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建王朝与“硕鼠”的博弈

2022-03-31曾勋

廉政瞭望 2022年4期
关键词:硕鼠粮仓腐败

曾勋

唐朝时,河北人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来的《太平广记》也将此事收錄。说的是唐代的监察御史李畲的官俸禄米到了,李畲的母亲叫人用斗一量,竟多出了十五斗(约180斤),便问原因。送粮的差使说:“按惯例给御史量米,不平掉冒尖的部分,所以就多了点。”李畲母亲又问运费多少?差使说,给御史家运送货物从来不收钱。

老母亲一听这潜规则,火大了,要求差使将多出的米和运费带回,再把儿子叫到身边训斥了一顿。后来,李畲将发放俸米的仓官治罪,并要求一切按规定办。其他御史听闻此事,均感羞愧。这本是一个严母教子的正面故事,却从侧面反映了古时粮仓管理水分很大。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这是最朴素的生存哲学,也是农耕文明的第一要义。历代王朝都将粮仓视为稳固统治天下的物质根基。粮仓见证了国家的兴衰更替,当然,也目睹了无数特权与腐败的故事。

以制度管住粮食的努力

在中国古代,仓廒粮库可谓国之命脉。不管是备战用兵,还是赈济灾民,囤积粮草都是历代王朝兴国的第一要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开始修建国有大型粮仓,比如栎阳仓和咸阳仓,各郡县也开始建立地方性的粮仓。

当时,粮仓的功能得到了延展,不仅有储备库,还有运转库和供应库,比如咸阳仓就是最大型的储备库和供应库,河南荥阳县的敖仓是最大的粮食中转库。彼时中原为产粮区,一到粮食丰收的季节,该地区的漕粮集中在敖仓,一部分被运到关中、陇西地区,一部分北运到边塞关口。

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仓律》,是中国第一部成文的粮食管理制度。《仓律》对粮仓的粮食出入库、验收、保管以及粟、稻的加工折算等都做出了严格规定。

《仓律》中规定,粮仓管理者必须保持仓库中的粮食“勿令败”,即要求粮食不能遭虫鼠败坏,也不能出现霉变。如果管理者失职,轻则赔偿、罚薪,重则按律论罪。对于粮食的出库,也管得极为严格。地方上的粮仓如果有支出,郡县负责人要将领取粮食人的名籍和计簿一同送往上级供核实。

秦朝还独创了不少粮仓管理制度,为后世效仿。除了核验、行政人事和宿卫等制度外,还有封隄制度和负偿制度。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就有大量有关粮食管理制度的规定。

“封隄制度”由“封”和“隄”两种组成。“封”是指的秦政权于各地兴建的粮仓在将粮食收储后都用封泥封锁仓门,然后再盖上官方印章以保障粮仓的安全性。“隄”则是指由专人将仓库中粮食的名称、存取之后的数量印刻在粮仓之中,这样每次进出库后都更新一次,以防止稽查盘点时实物与记录不相符。负偿制度是指粮仓库存与申报数量不符时,所有粮仓管理者都要负连带责任,且官职越大担责越大。

古代粮食仓储管理制度,经历了由简到繁、由零碎到系统的变化,最高权力者始终把对库存实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到唐朝,各大粮仓的粮食不仅要求总体数额有据可查,还要求新粮和旧粮分开管理,由此规范了出入库流程。为了防止粮仓管理员监守自盗,唐朝已经把粮食的安全管理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唐律明文规定,如果少数民族政权通过互市从唐朝籴入粮食,须先由当地互市监官员斟酌所需数量,并报告地方长官,才允许百姓将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

“硕鼠”们的花招

即便制度再多,往往也有可钻的漏洞。地方粮仓远离中央,掣肘于交通通信和治理手段,最高权力有时鞭长莫及。国家权力层层下传,到了基层效力衰减甚至出现空转,粮食系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腐败事件并不足为奇。治理粮食腐败,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重中之重,但朝廷纵有万般律令和各种稽查、巡视,也难以遏制其中的腐败。

据历史档案记载,乾隆年间,江苏巡抚陈大受奏报,浙江丽水县知县黄文修负责的漕仓少了积谷684石、漕谷796石(清代一石为180斤),“明系亏空”。其他各省粮仓亏空案屡有发生,然而督抚们“以揭参了事”,揭参后再无下文。

更有巡抚千方百计为侵贪官员脱罪。广西河池州亏空钱粮逾限二年没有补完,知州按律当判处死刑,但巡抚舒辂反而以年限未满“审拟缓决”入奏,把这件事情压着不往上报,以此包庇下属。

在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的情节,巨贪和珅在赈灾的粮食中加了麸糠,纪晓岚十分气愤。和珅却和颜悦色地辩解说,要是我不这样做,基层的官员就不能从赈灾的粮食中捞油水,捞不到油水,他们就会把所有的粮食侵吞,这样灾民是一口饭都没得吃了。

始建于隋代,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回洛仓遗址展示区。

电视剧《天下粮仓》更是真实地把“硕鼠”们的丑行一一呈现。地方官员沆瀣一气瞒报存粮从中谋利的勾当花招百出。有的官吏设“双层仓”,上层堆满了粮食,下层却空空如也。有的官商勾结,将偷盗出来的粮食转入各个米行卖钱谋利。有的拿其他仓的旧粮冒充新粮反复入库,拆东墙补西墙,伪造入库记录。还有的官员为了掩盖粮库亏空,在粮仓故意纵火,向朝廷谎报称是两条火龙钻进了粮仓,号称“火龙烧仓”。所有这些均有现实依据。仓储监管系统几近失灵的原因何在?除了国家权力自上而下的衰减,粮仓的管理制度本身也存在问题。

