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公共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案例研究*

2022-03-30阎嘉琪刘稚楠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管理机制国会

刘 冰 阎嘉琪 刘稚楠

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事件频发,无论是“9·11”恐怖袭击、非典、汶川地震、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等,还是正在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都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严重威胁公众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作为公共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知识保存、组织、共享和服务的重要机构,一直以来,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服务、馆舍和发展等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1]。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图书馆如何树立危机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制定应对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如何快速有效应对和降低对资源、建筑、人员和服务等的损害和影响,是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2006年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发布《国际图联灾害预防手册》,为各国图书馆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2]。美国从国家图书馆、州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到各类图书馆联盟,都制定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灾难控制预案或突发事件预案[3]。英国伦敦学术图书馆联盟不但成立M25灾害管理小组,还根据不同时期灾害特征制定较为详细的灾害控制计划和灾害控制模式[4]。相比较,我国各类图书馆在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应对方面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虽然部分学者系统分析阐释了图书馆危机管理和应对策略[5-6],但尚未形成权威性的灾难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尚未形成较为成熟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本文以国外公共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对比分析法,分析研究所选取的典型样本公共图书馆的应急管理机制,剖析其构成特点与运行机制,探讨其共性及经验教训,为我国公共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构建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行中所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过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7]。以国外诸多学者所提出的危机管理模型[8-11]为基础,尤其是罗伯特·希思提出的由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四个阶段所构成的危机管理4R模型为核心思想,国内学者将其应用于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之中[12-13]。刘兹恒等详细描述图书馆危机管理全过程,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前、中、后期的管理工作内容[14]。《现代图书灾难管理与应急预案研究手册》一书从图书馆灾难管理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学术理论和相关案例分析等多方面,较详细地分析不同规模和类型灾难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15]。针对图书馆突发事件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恢复管理生命周期,Paul Eden详细描述突发事件不同阶段图书馆的应急管理内容[16];Rehman在阐释灾难预防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降低图书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最小化可采取的措施[17];Echezon从馆员的灾难管理意识角度探讨了图书馆灾难预防和恢复计划缺乏对灾难管理的影响[18]。而Nyanga则探讨灾难管理计划主要组成部分缺失所带来的实施效果问题[19]。与此同时,Newman等人以遭遇5级Ivan飓风的西印度群岛大学(UWI)图书馆为例,对其灾后恢复工作展开研究[20]。以非典疫情为例,徐国华建立了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21];针对新疆“7·5”事件,贺西安等人以国家科学图书馆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设计了具有及时、到位、有效、针对性强等特点的“应急服务专项计划”[22]。魏永丽等人则在分析图书馆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危机意识、应急投入和能力、监测预警等的基础上,建构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23-24]。

综上,现有研究或者聚焦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或者针对突发事件中图书馆个案的研究。在研究中,或者立足于事件发展生命周期全过程,或者基于制度与管理层面,而缺少多案例、多角度有机融合的对比研究。本文拟将管理层面与发展周期过程相结合,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不同国家图书馆应对机制的内在复杂关系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以建构面向重大突发事件全程的图书馆应急管理机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案例对比分析法,利用文献资料及网络资源,以所选取的国外典型样本公共图书馆为分析对象,对其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进行案例比较研究。

案例对比分析方法是将案例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相结合,通过清晰呈现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来全面了解并反映案例不同方面。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不同国家不同图书馆的应对机制和应急体系是根据本国本馆特点,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选用案例对比分析法,一方面能够有效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各图书馆“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为什么”会形成此种应对机制[25-26];另一方面能够发挥案例研究优势,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特定情境下不同国家图书馆的应对机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与探讨,探索案例样本背后的内在复杂关系,全面了解和反映其措施与机制的相同点和差异性,探求其本质。

