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排头兵”
2022-03-31余江
余江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地处中原腹地南侧,千里淮河上游,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淮河穿境而过。自古以来良田沃野、物产富饶,是信阳市唯一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的县,素有“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之美誉,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息县紧紧围绕地域优势,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积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力争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依托区位优势,科学推进弱筋小麦产业发展
近年来,息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优势产业规模,积极推进弱筋小麦产业发展。2021年,全县种植弱筋小麦90万亩,年产量35万吨,建设 35个集中连片片区,覆盖16个乡镇(办事处),辐射带动农户10.8万户,茅台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快速推进,规模扩大到10多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茅台集团供应原料有机绿色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被河南省批准为创建省级弱筋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
息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发展战略,推动弱筋小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以项店镇为核心,成功创建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与茅台集团签订优质弱筋小麦原材料种植基地协议,初步形成了以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弱筋小麦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检测、从流通到消费的全产业链。目前,项店镇已被认定为有机小麦专用生产基地,核心区域面积增加到6万亩(64740亩),是全国最大的茅台集团供应原料有机绿色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红薯产业
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深入谋划、科学论证、深入探索,逐步确立了“政府搭台、协会唱戏、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企业兜底”的产业发展模式,把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起来,依托河南豫道农业公司采取“龙头企业+乡村(合作社)+农户”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两种模式,通过实行红薯订单种植和销售,在东岳、路口、彭店、包信、关店等乡镇已种植红薯近8万亩。在东岳镇建立了“科技培训中心、脱毒研发中心、育苗扩繁中心、窑藏保鲜中心、自动分拣中心、电商运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加工生產中心”等八大中心,并成立了息县薯业协会、薯业党支部,注册“东岳红”商标,近3万余亩红薯基地为绿色食品原材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被评为“名特优新”农产品,红薯种植实现“两个八”目标,即亩产不低于8000斤,每斤不低于8毛。
推进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稻渔共养产业
近年来,息县以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稻渔(虾)共养,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稻渔(虾)种植和养殖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程绿色无污染,成熟后的稻米颗粒饱满、雪白晶莹,鱼儿肉质细嫩肥美,每亩可产稻鱼100多斤、优质水稻1000斤以上,产品进入市场供不应求。全县稻渔(虾)共养推广面积从2018年的0.7万亩发展到2021年的2万亩。未来息县将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灌溉区、南湾灌区近90万亩良田,大力推广“稻渔共作”,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发展乡村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有基础、提升才有空间。今后息县在持续做大做强优质弱筋小麦、优质稻鱼米、特色红薯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优质花生玉米、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息县县委书记汪明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