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治理视域下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模式与启示

2022-03-31许英男

体育科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后备篮球青少年

许英男,董 宏

2020 年4 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按照“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推进” 的原则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体育社会组织等8 个方面明确了体教融合工作深化发展的具体方向和举措。 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意见》提出学校层面要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的改革,改善体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国民教育体系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社会层面鼓励进一步放大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 丰富青少年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供给;政府层面要形成多个中央等部门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由此可见,该文件的发布意味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要实现从单一、割裂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转变。

协同治理理论发轫于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公共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范式。 协同治理从概念上是指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利益相关者, 为解决共同的社会问题,以比较正式、适当的方式互动和决策,并分别对结果承担相应责任的过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来实现高效率的集体治理, 逐渐形成共治、共享、共建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本质上属于社会公共问题,具有公共性、多元性、互动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在治理的语境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还需要不同主体间形成稳固、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将协同治理理论应用于剖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有助于突破既有理念的束缚,用创新性的思维厘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路。

篮球运动自1895 年传入我国,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受国民喜爱的体育运动。 然而,与我国庞大的篮球人口不相称的是, 近年来我国男女篮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且鲜有运动员在美国职业篮球联盟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NBA)/ 美国女子篮球联盟(Women's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WNBA)等高水平联赛效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供给不足的窘境。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世界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6~29 岁,而培养一名篮球运动员通常需要10 年,据此可推断16~19 岁是篮球运动员形成高水平竞技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抓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高中阶段的训练与竞赛是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关键所在。 美国篮球竞技水平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雄厚的后备人才储备密不可分,拥有的职业级、专业级运动员数量多达71 000 人。 反观我国,由于传统“三级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规模持续萎缩,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间长久以来的体制障碍,以及俱乐部私有化培养模式固有的弊端,造成我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严重短缺。 截至2018 年,全国仅有7 535 名篮协注册运动员。诚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美国篮球在多元主体协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无疑值得研究与借鉴。 基于此,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文献研究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试图探析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的模式以及相关主体的协作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 从我国国情出发,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几点启示。

1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校园+社区”培养模式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 “校园+社区”的培养体系,具体而言:(1)以学校为活动场景的校园篮球培养路径——全美高中运动联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State High School Associations,NFHS),(2)以生活区域为活动场景的社区篮球培养路径——美国业余体育联盟 (Amateur Athletic Union,AAU)。 2 套系统均由不同类型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负责具体运营, 有意进入大学联赛的高中篮球运动员通常需要同时参与2 套系统的训练和赛事。在赛事中表现杰出的球员通常会收到大学的招募,进入全国大学体育协会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 和全国大学校际体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NAIA),继续发展;少部分球员在经历大学阶段的历练后,可获得参加职业级联赛选秀的资格,进入NBA、WNBA、NBA-G League 联盟,成为职业运动员(图1)。

图1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Figure1 The training system of American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1.1 培养理念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的培养围绕着教育性、公平性、科学性3 个核心理念而展开。 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在参赛资格准入、赛事组织、训练大纲等制度设计上对上述原则进行了解构,具体而言:(1)突出体育的教育功能。 NFHS 和AAU 均制定了相关学术标准和最大参赛场数限制以约束运动员参与比赛和训练活动,防止运动员旷课、辍学,突出体育对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意义。(2)注重对比赛公平性的掌控。一方面,学校和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对参赛运动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 严防比赛因年龄差距而出现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各州校园篮球比赛严格按照学校规模进行分组, 尽量确保参赛学校间的实力均衡。(3)强调训练、竞赛活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2016 年美国篮协联合NBA 共同召集了33 名篮球领域的专家, 围绕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篮球体验这一总目标,按照分层理论制定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参与指南》(简称《指南》)(表1),《指南》从比赛时长、周比赛次数、训练时长、周训练次数,到每日建议睡眠时长等9 个方面明确了4 个年龄段或学龄青少年运动员参与篮球运动的不同量化指标。 《指南》以其权威性和科学性被当作纲领性文件, 指导全美范围内青少年篮球训练和比赛活动的开展。

