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凭何火爆“出圈”

2022-03-31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乐剧喜剧大赛

青云小编:最近圆满落幕的下饭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自2021年10月开播以来,就被各大平台UP主纷纷“安利”,并以黑马之姿成为年度喜剧赛道最火爆的节目。吃饭时,小编忍不住“刷”了两集《三毛保卫战》《最后一课》,简直笑到“头掉”,差点儿把碗给摔了。“没心没肺,快乐加倍”的slogan(口号),没有白喊。众多“腰部演员”和“脚腕子演员”,通过生动的表演,深刻的主题,无厘头的台词,夸张的动作……不断自我突破,升级“游戏点”,“杀”出人才济济的喜剧江湖,不“火”都不行。各种话题贴近年轻人,接地气又不落俗套。于是,我疯狂“吃”下这波“摁头安利”,一集不落地从头“嗑”到尾。同时,get到了各种喜剧专业术语“Sketch Show”(素描喜剧)“漫才”“谐音梗”……分分钟长知识。“艾玛”,有趣又有料,根本停不下来。豆瓣评分8.4,果然“诚不我欺”啊!

那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到底“做对了什么”“凭何出圈”“如何戳中了本届观众”?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下这档让人笑出八块腹肌,又赚足眼泪的喜剧综艺吧!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网罗素描喜剧、“漫才”、音乐剧、默剧等多种形式,不仅让更多类型的喜剧走进大众视线,也为新喜剧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档喜剧综艺由黄渤、李诞、马东、徐峥、于和伟坐镇,简直是喜剧综艺“天花板”阵容。通过集结新喜剧人,成立30个喜剧小团队,经过两个月的角逐,最终诞生年度最佳喜剧阵容。2022年1月7日完结,于和伟带领的喜剧社团“三板大斧子”成为年度喜剧社团;蒋龙、张弛的“逐梦亚军”组合获得年度喜剧搭档冠军。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哈哈!小编一不小心就给“剧透”了。

【科普小课堂】喜剧:最早诞生于古希腊,本义为狂欢舞剧。是为了调节气氛而演出的轻松的笑剧,直到公元前7世纪初才开始演变,逐步发展成戏剧体喜剧。

在中国,喜剧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俳”,也被称为杂戏、滑稽戏。到了唐宋时期,演变成了通过滑稽的对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的、以调侃诙谐为主的表演形式,一直到约12世纪才产生出成熟的喜剧艺术。

01 Sketch Show:《互联网体检》(蒋诗萌&刘思维&郭大宝)

镜头回放

《互联网体检》是这档喜剧的第一个节目,演员蒋诗萌在台上专门解释了Sketch Show的定义,将素描喜剧带入了大众视野。作品中,小哥体检之前,被迫先看了360秒广告,跳过广告要充值会员;验证真人体检要移动图片至正确位置;扎针后,需下载APP才开始抽血;限制抽血速度,需购买加速包加速;拍胸片先要点掉弹窗广告,才能拿到六十分之一的胸片;若想拿完整胸片需一片一片购买,为获优惠价格,要参与直播间零点秒杀,一不小心就陷入主播诱导购买的陷阱。一系列互联网乱象轮番上演,网友“弹幕”刷屏:“一半笑死一半气死。”(更多搞笑内容,可见《意林·作文素材》2021年第23期78页“朋友圈”栏目。)

【走心解读】一个体检过程包袱不断,以素描喜剧的形式反复设计“游戏点”,将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诸多诟病展现得淋漓尽致,包括用户大数据隐私泄露、广告过长、“洗脑”广告、恶意弹窗广告、诱导购买会员、诱导下载APP、超前点播、加速包、直播带货……面对如此契合当下的主题,网友纷纷表示,这不就是在屏幕前上网冲浪的我吗?干啥都有广告!有人甚至称之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最佳讽刺爆笑小品。

【科普小课堂】Sketch Show:即“素描喜剧”,它发源于法国的杂耍表演和英国的音乐剧,和传统小品的区别在于它非常简短,为了给节目效果“加点料”,更注重点子和创意,而非戏剧性和叙事性,故事只是作为背景出现。素描喜剧将同一个点子反复玩、玩出花样并不断升级,以达到夸张和搞笑的效果。这种“短平快”的模式无疑更契合快节奏时代下观众的观看习惯,击中笑点变得更为容易。