2.2 样本选取

根据案例研究中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原则[27],以在本国图书馆界的话语权和地位、是否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是否形成有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为标准,本研究选取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作为案例研究样本。其中,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是该国最大公共图书馆和文献收藏机构,是澳大利亚图书馆界领袖[28];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则是该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29]。以上两家图书馆均经历过毁灭性突发事件,其危机管理经验和应对机制无论是在发达国家图书馆中,还是在世界图书馆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3 资料收集与案例分析框架

经过研究团队的讨论与论证,明确研究样本后,因循“理论回顾→案例研究草案设计→案例资料收集→案例资料分析”的案例研究基本流程[30],展开案例研究。

在案例资料搜集中,遵循信息收集准确性、全面性和直观性的基本原则,以官方网站和文献数据库为主要来源,本研究系统搜集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馆藏灾害计划、会议记录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与防灾相关的资源保存和运营管理等相关制度、灾害相关新闻报道、历年灾害调研报告等文本资料。与此同时,系统检索获取国内外学者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等。

案例分析由案例内分析和案例对比分析两部分构成。为有效揭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公共图书馆的应对机制和具体措施,从静态构成和动态运行角度,因循时间轴与空间轴视角,在案例内分析中,以案例描述为基本形式,以应急管理制度为核心,梳理样本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主要内容和具体运行机制。而在案例对比分析部分,主要从制度、组织、应急管理运行等角度,结合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多视角动态分析案例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呈现重大突发事件全程中图书馆的应急机制。

3 案例描述与分析

3.1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应急机制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前身是联邦议会图书馆,根据《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法》,该馆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文献收藏保存机构,收集、保存具有国家意义的文献资源和非澳大利亚重要图书资料,其馆藏达500余万册,并为国家和公众提供图书与信息服务[28]。

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曾数次遭受重大突发事件,馆藏、馆舍和服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1985年,一场大火造成该馆建筑物和收藏品损毁,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28]。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在总结历次事件应急管理和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不断完善在灾害预防、灾害反应、灾害恢复等方面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如图1所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管理体系,并形成《馆藏灾害预案》[31]以规范和指导具体实施和管理策略。

图1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过程

3.1.1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主要由理事会、机构管理集团(CMG)、应急预案委员会(EPC)、安全管理者/安全小组、部门管理者和员工等构成[32],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如图2所示。

图2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由图2可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是由理事会作为宏观指导,机构管理集团(CMG)和应急预案委员会(EPC)作为主要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小组、部门负责人和馆员作为具体执行者,各司其职。

在该组织架构中,CMG承担风险识别职能,而EPC作为应急管理机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防灾、备灾、救灾和审查等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和审查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识别、监测、响应和降低重大突发事件潜在风险给图书馆造成的影响[33]。EPC由馆藏应急工作协调人(Collections Emergency Coordinator)、馆藏灾难协调人(Collections Disaster Coordinator)、馆藏管理负责人(Collection Managers)、馆藏资源登记人(Director of Registrar)、文献保护工作人员(Preservation Services staff)和馆藏抢救小组(Salvage Teams)构成,具体分工如图3所示[34]。而安全管理者/安全小组、图书馆各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则根据相关预案和方案,配合相关机构具体负责执行。

图3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应急预案委员会构成

3.1.2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馆藏灾害预案》作为指导性文件,主要分为《灾难准备及预防政策》(DisasterPreparednessand PreventionPolicy)[35]和《灾难应对措施》(Disaster Actions)[36]两部分内容,前者为工作人员提供灾难预防与行动指南,后者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和措施,对突发事件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全过程中的灾害预防、灾害准备、应对抢救和灾后恢复等阶段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较为系统地体现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与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37]。

(1)灾害预防机制

以《馆藏灾害预案》为指导,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灾害预防与准备涵盖了各种主要灾害的风险排查、馆内资源和设施的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各机构职责、人员培训、应急资源设置、应急物资管理和储备等方面的职责、程序与具体措施[31,38],如图4所示。