表1 《指南》部分内容Table1 Part of Guidelines for American Youth Basketball Participation

1.2 管理体制

美国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有效运转与其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完善的内部制度建设密不可分。以NFHS 为例(图2),该组织在中央层面设置全国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有关组织发展和改革的所有重大事项必须经由全国大会表决。 全国大会下设由12 人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中的8 名代表由8 个大区代表担任,其余4 名由全国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负责组建行政班底来具体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此外,NFHS 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委员会来解决专业和实践领域的问题,具体包含17 个运动项目的专业委员会和14 个分别具有监督、评估、咨询、保障功能的常设委员会。

图2 NFHS 组织管理架构Figure2 Th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NFHS

在地方层面,NFHS 根据学区规模具体实施2 种管理模式:(1)中心化管理模式。 该模式往往用于规模较小的学区的管理。 NFHS 在学区内设置一名竞赛主管对整个学区内的校际体育活动进行监督并且负责与学校内部的协调员联络, 以便对学区内赛事活动进行组织和协调。 (2)矩阵式管理模式。 在规模较大的学区,NFHS 通常采用矩阵式的管理。 除了设置学区竞赛主管之外, 还任命若干名助理和业务专员。学区竞赛主管负责整个竞赛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而其他工作人员则负责与校园体育协调员沟通,并且在赛事活动举办时巡视和监督。

1.3 竞赛体系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有效提升离不开勤练、常赛。在“学校+ 社区”双元竞赛体系下,美国高中生球员在整个高中阶段平均拥有超过百场比赛的锻炼机会。高密度、高质量的竞赛环境对其竞技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NFHS 构建了全美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高中校园篮球赛事体系。截至2019 年底,全美共有19 500 所高中,1 200 万学生参与NFHS 举办的各类活动与赛事, 相关活动实现了对全国81.2%公私立高中、71.4%在校学生的覆盖。 据NFHS《2018—2019 年度报告》所述,篮球是高中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共有约94 万名学生参加了NFHS 举行的校际篮球比赛与活动。NFHS 高中篮球比赛由下属各州高中体育协会、学区运动协会、区联盟协会负责具体组织。在赛制上,高中校际篮球比赛分为常规赛和季后赛两大类型。 常规赛从每年11 月左右开始,持续到第二年2 月底,每支球队每周有2~3 场比赛。在常规赛阶段, 各州协会从参赛便利性和比赛公平性的角度出发, 以地理位置和学校规模划分球队参赛组别。以康涅狄格州为例,该州共划分为12 个学区,每个学区内球队按照学校当年招生规模分为4 个组别,每支球队在常规赛阶段要参加25~35 场比赛。季后赛通常在每年2 月底到2 月初举行。 在季后赛阶段,各学校球队按其所在分组胜率进行排名,胜率超过40%的球队具有参加季后赛(州锦标赛)的资格,随后会进行5 轮单场淘汰制的比赛,决出州冠军。

AAU 是美国最大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而篮球一直以来都是AAU 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其111 万会员中约50%的主要参与篮球运动。 AAU以社区为主要活动区域, 构建了从小学到高中一体化的社区篮球竞赛体系。比赛按年龄共分为12 个组别,按竞技水平可分为地区赛、邀请赛、锦标赛、巡回赛、全国冠军赛,其中知名度最高的3 个赛事为迪士尼经典赛、复活节经典赛、全国冠军赛。AAU 篮球赛季贯穿全年,比赛多在周末举行。每年高中校际联赛结束后的3 月到7 月, 是AAU 比赛活动的高峰,恰好填补了高中校际篮球比赛的休赛期。 不同于高中校际体育活动只局限于本州范围,AAU 构建了从社区到全国层面多样化的篮球活动和赛事。 一方面下沉到社区, 广泛开展以社区为纽带的普及性青少年篮球活动。 另一方面又打造了一批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英级别的品牌赛事。在每年的精英级赛事中,大量NCAA 球探和教练在比赛现场考察并招募球员, 吸引了众多顶尖高中生球员前来参赛。

2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协同机制解析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早已不是仅凭体育领域资源能应对的一类公共事务,青少年健康水平、文化教育、社会融合、业余训练和职业发展等都是纵横交错、协同化治理命题。美国篮球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个人、家庭、社会组织、 政府等相关主体在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达成了共同的行动目标,实现了主体间的有效协同。文化层面上,在个人意识、家庭氛围和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青少年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内驱动力;各类社会组织作为主要力量,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承载;政府则通过制定法律和运动政策工具,规范了相关主体的行为,并保障了其权利和利益;企业的深度参与,不仅推动了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壮大, 也促进了自身经营目标的实现(图3)。