【适用话题】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 隐私泄露讽刺

【写作示例】生活中的互联网技术并非只带来便利,与之伴随的还有难以察觉的“危险”。看上去予人方便的场景,实际上却是一个个“陷阱”。一些五花八门的套路看似高明,其实是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忘却了发展壮大的根之所系。恶意广告、乱收费、强制下载等问题,不能因为长期打擦边球被默认。互联网行业需要一次深度的“体检”,加快自查自纠的步伐。一味“向钱看”,无视消费者选择权,透支用户信任的行业是没有前景的。坚持科技向善、坚持服务至上,才是企业长久的生存之道。

(特约教师 王文炎)

0 2 漫才劇:《父亲的葬礼》(土豆&吕严)

镜头回放

作品讲述了父亲去世之后,下属、黑帮老大、科学家,甚至荒诞不经的“半人马”“土星”……纷纷前来吊唁,但是儿子几乎一个都不认识。这些人的到来,让儿子十分震惊,也十分崩溃。来宾口中描述的父亲,是一个儿子不认识的“陌生人”。剧情中儿子是正常的吐槽角色,妈妈是装傻耍笨的角色,还有那些莫名其妙的“半人马”、“土星”……

【走心解读】作品《父亲的葬礼》,特别具有荒诞喜剧的特点。这个笑点密集、节奏超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却“毫无逻辑”可言的漫才作品,背后藏着一个让人笑不出的逻辑。作品以超现实、超常理的荒诞色彩走向了高潮,让人笑疯了之余又不禁深思:不同人眼里的父亲形象,各有千秋,可是你并不知道。你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父亲吗?

【科普小课堂】漫才:是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形式,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一人负责担任比较严肃的找碴角色吐槽,另一人则负责比较滑稽的装傻角色耍笨,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大部分的笑话主题围绕两人之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

【适用话题】亲情 现实 荒诞 交流

【写作示例】没有人一出生就是中年人,父亲也曾有叱咤风云的过去,然后深藏功与名也好,或者普普通通过了一生也好,这一点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做子女的是否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他也曾向往星辰大海,也曾想能否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去探索有着最华丽星环的行星。可惜他所有的梦想——哪怕是最朴素的那个,最终都没有实现。在生命的终点,他曾经有过的梦想,像是突破次元一般出现在他的葬礼上,哀悼着他的离去!愿每个人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珍惜身边的家人。

(特约教师 王文炎)

0 3 音乐剧:《这个杀手不太冷》(蒋龙&张弛)

镜头回放

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讲的是一个杀手准备杀掉他的目击者——一个在地下隧道卖唱的年轻人,却被这个音乐人唤醒了自己曾经的音乐梦,最后目击者用音乐为工具,反手击倒杀手,顺利逃脱。

【走心解读】这部作品的亮点在于把喜剧变成了音乐剧,两个表演者一看就是有音乐功底的,吉他弹奏、唱歌、舞蹈,加上幽默的台词,配合得无懈可击。剧情虽然荒诞,但对现实的调侃是扎实落地的。通过一个沉迷音乐的杀手来告诉我们,挚爱到底是什么。看似无厘头的搞笑演绎,却唤醒了我们深埋内心的梦想,以及坚持不懈的初心。

【科普小课堂】音乐剧: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是戏剧、音乐和舞蹈。其所选取的题材往往具有广泛的大众审美基础。这次喜剧大赛里的蒋龙和张弛取得极高分数的两次表演,就是以音乐剧形式展开的。

【适用话题】梦想 热爱 坚持

【写作示例】有人调侃这个世界一切向钱看,但不冲钱而冲纯粹美好、真挚梦想的人也在苦苦坚持。《这个杀手不太冷》通过一个沉迷音乐的杀手告诉了我们挚爱到底是什么。听到音乐就忘乎所以的杀手和一个被刺杀的流行歌手,不得志的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梦想。他们的作品主题比其他组多了一个字——梦。从这部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众生,看到了天地,看到了自己。

(特约教师 王文炎)

当然,除了上述剧种,还有默剧、物件剧、独角戏、顺口溜、谐音梗等喜剧形式。比如谐音梗,指利用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达到搞笑的效果。但谐音梗的搞笑常常没有特别有趣,大多数情况下会变成冷笑话。例如:“你看见我的紫薇了吗?”“你的嘴不就在你脸上吗?”

