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广场:历史褶皱里的“人文算法”

2022-03-31荆绍福

当代工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奉天中山旅馆

荆绍福

卷入关隘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凝结之地,在那里发生过的一次次事件,影响着城市的命运,也见证了发展与浮沉。在沈阳,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但最独特的还属中山广场。

在沈阳的众多广场中,建立最早的是中山广场。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权,日俄两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日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根据日俄《朴茨茅斯条约》、日中《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中东铁路支线长春以南至旅顺段转让给日本,日本将该段铁路与其他相关支线统称为南满铁路。日本将南满铁路专用地称为铁路附属地,通过非法途径将这种铁路用地不断扩大,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还不向中国交纳租金,甚至在铁路附属地驻扎军队、警察,征收各种捐税,行使司法权。当时,日本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实施对铁路附属地行政管理,所以,南满铁路附属地又被称为满铁附属地。满铁附属地实际上成为日本在中国境内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独立王国,也是其向中国其他地区扩张和进行各种干涉中国内政活动的基地。

在当时的沈阳,有多处满铁附属地,中山广场就在一块名为“满铁奉天附属地”的地块之内。1907年,满铁就制定了奉天附属地规划,规划中包括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称为中央广场,也叫大广场,位于今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汇处。以圆形的广场为中心,周围辐射出一条条街道,这不是中国传统的城市中心格局,而是西洋式风格,与沈阳东部老城形成鲜明反差。1919年,中央广场改称浪速广场。浪速,既是日本城市大阪的旧称,又是日本一艘巡洋舰的名号,足见侵略者的野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后又称过红旗广场,1981年才恢复中山广场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沈阳外滩”

从1908年至1945年,广场周边相继出现了一批欧式、日式建筑。站在中山广场南侧面北,从西起始顺时针依次排列为:大和旅馆(现辽宁宾馆)、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现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广场支行)、伪奉天警察署(现沈阳市公安局)、三井洋行大楼(现招商银行中山路支行)、朝鲜银行奉天支店(现华夏银行中山路支行)、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现沈阳市总工会),以及已改建的“满铁奉天地方事务所”。由于金融机构多汇于此,故中山广场曾有“沈阳外滩”之美誉。

中山广场旁第一座建筑,是1908年10月建设的满铁奉天医院,曾由中国医科大学和沈阳铁路公安局使用,1994年被拆除,这也是中山广场旁目前唯一被拆除的建筑。这座建筑拆除后,改建为沈阳铁路公安局、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

第二处是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亦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最早设于旅顺。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夜,关东军司令部用专列从旅顺迁往沈阳,1931年9月19日中午到达沈阳,驻进浪速广场东侧的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从1931年9月19日至1932年10月,在这座8根半圆装饰墙柱、外墙镶白色釉面砖的欧式建筑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指挥侵占了中国东北,策划筹备了伪满洲国。

此前的奉天支店,是一家日本政府支持下的,在中国东北进行金融、贸易和土特产收购加工贩卖的综合性公司,是继满铁之外又一新创立的对中国东北实行经济侵略的机构。

第三处是逮捕中共奉天支部第一任书记的奉天警察署。奉天有日本警察机关的设置,起于日俄奉天会战之后。起初设在西塔西侧的俄罗斯人住宅,后搬至浪速广场的新办公大楼。奉天警察署是侵略者打击迫害奉天人民反抗、维护殖民统治的专政机器,中国共产党在沈阳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奉天支部第一任书记任国桢曾被奉天警察署逮捕。任國桢与同志在领导奉天制麻株式会社的工人罢工时,引起警察署的注意。他们经过多日跟踪,1927年6月29日傍晚将任国桢等逮捕。任国桢被捕后受尽酷刑,但始终咬紧牙关,坚守党的秘密,后来任国桢被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1928年6月获释出狱。

第四处是大和旅馆,也是广场周围最出名的建筑。大和旅馆为1907年至1945年设在东北境内南满铁路沿线城市的高档连锁宾馆,由满铁经营管理,是多为军政要人服务的活动场所,共有7座,奉天大和旅馆是其中之一。1910年7月,满铁奉天车站(今沈阳站)建成,同时划出车站一部分,定名为停车场旅馆,并于车站区内开设菜馆。当时旅馆仅有客房12间,后因营业发达,将奉天车站二楼全部拨充旅馆,定名为大和旅馆。1929年4月,大和旅馆从奉天驿搬迁到浪速广场的新建筑中,堪称当时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的高档连锁旅馆之一,只有少佐以上的日本军官才有资格进入。至今,大堂台阶两侧的欧式拱券廊柱、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吊灯、大堂两侧木制旋转楼梯台阶上铺设的防滑牛皮等,还是90多年前的样子。整个建筑鸟瞰时有两个对称的天井,呈现“日”字型。