图4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灾害准备与预防机制

(2)灾害应急机制

灾害应急机制以《馆藏灾害预案》为基本指导,遵循六条首要原则:人身安全优先于馆藏资源安全、国家重要资源优先于其他馆藏资源、所有救灾和恢复行动须在良好协调和周密规划下取得最佳结果、紧急情况应听从救援人员指令、未获得应急预案委员会或馆藏应急工作协调员授权不可将优先级馆藏资源移出图书馆、所有事件和行动须详细记录在案。此机制涵盖灾害应对和灾后工作恢复两个阶段。主要包括灾害类型及基本应对程序、详细应对程序和特殊应对说明等主要内容(如图5所示),为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灾害响应和灾后恢复提供了具体行动方案,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具体指导[37]。

图5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灾害应对机制

由图5可见,基于《馆藏灾害预案》,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根据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体灾害事件类型和性质,将灾害划分为高、中、低三种风险类型。与此同时,形成由灾害风险评估→应对决策→应对措施与实施→灾后恢复→灾后评估等环节所构成的灾害应对基本流程。在灾害应对过程中,一方面将应对行动和措施分为即时、短期和长期行动,并予以说明;另一方面设定不同处理方案,并根据风险类型和具体措施进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每种灾害类型和影响程度,详细规定不同情况下各类应对人员的职责和行为。在此过程中,详细规定在最高原则情况下,优先抢救文献的种类和类型。并明确规定了对不同材料类型和不同受损程度的资源应采取的特殊处理方式,避免对资源及材料造成进一步损坏。

3.2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应急机制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由中央图书馆国会分馆、支部图书馆国际儿童图书馆、支部东洋文库以及各行政司法部门内部35个支部图书馆所构成,拥有包括图书、期刊、报告、国会会议记录、法令、贵重文物等4000多万册(件)馆藏资源[39]。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之一,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曾多次遭受过地震、海啸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损毁。尤其是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次生灾害中,东京本馆的部分书库受到严重损害,导致部分藏书停止开放,图书馆服务也被迫延期或暂停[40]。而在2019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该馆服务迅速萎缩,线下服务不得不终止甚至闭馆[41-42]。

经历多次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具有强烈的灾害危机意识,在应急管理和灾害应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涉及各方面较为系统的应急机制。特别是在“3·11”大地震后,该馆重新审查了防灾机制和措施,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危机应急机制和防灾方案(如图6所示)。

图6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演变过程

3.2.1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设立管理灾害对策本部。该机构虽然为非常设机构,但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该机构却全面承担事件灾害应急响应行动的审查和决策职责,并负责全面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事项的持续运作[43]。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可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灾害对策本部主要由本部长、副本部长和本部员三个层级构成。其中,本部长由国立国会图书馆馆长担任。副本部长由副馆长和总务部长共同担任。而本部员则是由调查和立法审查主任、馆藏书目部长、读者服务部长、电子信息部长、关西馆长、国际儿童图书馆馆长、总务部总务课长、总务部人事课长、总务部管理课长、读者服务部服务企画课长等图书馆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43]。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由本部长(即图书馆馆长)负责召开临时会议,根据灾难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规模和可控性等情况成立灾害对策本部,具体商讨、制定灾害应对方案并负责资源调配。与此同时,为保证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下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部门需预先确定本部门在该机构中相应职位的替代者,以防原定灾害对策本部的成员无法按时集合[43]。

3.2.2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主要以《国立国会图书馆防灾指南》(以下简称《防灾指南》)[44]和《国立国会图书馆业务持续计划》(以下简称《业务持续计划》)[43]为基本遵循。《防灾指南》着重于灾前预防和灾后响应,从馆藏资源防灾角度提出防灾原则,从馆藏资料保存角度强调预防性保存措施的重要性,旨在减少突发灾害给馆藏资源所带来的损害。而《业务持续计划》颁布于“3·11”大地震一年后,侧重于灾害发生阶段的具体应对,从业务运行角度明确馆内各环节在灾害发展各阶段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旨在确定紧急事态下图书馆业务活动的连续性和优先级,以保证重点工作能够进行,并确保图书馆用户和人员的安全。以上两份文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应急管理与风险应对制度体系。

