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ANO 模型的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研究

2022-03-31西华大学张玉萍邓姝杨通讯作者罗晓庆

工业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站牌公交站静态

目前,我国老龄化研究多以“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等为关注重点,“老有所行”在老龄化研究中还鲜为人知

。公共交通领域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城市公交作为老年人出行的基本渠道,其导视系统还存在设计不合理、信息不明确、标识不系统等问题,导致老龄人群出行不便、出行效率低、体验感差等。文章借助设计学思维,结合服务设计理论及KANO 模型方法,分析老龄人群出行行为,挖掘老年用户对于城市公交导视系统的需求,探索城市公交静态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策略,以提升老年乘客的出行效率与出行体验,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有助于城市更新发展中适老化进程的推动。

1.3 价值共创意愿 价值共同创造是消费者和公司密切地参与共同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对于个体消费者来说是独特的,对公司是可持续的过程。Prahalad等[19]定义价值共创是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在共同构思、共同设计和新产品共同开发活动中的合作。在市场营销文献中,人们普遍认为价值观可以在共同创造过程中创造,客户从被动的价值接收者开始转变为与供应商的积极合作伙伴关系。于是,价值共创的出现体现了现代商业从商品主导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KANO 模型

KANO 模型由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狩野纪昭于1984 年提出。KANO 模型将用户需求划分为魅力因素(Attractive Quality,A)、期望因素(One-dimensional Quality,O)、基本因素(Must-be Quality,M)、无关因素(Indifferent Quality,I)和逆向因素(Reverse Quality,R)

。采用李克特量表对目标用户进行测试,以对设计因素进行KANO 模型分类,其判断结果可依据表1 进行查询。通过KANO 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可提高用户满意度。

1.2 适老化设计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学者及社会开始从设计角度高度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适老化设计即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通过设计用以提升老年人服务体验。目前适老化设计研究及实践多在居家、产品、健康医疗、社区服务等方面,对于公共出行的适老化设计研究和实践还较少。由于老年人的行为能力和心理状态的不同,他们对于公共出行设施有着更特殊的需求,城市公交静态导视系统作为公共设施服务的重要要素之一,其设计是影响用户出行效率与出行体验的主要要素,因此对其适老化设计研究极为重要。

1.3 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

导视系统即公共空间中引导人们行为路径的信息指示系统,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

。城市公交站导视系统包含动态导视系统与静态导视系统,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声音、图标、色彩等视觉、听觉元素引导出行者行为,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高效疏导出行人群,提高出行效率等

。动态导视系统是通过电子技术智能化动态播报、显示站名与离站远近等听觉、视觉信息系统;静态导视系统则以静止的图像、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存在于公交站点,主要通过出行者的视觉感知判断公交乘坐信息。

医学技术的发展让外科手术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外科手术患者通常会因为手术治疗出现短暂的功能障碍,在缺乏家属和护理人员陪伴的情况下易出现安全事故,因而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应重点强化风险管理,分析识别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以此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2 老年用户特征及其公交出行行为分析

2.1 老年用户特征分析

文章调研引用KANO 模型结合问卷调查法,针对60 岁及以上的自理老人与介助老人发送问卷300 份,发放区域为成都、北京、广州三个城市,收回有效问卷296 份,回收有效率98.7%。KANO 问卷共设计正反两类问题,即正向问题“如果提供该需求,用户觉得怎么样”,反向问题“如果未提供该需求,用户觉得怎么样”。对于每个问题,采用五级制评分,1~5 分别代表“不喜欢”“可以接受”“无所谓”“喜欢”“必须这样”;重要度评分也采用五级制,5 分为最重要,4 分次之,1 分为最不重要。最后依据用户需求调研结果与计算公式设计因素按照基本型、期望型和魅力型分类。见图2。

2.2 老年用户公交出行行为分析

通过对老年用户问卷调查与访谈可知,公交车辆信息获取困难是目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依据调研将老年人候车时的行为主要分为寻找站台、寻找乘车车牌、确认公交、确认时间等四个阶段,见图1。从中可发现老年用户主要在寻找站台与确认公交这两个阶段中出现了情绪低点,因此在对城市公交静态导视系统进行设计研究时,应主要聚焦于这两个阶段来分析老年用户公交出行的痛点及设计机会点。

3 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痛点

3.1 文字信息不明晰

针对老年用户在使用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时的需求,侧重从文字、图形、色彩、版式以及信息交互提出设计策略。

3.2 图形语义不直观

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刺激视觉感官、指示、辅助信息分类,以及增强与环境的协调性,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等作用。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的界面色彩主要包括图形、文字等信息色与底色,在设计时需考虑底色与信息色、环境色搭配的易见度。在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上,色彩设计应当符合老年人的认知习惯和视觉感知,确保底色与图案或文字的颜色明度差值在5个色阶以上才易分辨,并且选择与环境色差异较大的颜色,增强对比度,提高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的导向性,以及在环境中的突出性