雍正五年(1727年)的谕旨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某地的常平仓要选两个负责人,选举方式则是在该地乡宦士人中选两名名声好、有威望的人,一个为社长,一个为副社长。县令不时来仓库稽查,如发现二人照章办事,分别奖励,如果发现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即行黜革治罪”。

义仓的管理方式相似。问题来了,选出来的管理员只具备“道德”上的纯洁,而且只对上负责。仅靠道德是不行的,没有民众和其他组织的监督和制衡,当官的一两句话不就把粮仓管理员弄成利益共同体了吗?有御史、巡抚,那再分出一部分羹给他们,把他们也拉入腐败共同体。

在监管缺失、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腐败的成本很低,而管理的成本却异常高昂。谁来监督管理者?谁来监督监督管理者的人?古代粮食系统无法破解这个治理困境。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让老鼠看管粮仓,并要求老鼠恪尽职守,本来就是虚妄之谈。放猫捉鼠,结果猫鼠勾结。对古代朝廷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利刃出鞘,人头落地

除上述腐败问题外,粮食腐败还有一种变相腐败——分配上的腐败。农民将最好的粮上交给国家,或储存到义仓中,需要粮糊口时,领到的却是质量最差的陈粮,还经常缺斤少两。达官显贵享受着帝国最充裕、最优质的粮食,深刻地演绎着“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时代画面。有时,这种变相腐败甚至能激化阶层矛盾。

宋仁宗时期,驻守在河北莫州(今天任丘)的将领李惟贤,给军队发放口粮,大多是来自陈仓的腐粮,士兵吃不饱,怨言丛生,最后激起了兵变。李惟贤去镇压,将带头造次的士兵砍了头,振振有词地对士兵说:“新米都给了你们,那陈米谁吃?”

有宋史研究者认为,宋朝兵弱,军队腐败是其原因之一。军队在发放士兵口粮上克扣,导致士兵需要自己出钱买粮,如此军队,如何作战?

农民将最好的粮上交给国家,或储存到义仓中,需要粮糊口时,领到的却是质量最差的陈粮,还经常缺斤少两。达官显贵享受帝国着最充裕、最优质的粮食,深刻地演绎着“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时代画面。有时,这种变相腐败甚至能激化阶层矛盾。

从元朝开始,北京便有“五坛八庙十三仓”的说法,这是当时的“超级工程”。其中的十三仓指储藏皇粮、俸米的禄米、南新、旧太、海运等十三个粮仓。顺治帝入关后,为十三仓配备了公务编制“十三仓监督”,专门负责粮仓管理。每到深秋,成百上千的轮船运送着帝国最优质的“特供”粮食,从江南的鱼米水乡沿着京杭大运河来到京师。随后,在重兵看守下,粮食被搬进十三仓。能享用十三仓粮食的,只有皇室和权臣。质量稍微次一点的粮食被送到城西北的钱粮胡同,供八旗子弟享用。普通百姓只能分到质量更差的粮食。

基于粮仓的重要性,底层出生的朱元璋对粮仓腐败更是“零容忍”。明朝为了加强对粮仓的管理,规定每年各级行政区需派遣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如有差错,即被驳回重造账册。为了免往返奔走,不少官员在加盖了原衙门官印的空白账册上填写数字,虚报数量。这种操作元朝已有,朱元璋决定一举铲除这种陋俗,下令严查,数以百计的官员被处死,制造了著名的“空印案”。“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其中空印案、郭桓案均与粮食系统相关。

洪武十七年(1384年),户部侍郎郭桓升迁至户部尚书,之后,他到浙西道巡视,与当地官员黄文通狼狽为奸,私分了浙西道各州银钞50多万贯,还通过巧立名目、私自增加税收等方式,侵吞浙西的秋粮,浙西秋粮本应上缴450万石,郭桓只上缴了200多万石。

根据朱元璋《大诰》所言,郭桓等人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总计达精粮2400万石,当时,明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2940万石。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郭桓等人在粮食上动手脚,吞盗官粮。朱元璋得知案情后,感叹道:“自古以来,贪赃枉法者络绎不绝,但这么过分的实在少见!”他命曾担任过元代河南行省右丞的吴庸为专案组组长,彻查此案。最终,郭桓和吏部尚书余熂等高官以及12个布政司的各级涉案官员全部被砍了头。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冒赈案”。清朝规定,平民可纳粮给国子监,叫捐监,之后捐监者可以应试入官。任甘肃布政使的王亶望以甘肃灾荒连年、仓储不足为由开捐,他采取了与以往捐监不同的办法,不要粮食,让监生把应捐的粮食折合为银子上交。

乾隆并不知道王亶望将捐粮折合成银两的勾当,于是派人下来查。为应付检查,王亶望派人在仓口下面铺上木板或搀糠土充粮,在上面铺上数尺厚的粮食,蒙混过关。纸终究包不住火,不久之后,王亶望一伙捐监冒赈、贪污粮款上千万两银子的营私舞弊案被揭露。涉案者包括总督勒尔谨(正二品)、王廷赞(从二品)、兰州知府蒋全迪(从四品)等100多位官员。

最后,王亶望被斩首,勒尔谨被赐自尽,王廷赞被绞杀,其余贪污白银两万两以上者均被斩杀,不足两万者被发配边疆。

猜你喜欢

硕鼠粮仓腐败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硕鼠
粮仓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粮仓
树懒的粮仓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猪保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