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丽!“出圈”的北京冬奥颁奖花束出自她之手
2022-03-31江煜
江煜
人物时事速递 >>
2022年1月,来自上海的70岁奶奶励美丽引来无数网友的追捧,因为她主要负责的冬奥颁奖花束上了微博热搜。2021年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发布,其中颁奖花束“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正是出自上海市级非遗“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传承人、绒线编结师励美丽之手。此次,她主要负责颁奖花束的设计、培训、质量把关和最终组装。很多网友夸赞“人如其名,花如其名”“一起美丽”,也有网友表扬这个海派非遗登上冬奥舞台,“真是文化输出了!这格局,一下子就上来了”!
人物素描 责任感完全高于自豪感
据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将共用花束1251束,累计花材共16731支。每支花材上有叶有花,均为纯手工制作。完成一束精美的花束,耗时长达35小时,制作所有花束耗时将接近5万小时。因此,京津沪苏等七地编结社团共同参与,最终16731支花材汇集上海,经励美丽检查、修剪、核验、组装,达到尺寸、精致、舒适等多项标准,才能送到北京冬奥组委,最终出现在冬奥会领奖台上。“有的花两三分钟就能弄好,但比如玫瑰花就需要四个小时。一天下来我们只能组装50束左右。”励奶奶表示时间很紧迫。外界可能觉得,为何要把时间弄得如此紧张?其实手工编织需要一针一线钩出来,励奶奶说:“急也急不得,也没办法急,因为我们要把最高的品质提供给北京冬奥。”因此,接到任务后,她带领的团队没有一个节假日、没有一个休息天。励奶奶从事编织工作要近20年,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编织活动。但她说,这是她压力最大的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把眼睛熬出了红血丝,“现在我有一种自豪感,但责任感完全高于自豪感”。
素材链接 非遗搭上冬奥东风,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文化
“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体现奥运精神和北京冬奥的特色,在奥运历史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恒源祥集团党委书记顾红蕾介绍,“而且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是一项中西文化交融之后的技艺。”据悉,100多年前,绒线编结技艺主要从欧洲传入中国沿海城市,丰富多彩的编结技艺在上海汇聚发展,逐渐形成海派绒线编结技艺,绒线花艺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2009年,“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被市政府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搭上冬奥的东风,经过网络传播后也让不少年轻人喜欢上这项传统文化。很多网友看后,一时技痒,急切提问能否提供用于自行编结的图解。针对这类网友的关注,顾红蕾表示:“未来有可能,但要得到冬奥组委的许可以后,考虑是不是可以将图解提供给大家。”
【考場仿真试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则微评论,不少于150字。
【范文示例】上海奶奶励美丽以精益求精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确保每一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都是最美丽的呈现。而纯手工制作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也获得了众多网友夸赞。冬奥会,是运动的盛会,也是文化艺术的盛会。励奶奶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彰显奥运精神和北京冬奥和冬残奥会的特色,也完美地实现了文化输出,值得点赞。
【适用话题】非遗 文化输出 责任 美丽人生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