的游客,则到达南北停车场其中的一个,来访者将可选择观光火车、电瓶车、自行车或步行到达各个组团。

4 科普功能的节点体现

在科普节点设计中,主要体现三类,分别为:典型历史文化型科普景点——通过适当改造,形成以体现历史价值特点,可综合利用的文化体验的人文景点;生态功能型科普景点——以水体、植物、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场景为科普对象的景点;现代文化与历史自然景观交融型景点——通过对自然场景适当的改造,可进行文化演绎传播的自然或人文景点[5]。主要核心景点的改造与科普功能详见下表。

表1 科普景点策划一览表

5 结束语

该概念方案以云水谣自然生态格局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从自身景观资源出发,策划一套符合实际的科普游赏系统。该科普游赏系统从文化提炼上紧贴南靖土楼四大文化功能,并通过四个维度加以串联完善,以求形成“24小时文化演绎”的现代科普景区。

在空间构建层面,通过灵活的用地布局、丰富多层次的交通新路与科普景点串联将科普功能进行有效组织和展示。在景点塑造上,通过多样的生态文化功能策划,形成可留、可学、可玩的现代生态文化综合性科普基地。

猜你喜欢

云水土楼景点
宽骚云水恋歌
“美味”的土楼
神话般的南靖土楼
云水禅心、玉振金声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永定客家土楼
温暖的手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在云水谣收笼一个雨季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