3.3 色彩搭配不准确

基本因素即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在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过程中,其信息必须包含线路站台信息、车辆运行方向、车辆到站时间、运营时间信息,并且在设计中必须体现文字清晰、色彩对比度高的特点,目前城市公交静态导视系统大部分满足该类基本因素。

当下,互联网公司都在加强反腐力度,很多公司都成立了类似“纪委”的部门。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美团很多贪腐案件都是在自查中发现的。

3.4 信息排版不合理

城市公交站牌整体排布中,广告信息版面占比过大,乘车信息站牌部分位置被压缩,老年用户到达公交站台后会耗费一定时间找寻乘车信息站牌,并且其尺寸设计不合理,不符合人机工程学,老年用户经常以弯腰或者仰视姿势查看信息,增加老年用户负担。并且静态导视系统中的路线信息排版小且密集,文字行距与间距排布不合理,老年用户在阅读核心路线时不易获取相应信息,易造成视觉疲惫感,降低老年用户出行体验。

4 基于KANO 模型的城市公交老年用户需求分析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 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 周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功能逐步下降,如视觉感知能力下降,视神经退化与视网膜锥体减少,其对于色彩辨别能力下降至25%—40%,对于光敏度也大大下降,视野缩小,双眼对于物体的聚焦能力也逐步衰减

;听觉障碍增加,耳蜗基底膜变厚,造成听力障碍,与人沟通有难度;记忆能力衰退,再认知能力的逐步下降

。在心理方面,老年人由于生理不便,易引发一系列负面心理情绪,如挫败感、孤独感、怀疑感等。

4.1 基本因素

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中色彩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底色、信息色与环境色的搭配。当前站牌整体色彩选择较为单一,美观性不足,底色主要以蓝色、绿色、白色为主,文字信息以黑色为主体色,红色为辅助色,在色彩选择上缺乏对于老年用户的认知习惯和视觉感知的考虑,呈现出易见度低、指示性不足等问题。

4.2 期望因素

期望因素与用户满意度正相关,是决定用户满意度高低的关键,因此在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中应多满足用户期望因素的需求,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由调研结果可知,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的期望属性主要集中于站牌及其信息的易识别,如缩小广告站牌、标识统一、图标简洁易懂、站牌造型突出等内容。增加路况信息的显示使得老年用户在候车过程中更清晰地了解公交到站时间,有效减轻负面情绪。城市公交站导视系统设计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出行效率与体验,还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如在其静态导视系统设计中体现城市文化还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4.3 魅力因素

魅力因素是老年用户需求度最高但目前设计尚未考虑周全的地方,一旦具有将会大幅提高老年用户的满意度。魅力质量主要集中于城市公交静态导视系统的附加功能中,目前的公交站台导视系统具备部分或者完全不具备这类属性,如显示车辆内拥挤状况可以帮助老年用户提前决定是否乘坐此趟公交车;车辆到站提示功能可以帮助老年人明确自己所乘坐的公交车是否到站;可调节亮度即指在夜间或强光环境下,老年用户难以识别站牌信息时,可通过调节站牌信息显示屏的亮度来获取信息;触摸型标识、放大字体、语音点读等功能主要考虑老年视觉障碍者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

5 基于KANO 模型的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适老化设计策略

城市公交站牌文字信息区分度不足,核心信息不够突出,如在线路信息中未通过字体、字号或明度等手段表达乘坐方向。站牌信息中的字体大多采用黑体为主,部分以宋体或仿宋为主,宋体或仿宋在静止情况下虽具有较好识别度,但在强光和运动模式下不易阅读。站牌路线站点信息排布较密,站点字体较小,不够清晰醒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对自己的经营模式进行更新升级,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增长,开始向集约型增长方向发展,业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风险的管控不能靠牺牲业务拓展实现,同时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忽略对风险的控制,假如银行只是一味地追求业绩而忽略了对风险的管控,不仅不会获取收益上的提升,而且还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风险隐患,通常来说发展的速度过快都会导致背负的不良资产过多。所以,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其自身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务必要改变自己的思想理念,要保证发展和管理的协调和谐。

5.1 文字设计

文字是传递公交信息最重要的元素,主要包括字体、大小等内容。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语言主要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老年用户对于黑体、宋体辩认度较高,但宋体在强光和运动模式下不利于辨认,因此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在选择中文字体时应尽量选择黑体,英文字体则是以Time New Roman 字体比较适合。在字体大小方面,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界面的正文文字为14pt—16pt 时是最佳的,此外由于公交站是处于室外环境,在夜间和强光影响下,为了方便老年用户阅读,字体大小在此基础(14pt—16pt)上可适当调整。