图3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协作机制Figure3 The train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American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in high school

2.1 体育意识——协同治理的内驱动力

体育之于美国, 恰如米勒莱特所言:“它是美国人生活中具有最广泛影响的元素, 以致事实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与体育无关, 美国是一个由体育迷和体育参与者所组成的国家。”这说明体育已然作为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并达成了一定的价值认同。在个人层面, 人们普遍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人体机能状态和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在家庭层面,家庭成员通过共同参与体育和休闲活动, 改善了家庭氛围,增强了家庭成员归属感。美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 儿童参与体育运动对提高家庭成员的满意度效果显著。此外,美国家庭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支出意愿较强, 平均10.5%的家庭总收入被用于孩子体育活动参与。 从社会整体层面来看,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 彰显了资本主义对规则、竞争、合作理念的推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嵌入美国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篮球联赛曝光度高、影响力大,篮球明星受到大众的认可与推崇,这些因素无形间提高了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据调查, 在8~12 年级的学生中有38%的男生、23%的女生将篮球视作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除此之外, 美国大学高昂的学费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而青少年若在高中联赛中表现优异,通常能获得大学降低录取标准以及提供奖学金等优惠条件, 这种制度激励了许多社会底层的青少年为实现大学梦,在篮球场上不断拼搏奋斗。

2.2 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核心主体

美国社会权力结构的一大特征是国家、市场、市民社会三元并存, 体育行政部门不是唯一的管理主体和权力中心, 各种私人机构和社会组织逐渐获得社会认同和公众认可, 成为体育领域不同层面的治理主体。 美国联邦政府中没有设立专门管理竞技体育的机构, 而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的主要载体是以美国篮协、NFHS、AAU 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组织。

2.2.1 功能定位与协作机制

美国篮协、NFHS、AAU 在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各自专注于特定的领域,发挥着差异化的功能; 另一方面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拮抗关系。

美国篮协是被国际篮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Federation,FIBA)、 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United States Olympic Committee,USOC) 及美国奥林匹克与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 (United States Olympic & Paralympic Committee,USOPC)所认可的非营利性组织,是美国篮球事业发展的中心枢纽。在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 美国篮协不仅提出了基于篮球运动员长期发展的训练理论模型, 还出台了《指南》,根据不同年龄区间制定了场地器材标准和技战术训练重点。除了进行顶层设计之外,美国篮协还承担对全国篮球人才进行资源整合的责任。通过与NCAA、NFHS、AAU 的合作, 美国篮协选拔了一批顶尖的高中生球员, 组建了U16、U17、U18、U19 四支美国篮球后备人才梯队, 代表美国参加国际比赛。

与美国篮协不同,NFHS 和AAU 通过广泛分布在各地的州、市(县)协会,专注于基层篮球的青少年篮球赛事组织和普及。 NFHS 是全国最大的高中体育社会组织,公私立中学是其主要会员,篮球赛事也以学校为参与主体。 AAU 会员制度较为灵活,会员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基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

上述3 个组织间的协作是以美国篮协作为中心展开的。 美国篮协所制定的篮球宏观发展目标、《指南》、比赛规则和标准的实施,需要NFHS 和AAU 予以充分的支持才能实现, 进而达到美国篮协对全国篮球事业发展方向有效控制的目的。 另外,NFHS 和AAU 通过在美国篮协全国大会和董事会中派驻代表来使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2021 年5 月,NFHS 首席执行官Karissa Niehoff 被任命为美国篮协董事会成员。

2.2.2 组织发展特征

2.2.2.1 民主精神下权力分配与监督

美国以“三权分立”的精神立国,高度重视对权力的分配和制约, 从国会到基层社会组织都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最大限度防止内部人员的越轨行为。各类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均制定了章程和细则,对组织的运行、选举的方式、官员的权力和责任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另外,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内部都设有专门监察机构对内部人员进行监管。AAU 设置了审查委员会、上诉委员会、地区审查委员会3 个机构对组织内部出现的欺诈、使用兴奋剂、有偿比赛等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NFHS 也设置了上诉委员会来监督董事会成员是否存在违反章程和细则的行为, 上诉委员会的成员经全国大会从NFHS 下属的8 个专业委员会(或机构)中各选举一人担任,选举专业委员会成员组成上诉委员会既体现了NFHS 对专业组织的尊重, 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董事会决策的正确合理。

