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海上实验室
2022-03-31
要研究海洋,就要到海洋去。科考船,就是为了研究海洋而生。为了追上国际海洋探测和研究方面的脚步,2021年9月6 日,我国第一艘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开启了首航。本期,小编姐姐就来为同学们介绍这座“海上实验室”——实验6号。
实验6号大探秘
实验六号宽17米,高8米,总长90多米,重达3900多吨。这艘船到底有多庞大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世界上最大的蓝鲸身长33米,体重200吨,这艘船足有3头蓝鲸首尾相接那么长,近20头蓝鲸那么重。
这么大的船,当然需要一个巨无霸“心脏”来推动,实验6号的推进电机和螺旋桨位于水中,齿轮位于船内。这样的推进器被称为吊舱推进器。这种推进器可以360度全方位回转,向各个方向推进,也就是说,只需通过吊舱旋转,就可以调整船只航向。同时,推进装置位于水中,可以降低船舱噪声,让船上的科考员们睡个好觉。
推进器的控制面板位于船舶的集控室。集控室中有各种设施的监控面板和驾驶台面以及计算机操控系统。实验6 号与地铁、飞机一样,正常情况下可以采用电脑驾驶,实现精准的定位定向功能。
船舶行驶时,船头劈水前进会激起向上的海浪,形成波峰,而船尾会冲击向下的海浪,形成波谷。波峰和波谷耗费了能量,于是就产生了阻力,即“兴波阻力”。
实验6号的船头底部往前伸,被称为“球鼻艏”。挺起的“鼻子”和前伸的甲板让船的前部呈现圆弧型。球鼻艏可以让波峰和波谷相互抵消,减少阻力,同时减少对船底设备的影响,保证实验6号顺利前进。
身怀绝技游四方
实验6号本次出行的目的,一来是检验船只的可靠性,二来是研究各种海洋状况。
实验6号船上配有4台发电机,可供应不同类型的用电设备,因此不用担心船上会没电。为了保证科考员睡得安稳,船上的发电机都装上了降噪装置。为了让科考员的生活更舒适,船上还配备了洗衣机、烘干機、冰箱等电器,以及电视、音响、跑步机等休闲娱乐设备。此外,实验6号船底还有污水处理装置,能把科考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利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6号上配备的先进设备。
下水的“舌头”
研究海洋,当然要测量海水的各项指标,如温度、盐度和深度。这就要用到海洋科考船必备的温盐深测量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伸进水里的舌头一样,可以感知海水的基本信息。船上的多普勒流速仪还能测量海水流速和方向。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通过调节浮力及自身姿态实现水中的滑行,可以获取深海温度、浊度、盐度以及海流强度等数据资料,并同步传回陆地。
采泥器
海洋科考中,取样采集的工作必不可少。箱式采泥器和多管采泥器是实验6号的采集主力。箱式采泥器密封性好,可以连同海水一起取样,利于研究水里的生物。而多管采泥器更合适采集用于研究的小型底栖生物。
渔网和机器人
船载生物拖网可以把渔网下到深海里,捞到什么是什么。捞不到不要紧,船上还配置了水下机器人,最大作业深度可达7000米,不仅可以水下拍照,还能精准采集样品。
有了这些先进的装备,实验6号堪称流动的“海上实验室”。在这艘科考船内,各类实验室共有16个,总面积超过330平方米。在海洋上采集到的样品,可及时在船载实验室进行处理与数据分析,数据可以同步传输到陆地实验室。
本领强任务重
有了这么大的实验室和先进的科研器材,实验6号自然也肩负重要科考使命。实验6号可以在除了冰区以外的地球任意海域,全天进行测试工作,最深可以探测海底11000米深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海洋环境。
实验6号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进行海底地震实验。实验6号会在目标海域投放海底地震仪,之后向海里发射高压空气炮。通过人工制造出的地震声波,会被地震仪采集到。利用采集到的数据,科考员能获得海域的地壳结构等情况,分析一些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6 号在首航中,获得了2395份样品,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样品已经在船上实验室进行了处理。这些样品将为藻类资源、海洋浮游生物、海洋物理与生态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未来,实验6号还会和其他科考船一起探究南海岛礁的地质结构,认识莫克兰海沟的结构与成因,为我们揭示海啸的形成机制等。
大海的一望无际,深蓝色下的神秘莫测,人类探知海洋的脚步从未停止。同学们,你们对于海洋都有哪些好奇呢?快快来稿分享吧!
(图文来自:新华社、全国少工委、中国船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