从大和旅馆出来,沿中山广场外围转去,其他三座建筑分别为1924年建设的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1937年建设的的三井洋行大楼和1920年建设的朝鲜银行奉天支店,这三座建筑的建设,也是直接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山广场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怀抱。中山广场四周的建筑在沈阳的建设中发挥着新的作用。

一封家书

中山广场初建时,广场中央没有建筑。1918年,为纪念日俄战争,日本人在浪速广场中央建造了一根下粗上细、60尺高的汉白玉方尖碑,碑名为“明治三十七八年战役纪念碑”,由日本军国主义的奠基人、日俄战争中担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的山县有朋题写。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此碑被国民党沈阳市党部涂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等文字。新中国成立前夕,这座碑被拆除。

1949年10月1日,中山广场有了第一次国庆活动。当天,许多市民举着自制的小红旗围住广场,久久不愿离开,秧歌队、宣传车络绎不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座广场成为沈阳市的政治活动中心。沈阳市政府于1956年,对中山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新建了喷水池,烘托了广场的气氛。

1959年,建国10周年纪念日当天,50万人聚集到中山广场。穿着母亲连夜赶制的白衬衫和蓝色背带裤的王超颖,拿着红色皱纹纸做成的花,跟着人群围着广场走了10多圈。如今回想起来,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山广场当时怎么能容纳下那么多人”。

后来,喷水池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田金铎率领一支70多人的团队,集体创作的中山广场中央雕塑群:1970年完成了毛泽东塑像和前后的群像,1971年完成了两侧的群像。

中山广场中央雕塑群整体呈船形,由毛泽东全身像和围绕塑像周围的58个栩栩如生的人民群众形象组成,象征着中国革命的航船在党的指引下,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央雕塑群总高20米,其中,毛泽东塑像高10.5米,基座高近10米,群像人高3.5米。群雕基座由四部分组成:基座后部为“建党”。左侧有“井冈山星火”(1927年—1936年)、“抗日烽火”(1937年—1945年)、“埋葬蒋家王朝”(1946年—1949年)三组群雕,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右侧有反映1949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1969年三个时期的三组群雕,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政权的伟大胜利。基座正面群雕,表现出中国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中央雕塑群庄严雄伟、巍然屹立、挥指前方……这是鲁迅美术学院创作的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精品群雕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的毛泽东塑像及群雕工程,已成为沈城一处极为醒目的文化地标建筑。

每年国庆节,沈阳人王彦都和在外地的儿子心里默契地“约定”:今年还要跟往年一样,继续到中山广场的塑像前拍上一张合影。

说起合影这件事,还要回溯到1985年的国庆节。

“那年,我和妻子都在中山广场旁上班,国庆节时妻子值班,我就领着儿子去溜达,顺便探班。临走前突然想照了个相,记录下30岁的我和3岁儿子不一样的国庆节。那时刚有彩照,是9角钱一照。人站在塑像底下,背面就是我单位。”王彦当时没有想到,每年国庆和中山广场的约定,从此开始了。

其实,王彦和中山广场的缘分是深远而长久的。王彦出生后,一直生活在中山广场附近,小学、中学是在广场附近的学校上学,每天上学都要路过广场……这些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1978年,王彦从部队转业后回到沈阳,进入中山广场旁的辽宁省人民银行工作。到了1999年,他又转入广场旁新设立的华夏银行工作。“你看这个塔吊没?这个塔吊就是医大后边那个大楼,开始盖起来了。”王彦指着2000年和儿子的合影回忆着。从胶卷相机,换成数码相机,直到近几年的手机,拍摄的设备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从王彦的儿子3岁开始第一次合影,到1999年儿子出国留学,回国后又到天津工作,即便是在国外或是外地,王彦每年也都会召回儿子,在国庆节到中山广场合影,因为“无论身在何处,國庆合影会一直拍下去”。

这朴素又平凡的36张照片,见证了父子容颜的变化,也见证了沈阳城市的快速发展,每年一次充满仪式感的合影,好似一份份饱含深情的家书,抒写着两代人对家乡最真切的依恋。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了今天,这里不再是政治风暴中心,也不再是阴谋的策源地,它以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和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来宾来此游览,成为人们安宁平和休闲游览的圣地。中山广场,沈阳这座城市百余年的缩影,它的变迁、改造,它的喜怒哀乐,也超越了地域,镌刻出新的时代印记。

猜你喜欢

奉天中山旅馆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仙人掌旅馆
影像志
中山君有感于礼
清末移民对奉天地区粮价的影响
历史上的“中山人”
奉天讨罪
欢迎光临机器人旅馆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