2.2.2.2 商业精神下组织内生性的发展方式

美国作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代表, 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 商业精神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各类社会组织自美国立国之初就在公共服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NFHS 和AAU 的发展历史来看, 该类组织十分注重对自身商业价值的开发和利用, 这让它们拥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财务状况, 为其能够存续百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表2)。

表2 2019 年美国篮协、NFHS、AAU 年收入表 (单位:美元)Table2 The 2019 annual income list of 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FHS, AAU (unit: dollar)

以NFHS 的威斯康星州校际体育协会(Wisconsin Interscholastic Athletic Association,WIAA)为例,该协会最大的收入来源为男子篮球赛事。 2015 年,在麦迪逊市举办的威斯康星州高中男子篮球锦标赛总收入约100 万美元,净利润约66 万美元。 WIAA举办的高中篮球赛事成为麦迪逊市的一项品牌赛事,得到了当地企业的认可,形成了较成熟的商业链条。 在2015 年州锦标赛举行期间,约有8 万人次现场观赛,赛事对麦迪逊市当地的酒店、旅游、餐饮行业间接带来约700 万美元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WIAA 会将盈余的资金在不同运动项目间进行合理调配, 例如将盈利状况好的男篮项目获得的收入资助其他没有收入的冷门运动项目, 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2.3 政府——协同治理的外部支撑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奉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理念, 政府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干预主要通过法律和政策工具实现。

2.3.1 法制化的治理方式

法制化的治理方式是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不论联邦层面还是州层面,均有一系列法律以规范域内的体育事业。首先,在青少年基本体育权利保障方面,国会早在1974 年通过了《平等教育机会法案》, 在2001 年又通过了 《一个都不放弃法案》。 上述2 个法案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教育歧视、保障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异,在保障青少年运动员受教育权利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次,确保学生学业与体育的均衡发展也是美国国民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 1984 年,得克萨斯州州议会立法通过了“不通过,不参与”,要求运动员学业绩点必须达到及格水平才能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在该规定通过的第二年,休斯敦独立学区高中生成绩不及格比例从16%下降到13%, 该区26 所高中的23 所不及格人数有所下降。“不通过,不参与”从颁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全美现已有16 个州通过类似规定,32 个州对高中校际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提出了明确的学业成绩要求。最后,在国家层面,联邦政府出台了《业余体育法》以约束社会组织的行为,该法案内容涉及业余运动员权益保障, 体育社会组织间纠纷的解决以及明确不同体育社会组织的权力和职责边界, 为美国业余体育的稳定发展构筑了法律基础, 有效促进了美国业余体育活动的规范发展。

2.3.2 合理政策工具的运用

税收是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治理工具。美国政府不仅通过立法赋予青少年体育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殊地位, 而且还以税收为具体手段实现对其的扶持和引导。 具体来讲, 美国篮协、NFHS 和AAU 被列为美国国内税法501(C)(3)条款中规定的七类慈善非营利性组织, 享受一定范围内税收豁免的特权。 公民和企业对该类组织进行捐款,捐赠者可享受与捐赠金额相等的联邦所得税减免,这有效提升了个人和企业对该类组织捐赠的积极性,拓宽了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另外,501(C)(3)条款对青少年体育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规模、 水平和方向有明确的表述。 在发展规模上,组织应在全州甚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发展水平上,应对培养奥运会级别选手有突出的贡献; 在组织发展方向上,应兼顾促进普通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和精英运动员培养。

2.4 企业——推动治理主体培育

美国倡导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 主张市场决定一切。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市场机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合作是自愿的,那么交易双方就能获益。在商业精神的主导下,美国绝大多数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对与企业的合作保持着积极开放的姿态, 双方合作的领域广泛、 程度深入。 对企业来讲,通过赞助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一方面实现了向目标人群精准的广告投入, 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为产品的销售和商业开发扩大了客户基础;另一方面,赞助高中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树立支持教育事业的热心公益形象, 拉近了企业与社区以及学生的距离, 提升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同时,来自企业的赞助对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以NFHS 为例,截至2021 年底,该组织共有25 家官方赞助商,涵盖了运动服装、通讯软件、娱乐、在线教育、广告、新闻、场馆建设、保险等领域。2019—2020 年,NFHS 获得的1 500 万美元收入中的220 万(约15%)来自版权使用和赞助收入。而这些组织也越来越重视与企业的商业合作关系,比如NFHS 内部设有专门的商业开发部门, 该部门会为赞助商制定个性化的商业企划活动, 包括定制安排的赛程、展示展览、活动营销、校园推广等。

