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网络教育空间建设 探索教育治理新模式

2022-03-31仙桂霞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题研讨资源库研讨

仙桂霞

在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指导下,运城市各个学校以创建智慧校园为契机,构建高速网络环境,为教室安装了先进的全贴合智慧黑板,打造了精品录播室,等等。如何更加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真正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

传统的教研是团队教师面对面研讨分享,互动性强,教研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交流的内容每次都需要有专门的教师纸笔记录,耗时长且记录不全;当面交流,有的教师不成熟的想法不敢或是不好意思表达,而且思考的时间相对较短,发言相对零散。其次,校内教研的时间、地点不好统一。每周一次的教研时间相对好把握,但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内生长除有准备的教研,更多的是灵感分享,随时教研探讨才更有效。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面临的实际情况是,除了语文教师之外,低段数学教师带双班,其他学科教师带多个班级,及时教研的时间不便确定,等有了时间,灵感或是分享的欲望又消退了。

面對这样的实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空间教研来突破传统教研不便记录、时空不便统一的问题。我们在学校空间“教育教学”栏目中创建了空间教研,自主设计流程,分六步进行,即发布通知—新建专题—签到参与—讨论回复—汇总小结—资源共享。每周一次同教研组内的专题研讨活动,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在云空间进行交流研讨、思想碰撞。具体操作是:首先,研讨主持人发布通知,随后本组教师就可于不同时间、地点在教研空间内签到、阅读研讨主题、上传观点,完成此次专题研讨的个人部分。然后,专题研讨主持人对所有教师的总结意见进行汇总梳理,生成文档资料。最后,将汇集的群智研讨成果上传至“资源共享”中的“教研资料”,供大家学习使用。

还有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就是在线研讨。这种方式能很好地将教师的思考呈现在空间内,像微信朋友圈一样,同一空间内的其他老师可以跟帖留言,参与讨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第一种文档式的主题研讨更适合于常规大教研,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而在线研讨,视角微观,随机性强,更适合于课堂灵感的分享或是解疑答惑。两者各有优劣,点面互补,结合起来能够使教研更高效。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怎样让教师的备课更高效、更省力呢?空间协同备课让我们看到了曙光,找到了突破口。我们利用“运城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空间建设,通过六步(发布通知、上传初稿、协同备课、合并修改、上传改稿、实践反思)形成协同备课闭环,初步形成了“主备+协备+实践+反思”的协同备课模式:首先由主备人上传协同备课初稿,大家进行协同备课。然后由主备教师综合大家意见后进行再次修改,之后上传修改稿,进行课堂实践论证。最后进行反思再备,形成个性化教案。如有需要,也可在结束之后,重新开启第二阶段的协同备课。协同备课模式切实优化了教师备课流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目前,网络教学资源极为丰富,但也让一线教师眼花缭乱,选择起来费时费力。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2.0行动,建立自己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纲目并举,方便教师的选择、查询、使用和优化。

首先要科学规划。将资源库划分为三类,分别是群智共享资源,主要来源是教研组空间内的主题教研和协同备课成果;特色共享资源,主要包括项目式学习和综合性研究资源;素材共享资源,包括课件制作背景、格式等素材。教师亦可自建视频、PPT等,这些资源均共享共建至校本资源库。

其次要有效使用。无论是空间应用的自动生成资源还是网络筛选的优质配置资源,都为教师汇聚了大量教学资源,让教师在平台授课系统中授课时,选择性更多,灵活性更强,课堂更多元、智慧、高效。同时,丰富的资源库也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让他们在准备、参与、学习、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向信息化、专业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深耕网络教育空间改变了我们的教研、教学方式,促进了智慧课堂的构建。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真正推进信息技术2.0校园空间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运城市大运小学)

猜你喜欢

专题研讨资源库研讨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结尾的深意、写法的突破与文化的追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故事新编》专题研讨(下)
对照“故事” 梳理“新编”——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故事新编》专题研讨(上)
专题研讨嘉宾
专题研讨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