“得情绪者得天下”,是近年来影视剧综收割观众与收视成绩的不二法宝。而情绪中,“快乐”更容易引起共鸣:好笑的电影容易收获更多票房,搞笑的综艺会有更高的收视率,“喜剧人”人设会让一个艺人更容易“破圈”……因此,喜剧题材一直盘踞在电影院线、各大卫视与视频平台内容板块中的一隅。

并且,“快乐”也是最难创作的。这一次如果有80分好笑,大家就会期待你下一次有100分好笑,再下一次120分。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创作可以一直汹涌向上。所以,喜剧节目,尤其是喜剧竞技节目,很容易走下坡路。

喜剧是节目,快乐是真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突破傳统晚会小品的局限,冲破其固有的起承转合和叙事方式,以及固定的时长,煽情上价值的结尾,转身去挖掘了喜剧的更多可能性。它采用聚合式的创作表现形式,则显得更新鲜,表达更年轻,给喜剧带来了新的节奏感。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素描喜剧、音乐喜剧、漫才,甚至是毫无结构“硬来”获得观众生理性笑声的表演。这些形式的喜剧作品正是平时很少能够触及的新品类,打破了人们对喜剧的刻板印象。

与此同时,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喜剧的千百种“可能”,节目当仁不让接下了“科普”的重担,深入浅出的阐释大大扩充了观众对“喜剧”的认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的很多作品,击中的是如今活在互联网上的人们的痛点,哪怕表演者不说网络流行语,观众也能深谙其妙。演员凭借“短平快”的喜剧节奏以及密集的包袱输出,利用这些形式而诞生的喜剧作品,精准契合了当下观众的审美诉求,从而促使节目火爆“出圈”,走向主流大众。

另外,行业内对实力演员的需求呼声日渐增强,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圈”,核心要素便是这些实力派喜剧人。自嘲为“腰部”“脚脖子”演员的新面孔,给喜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正是他们对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在不断地敲打和磨炼之下,才有了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包袱和笑料。毕竟,是否切中笑点,才是观众最关心的。

(综合整理自“文娱商业观察”“搜狗百科”等)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摁”住了多少年轻人

□白毅鹏

脱发不会危及生命,但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亚于一场深刻的人生危机。当三个年轻演员分饰三根头发,在舞台上煞有其事地表演如何让自己不脱落时,那些为工作“爆肝”的年轻人,自然乐意把“深有同感”几个字打在公屏上。像《三毛保卫战》这样对准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剧集,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还有很多。当拿捏好年轻人“diss”世界的腔调口吻后,很明显,这档节目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喜剧的真相》这本书中,作者这样写道:“真正的幽默不是为了制造笑料而牺牲当下的真实,而是找出当下的真实中存在的笑料。”贴近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化用年轻人惯用的表达,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摁”住了年轻受众。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品《偶像服务生》讲了一个饭店老板与前来应聘的“偶像”面试者的故事,但“那鱼完了”“回锅肉”“糊掉”“塌房”等一语双关的说法,以及“私人问题占用公共资源”这句让人耳熟能详的话,充满对演艺圈诸多乱象的嘲讽。小品《热搜预定》中,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炮制热搜话题的套路,当任何无厘头的事情都能被放上热搜,也反衬出一些绝顶无聊的社会现象。小品《互联网体检》中,我们没有看到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捷高效,反而看到了遍地的暗算、心机,开头一句“大数据时代没有秘密”,瞬间让人有一种隐私裸奔的感觉,随后动辄就要主动配合的“人脸识别”,被逼无奈下购买的“加速包”“超前点播服务”等现象更是让人直呼真实。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埋伏着太多的喜剧段落和精彩包袱,喜剧只是对它们进行了开掘和演绎。在司空见惯的社会弊病面前,喜剧不一定是救世的良方,但把这些“人间真实”搬上舞台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生活的升华。戏谑甚至荒诞的情节,往往能让人在心照不宣中获得一份畅快。能在一瞬间把生活的压力劈开,给人一丝喘息的缝隙,喜剧的使命已经完成。

这档节目的热潮,是否会给国内喜剧综艺带来新的启发?这种向好的势头又能否延续下去?该节目中有不少做法值得上升为行业“信条”,比如让编剧和演员共同切磋剧本,在互相启发中提升舞台表现力;让编剧们从幕后走向前台,接受人们的掌声和提问。同时,也放大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困境,如一些喜剧人的生存状况堪忧,阻碍其个人成长的限制性因素仍然存在。总的来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作品的确戳中了人们的笑点,但在团队创作、演员表演等方面,未尝不是填补了国内喜剧行业的某些空白,这些应该被整个喜剧行业看到。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减)

【适用话题】喜剧 困境 反讽 社会现象 推陈出新

猜你喜欢

音乐剧喜剧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