3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3.1 夯实基础、拓展渠道,推进体教融合深化发展

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根基是广大青少年, 只有做好对青少年的篮球普及工作,才能提升精英运动员涌现的概率,而学校是青少年运动技能习得的主要场域,更是培育高水平后备人才的沃土。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的核心要义,指明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充分发挥教育体系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推进体教融合深化发展的应然之举,更是抓住了培养人才的主要矛盾。 具体而言:首先,抓实学校体育工作,夯实基础,发挥校园篮球特色校、传统校的标杆示范作用,不断扩大校园篮球人口;其次,发挥新时代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破除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之间过时的、不合理的制度藩篱,畅通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升学通道,寻求两部门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利益契合点, 树立一体化的培养理念,构建一体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搭建一体化的赛事平台,实现体教融合从形式到实质的一致;最后,加大对教育系统学校体育专项资金投入, 完善场地设施建设, 提高师资待遇以及建立学校购买校外高水平篮球培训机制。

3.2 激发活力、释放功能,实现多元主体间有效协作

在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的培养过程中,体育社会组织在汇聚专业人才、 构建赛事体系和推广篮球运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当下应进一步激发、 释放专业协会和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和功能。 具体而言:首先,着力打造一批枢纽型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 发挥中国篮球协会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利用其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构建、运动选材、师资培训等领域,提供纲领性理论与实践支撑;其次,激发省级学生体育协会的活力,按照一体化的原则构建“省—市—县”三级赛事体系,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省域校际体育竞赛机制;最后,注重培育、孵化基层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和俱乐部, 提高以社区为中心的青少年篮球活动供给,丰富“双减”政策下青少年的课余生活, 构建 “学校+ 社区” 双轨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针对基层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一批重点培育对象并给予政策和经费上的扶持。此外,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要注重自身商业价值的合理开发,拓宽组织资金来源,确保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

3.3 完善立法、有的放矢,营造协同治理的法治环境

重视法治建设是治理理论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促进学校、社区与家庭体育协同治理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后备人才协同治理的基础。 美国各类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职能的充分下放,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健全。鉴于此,首先,政府要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等相关法律的修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权责利,减少社会组织运转时可能产生的纠纷;其次,建立和完善针对社会组织的审计制度,在政府职能下放的过程中确保法律、法规的及时介入;最后,进一步完善企业、个人慈善捐赠减税配套的法律、法规,简化捐赠减税的行政审批手续,减少资金流转的环节,为企业与青少年社会组织的有效对接提供便利。

对于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而言, 一是应加强组织内部的自我监督, 参考美国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内部机构设置和具体运行机制, 制定详细的组织章程,并严格按照章程形成一定的议事规则,实现民主协商和科学决策;二是实现财政收支公开透明,建立常态化的财务报表公示制度,增强自身公信力,树立正面的组织形象。

3.4 提升意识、加强保障,激发协同治理的内在动力

家庭体育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 行为习惯和意识水平都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意见》指出深化体教融合需要建立全面完善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进一步明确了家庭体育的重要地位。 加强家庭体育建设要着重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对2022 年北京冬奥会、2022 年杭州亚运会文化内涵的宣传和开发,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对提振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提高全社会对体育价值的认同感, 唤醒家庭体育参与意识;第二,落实社区体育的物质保障,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切实推进“15 分钟健身圈”的落实,降低家庭体育参与成本;第三,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体育参与机制,加强家庭与社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将家庭参与社区、学校体育活动作为社区和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指标,对成熟方案和典型案例要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推广,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

4 结束语

《中国篮球发展报告》调查的数据显示,有74.9%的公众选择篮球作为主要的运动技能, 篮球的认可度居三大球之首,与其他项目相比,篮球运动在我国已然具备了较强的人口规模优势。因此,当下推进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要务是实现从规模优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通过研究美国篮球后备人才高中阶段培养模式发现,其培养理念、管理体制、竞赛体系以及多元主体的协作机制,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要立足于具体国情,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着力构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治理网络, 开辟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后备篮球青少年
奔驰车后备厢盖故障2例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街头篮球文化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