丙泊酚是产科麻醉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其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而抑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出生时低Apgar评分[3]。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时推荐的丙泊酚剂量为2.5 mg/kg[3-4]。此剂量可预防术中知晓,但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产妇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增加[4]。虽然研究[2]已证明,在妊娠早期使意识丧失所需的丙泊酚的剂量和效应室靶浓度(effect-site propofol concentration,ECe)较低,但是足月妊娠对丙泊酚剂量或ECe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

5.2 图形设计

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除了文字信息外,图形设计可以辅助信息进行快速传达,如在重要交通节点上设计图形说明,配合方向性的标识按顺序排列,提高老年用户识别信息的效率。站牌界面上的图形设计应简洁易懂,风格具有统一性,以实现信息传达的准确性。站牌外观上的图形设计应选大小适宜,使其能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凸显,以提高老年用户查找公交站的效率。此外,图形设计应具备一定的文化性,能够较明确地反应地区或城市文化形象。

5.3 色彩设计

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符号主要指图形符号,其作用主要在于告知受众方位、方向等信息。然而对于大多数老年用户而言,目前城市公交静态导视系统的符号设计存在不易懂、不完善、不统一等问题,造成老年用户在获取信息时难以准确把握。

由表2可知,与对照相比,早稻和晚稻期间,施加腐殖质、零价铁和复合调理剂均显著提高了稻米的产量。与对照相比,施加腐殖质,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 533 kg·hm-2和 934 kg·hm-2,增幅为 8.4%和 18.3%;施加零价铁,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 700 kg·hm-2和 300 kg·hm-2,增幅为 11.4%和 12.1%;施加复合调理剂,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 867 kg·hm-2和1367 kg·hm-2,增幅为13.9%和26.8%。这可能与施加调理剂改善土壤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有关。

5.4 版式设计

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界面信息的版式主要包含文字间距、行距以及不同信息的位置大小等内容的设计。字间距与行间距对于文字的可读性和易识别性有很大的影响,间距过大会破坏信息的整体性;间距过小会使用户难以区分而产生误读。为提高老年用户搜索站牌信息的效率与准确性,应平衡文字间距、行距以及视距认知度的关系。

移民管理机构与县级财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保证扶持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条件。当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达与交流出现阻滞时,将会导致移民资金的拨付受到不良影响,延长资金拨付的时间[2]。同时,移民管理机构属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在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不能有效落实的情况下,出现挤占水库移民扶持资金的现象,将专项扶持资金用作机构的日常开支中,达不到移民扶持资金转款专用的目的。另外,在扶持资金管理工作中,资金管理不当,拨付效率较低,将会导致扶持项目的建设实施受到影响,项目进展速度缓慢,并且还会造成项目竣工后验收不及时的状况,进而导致移民扶持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

5.5 智能交互介入

据调研可知,多数老年用户存在视力障碍、行动障碍和听觉障碍等问题,在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中可应用智能技术加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信息输入

,提升老年用户与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的有效交互,从而提升老年乘客的出行效率与出行体验,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如在公交站静态导视界面增设放大字体、调节亮度、语音点读等智能化功能设计,帮助老年用户更好地识读和理解乘坐信息。老年用户还因为身体原因不宜长时间乘坐较为拥挤的车辆,因此可在静态导视界面中实时显示公交车内拥挤状况等信息。通过智能技术的引入可更好地满足老年用户的需求,改变传统交互形式,提升老年用户出行体验。

6 结语

以老年用户为主要视角,结合服务设计理论及KANO 模型方法,分析老年用户行为以及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的文字、图形、色彩、版式等存在的问题,探讨面向老年用户的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设计策略,以重新构建老年用户与城市公交站静态导视系统的内在关系,有助于弥补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适老化设计缺口,为老年人提供易懂、易获取、易识别的信息可视系统,减缓老年用户的心理挫败感,辅助老年用户高效便捷的出行,提升老年人的出行体验。

[1]甘为,胡飞.城市现有公共交通适老化服务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1):199-201.

[2]周祺,刘雨薇.基于行为地图法及KANO 模型的老年人睡眠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05):85-87.

[3] 苏亚飞.导视系统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4]路欣彤.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公交站台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5]金成岑.武汉市内公交车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6]刘键,许泽君,赵健磊,等.老龄化背景下地铁智能导视系统的服务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14):87-94.

[7]王磊.静态公交站点导向标识视觉界面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2,33(04):23-27.

猜你喜欢

站牌公交站静态
A love bench at a bus stop公交站的爱心长凳
公交站里的背影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我们的下落是一样的
猜猜他是谁
大笨狗酷比多
——没有车的公交站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湖南省首批智能化公交站投运
50t转炉静态控制模型开发及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