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调查
2022-03-31方铭琳
方铭琳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关键启蒙阶段。普通高中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落实,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满足国家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都具有特殊意義。下面以广州市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例,调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现状,总结广州市围绕课程建设为核心,探索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广州路径。
一、广州市普通高中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特别是集聚了一批优秀学生群体的示范性高中,更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广州市也一直重视市区级示范性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贯彻落实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要求
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即从国家层面突出高中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2.广州市积极推进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迫切要求广州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创新和突破。2018年底,广州市通过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实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三年行动计划”,着重在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撬动学校改革,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广州市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在穗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创新实验室、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创新基地等形式,开展大学先修、STEAM等课程实验,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培育“高校-高中”双新育人新样态。在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鼓励高中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为优秀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资源和发展平台,探索为优秀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发展模式。
二、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市属高中发挥排头兵的引领作用
广雅中学为实现“品重学成,冠冕群伦”的拔尖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教育、联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培养机制,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奥赛课程、融合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国际课程、寒暑假博雅课程等六大系列课程。广州执信中学构建了以培养更多“改造未来之社会”的创新型卓越人才为目标的“元培计划2.0”,对课程进行升级,建立“学生+教师+人工智能”的“三位一体”的新学习共同体。广州市二中坚持品质教育,实施“应元计划”系列课程(SCL 课程)体系,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发展。
广州六中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文武并重、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引入“学科+”与“精准教研”模式,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开设六中特色的拓展课程,结合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广州市铁一中学以“开发潜能,促进发展”为办学理念,通过铁英课程体系的完善,实施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美育课程和创新课程的四大课程体系。广州大学附中在学科竞赛和高考升学两个途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国防班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亮点。
2.区属高中积累多样化的特色经验
越秀区第七中学的“培道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注重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结合,让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图谱更加凸显系列化、特色化。海珠区第五中学设计了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基础、模块化的“科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荔湾区真光中学受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通才观、系统观思想的启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构中更加凸显基础宽厚、学科交叉、系统性强的特点,将原有“天平”课程体系升级为大成智慧课程体系。
天河区天河外国学校积极打造基于“外语+科技”的学校发展特色,建构“外语+科技”型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为拔尖创新培养对象制定一套独立的教学计划。白云区培英中学“白绿学子”的白绿特色课程,注重国家课程主导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融合,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尖出、弱进特出”,培养具有拔尖创新能力的多样化人才。
黄埔区玉岩中学构建“引领未来,琢玉成才”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能引领社会风尚和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花都区秀全中学构建“四类一体”(基础类、拓展类、竞赛类和活动类)的特色课程体系,着力“聚秀育全——卓越领导力培养”,培养“优秀而全面”的秀全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番禺区番禺中学将“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落实到育人目标,构建协同创新四维优才课程。南沙区南沙一中求真唯实办适合的教育,确定办学目标为“办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从化区从化中学着力加强“现代君子”校本课程的研发,着重从修养品德、知识积累、培养能力等三个方面建立全面育人的课程架构,培养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够创新发展的新型人才。增城区增城中学探索培养立德启智的拔尖创新人才,以“STEM”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以后学生成为各方面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广州特色路径
广州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探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特别围绕课程建设为核心,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市区校班多层级管理、小初高多学段衔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多向度合作”的纵横贯通式培养路径。
1.市级激励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
广州市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朝向“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教育新体系目标,提升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近些年出台系列措施,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生态。例如,给予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的权限。从2019年起,广州市教育局批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22所学校试行自主招生。探索广州特色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自2019年起,实施“跨校分层走班”,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开展市区校分层走班备考实验。
在广州市教育局行政主导推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统筹业务工作指引的基础上,持续强化拔尖創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改革。如施行的专项引导机制、系统培养机制、课程开发机制、学段任务机制、督导激励机制、舆论氛围机制、跨校分层走班机制等六大机制,对广州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助推多所中学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孵化器”。
2.区域多举措促进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广州市各区域在纵横贯通式培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下列举若干区域案例。
(1)建立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机制。荔湾区引入智库教育合作,推进多向度教育合作工程。例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进行为期十年的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实验;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新样态学校研究团队建议战略合作,整个区域成为新样态学校实验区;与北师大技术教育学院开展跨越式课堂教学方式研究项目的深度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三生教育基金会进行家庭教育专项合作。
(2)多层级联合保障跨校分层走班培养。越秀区根据市“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组建区、校、年级组、学科等多层级高考备考团队,以“输入-输出”型课堂带动高效复习备考。海珠区也紧紧围绕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始终围绕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开展教学和备考。
(3)鼓励学校探索2+4初高中贯通培养。天河区建立初高中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机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2+4”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初高中打通课程建设和培养模式,增强初高师生的互学互动,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进行系统规划。南沙区支持“2+4课程”改革试点,南沙一中也在2018年成立初高中融合班,区内小学毕业生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进入南沙一中高中部学习。
(4)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越秀区重点建立以广州市第七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发挥第一批基地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实施一批创新素养培育项目,鼓励基地学校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科技企业等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共建基地学校。
(5)促进高中特色发展培养艺体拔尖人才。白云区促进高中特色发展,2021年在学生多样发展成果显著,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上线人数达70人,并有4人被空军录取。花都区自2019年助力秀全中学成为南航和空军优质生源基地。黄浦区玉岩中学2021年有学生作为高水平运动队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成效研究(课题编号:GYJ2021014)”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