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的艺术

2022-03-31陈茂林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现目标教职员工规章制度

陈茂林

激励是领导艺术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

现代管理学者佛隆曾经提出一个“期望价值理论”,对激励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为了提高激励的有效性,他还提出了一个公式:

激励的力量=效价伊期望值。激励的力量是指人的积极性,效价是实现目标对个人价值的大小,期望值是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的积极性等于实现目标的价值乘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上述公式可能出现以下五种结果:一是实现目标对个人的价值很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很大,人的积极性很大;二是实现目标对个人的价值很小,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很小,人的积极性很小;三是实现目标对个人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中一个大一个小,人的积极性一般;四是实现目标对个人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中一个为负数(比如造成个人的损失等),人不仅没有积极性,而且还可能成为消极因素;五是实现目标对个人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中一个为零,人的积极性为零。

为了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校长在决策时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让人们觉得有价值;二是目标要适中、现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让人们觉得“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子”,这样才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目标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具体的人,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会不懈地为达目标而努力。

学校应该有学校的工作目标,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让大家知道这个阶段做哪些事、达到什么要求、发生什么变化。有了目标,全校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每个人都会在实现学校目标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校长在决策学校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既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给人以鼓舞。不从实际出发,目标过难过高,说了一大堆空话、大话、套话,到头来实现不了,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二是只盯着学校的现状,老想着这也做不到,那也不可能,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学校便永远改变不了面貌。三是工作要落到实处,明确什么事、谁去做、什么时候完成、达到什么要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看似一件一件小事,做到了,做好了,将会引发大变化。

一个校长在社会上有没有自己的位置,关键在于有没有作为。有作为,就有位置;没有作为,便没有位置。

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校长一定要做一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方向,用目标激励自己,用目标激励教职员工。

有人曾经提出“人情反定理”,简单归纳起来就是:领导越把我们当人,我们越不把自己当人;领导越不把我们当人,我们越把自己当人。意思是说,领导如果能理解、关心、尊重群众,群众就会与领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毫无怨言,拼命工作;领导如果不理解、不关心、不尊重群众,群众对这样的领导自然会心灰意冷、失去信心,推一推才动一动,甚至推也不动。可见,校长重视感情投资,对教职员工具有真情实感,同样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激励因素。

榜样是情感激励的重要标志。热爱教育的人才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懂得只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能带动群众共同做好学校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在各个方面都能以身作则,自然会给教师一种敬佩感,从而感染和带动教师也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这里的“强将”除了强调知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榜样,是在各个方面都能为“士兵”树立一个亲切感人、激励人心的榜样。

尊重人是情感激励的核心。校长要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员工,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体谅他们的疾苦。尊重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校长尊重教师,换来的是教师对校长的尊重,这样,校长说话才有人听,做事才有人跟。

赏识也是一种情感激励。老师赏识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无比亲切,积极性便会油然而生。校长赏识老师,老师同样会受到鼓舞,赏识便成了一种动力。校长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教职员工的优势,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会让老师们感到亲切。人是在被赏识中获得自信的,校长赏识自己的员工,实际上是在播种自信。

正确对待失败同样是一种激励。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失败是正常的。对于有失误的教职员工,简单的批评是无用的,粗暴的训斥是有害的。正确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病根,一起探讨改进的办法。人是从失败中走向成功的,正确对待失败,实际上是校长在引导教职员工走向成功。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士为知己者用”的美德,校长要做老师的“知己者”,舍得感情投入,真心实意地关爱、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员工。

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心情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心情自然有不同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在一个相互尊重、宽松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情是愉快的,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一个干净整洁、幽雅美丽的环境里,人的心情是恬静的,恬静的心情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重视环境建设,善于环境激励,也是一种艺术。

环境激励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际关系环境,包括校长与员工、员工与员工、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等方面的人际关系。学校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劳动方式是个体的,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家庭访问等等,都是个体劳动,但是劳动成果是集体的,是所有职工与学生共同参与以及与家长配合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就产生了“多见自己,少见别人”的思想,这种思想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文人相轻”的现象,从而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老师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应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彼此了解,主动配合。有了这样的人际环境,也就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是校园自然环境,包括房舍、道路、绿化、美化等。良好的自然环境具有激励作用,它可以激发人们向上的情绪、美好的追求。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具有约束的功能,提醒人们检点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慣。

我们经常说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其实环境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对师生员工的教育激励作用是语言无法比拟的。校长都应该做一个辛勤的园丁,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人的行为源于需要,有了需要,便有了目标。经过努力取得实绩,得到了奖励或者报酬,又产生了新的需要,向着更新的目标努力。人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步步攀登,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人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需要,即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都属于人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校长要理解人的物质需要的重要性,努力创造条件,解决教职员工的物质需要。如果物质需要满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人就可以把精力用在工作上。

二是精神需要。希望理解、渴望尊重、追求上进、企盼成功等等,都是人的精神需要,这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是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教师们的精神需要不仅突出、强烈,而且具有明显的特点。这一特点集中表现在希望成为深受学生爱戴、得到社会尊重的教师。为着这一目标,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是努力的。校长要理解教师的精神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倡导教育科学研究,支持创新改革,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在学校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

奖励或者报酬激励的全部艺术集中在公开、公平、公正。如果做到了以上“三公”,便会起到激励作用。如果搞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多劳的没有多得,就会挫伤多数人的积极性。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纪律、规章和制度,这些是在认识行业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是行业按照规律发展的保证。学校教育有学校教育的规律,学校的各项纪律、规章和制度,是学校教育按照自身规律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同样是一种激励。

纪律、规章和制度从来都是保护多数人、约束少数人的。违反纪律、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总是少数人,那为什么还必须有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呢?为了保护多数人,保护多数人不受干扰地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正常工作。比如,迟到的总是少数人,但是为了保护多数人不受干扰地工作或者学习,就必须有制度作保证,本质上是对多数人的一种激励。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是保护全体师生员工的,目的在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明确、具体,易于操作,让师生一看就懂。第二,富有人情味,让师生感到所有纪律和规章制度都是出于关心和爱护,不仅看得懂,做得到,而且乐意执行。第三,积极向上,正面引导,少一些生硬的强制命令,多一些善意引导,让师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让规章制度和各种纪律成为一种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制定规矩还重要的是执行规矩。有规矩而不执行,等于没规矩。因此,校长要一手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手抓执行。赏识、表扬是激励,批评、处分也是激励。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保證学校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作者系原山西省教育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实现目标教职员工规章制度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墙化”更需“强化”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浅谈测绘手段与实现耕地保护动态平衡的关系
第三方对高校教职员工岗位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
两次求导 实现目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船舶修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浅析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树立健康理念 维护教职员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