(1)应急管理原则

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运行中,基于《防灾指南》,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将生命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强调预防管理、确定灾害发生时馆藏资料保护优先级、保存并利用灾害损失记录、强调专业知识和响应速度、三大馆舍间相互合作、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与专家合作等七大原则贯穿于应急管理过程始终[45],为预防管理、灾后响应和协同合作提供了指导思想。

(2)灾害预防管理

作为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首要环节,根据《防灾指南》,灾害预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环境、人、物资和方法等方面,具体包括馆藏资源存放环境、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工作、急救方法、损坏记录管理和人员教育培训要求等内容。

(3)灾后响应与应急管理

作为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核心环节,以《防灾指南》为基础,以《业务持续计划》为核心,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对灾害发生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恢复等做出详细安排。在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则的前提下,根据灾害发生时人与馆藏两大方面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业务持续计划》明确提出响应措施,确保读者和工作人员安全,最大程度保全馆藏资源。并将方案细化为优先业务、业务持续组织、业务持续环境、人员须知等方面。其中,紧急情况业务工作应急对策是在灾害对策本部统一指挥下,由灾害应急对策业务和优先持续业务两部分构成(如图7所示)。在应急对策业务中,根据灾难发生短期内的紧急程度将应对工作细分为三小时、一天和七天三个阶段,并明确了每阶段的详细应急措施。在优先持续业务方面则明确业务的优先级和需要准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43]。此外,为保证以上应急管理机制与业务的正常运行,既明确提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应急能力、定期培训和防灾演习等方面的要求,又对部门和人员间的快速联动、快速响应、业务开展优先级、高效执行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43]。

图7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优先持续工作内容

4 案例对比

4.1 相同性

由案例描述分析可见,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在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灾害对应和应急处置过程中,其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救援行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同之处。

(一)制度体系是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础和保障。根据各自特点所制定的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馆藏灾害计划》、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防灾指南》和《业务持续计划》,虽然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应急思想和架构基本一致,均从灾害发展周期、资源、人员、机构与组织、设备与物资等角度为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灾后恢复进行了制度设计,为两馆应急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基于灾害发展全周期。以灾前预防、灾中应对和灾后恢复发展周期为脉络框架,针对不同灾害类型和灾害风险程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灾害馆藏计划》对灾害不同发展阶段(尤其灾害预防和灾害应对两个环节)的具体灾害应对机制和运行方案做出详细规定。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是以《防灾指南》为基础,形成由灾前预防管理、灾害后响应和应急管理所构成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其《业务持续计划》则对灾害发生后的响应和应对机制与措施做了更具操作性的阐明。

(三)人和馆藏资源为灾害应对重要对象。在《馆藏灾害计划》中,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将人身安全优于馆藏资源安全放在应急机制运行六条原则的首位,并用“特殊应对说明”条款对灾害中受损资源的应对与保护做出特殊规定。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在其《防灾指南》中,也将“生命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放在应急机制七大原则之首,并将馆藏资源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可见,人与馆藏资源的安全是两馆风险与应急管理机制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4.2 差异性

如前所述,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应对所形成的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具有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但也因其所处国家体制、图书馆组织架构和运行、所遭受重大突发事件类型不同而独具特色。

(一)制度构成。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以《馆藏灾难计划》为核心和行动纲要,形成较为稳定、覆盖灾害发展各阶段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实施方案。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应急制度则是由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多个政策制度共同构成。其中,《防灾指南》注重灾前预防和灾后恢复,提出贯穿于灾害应急管理过程始终的基本原则;《业务持续计划》则主要以应对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各种状况为出发点,从实施层面部署各环节各方面具体应急工作和响应措施。以上制度构成体现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危机管理理念从“防灾”到“减灾”的转变。

(二)组织架构。两馆均设有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以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但组织架构因管理制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采用的是矩阵式结构系统,由依据职能构成的垂直领导系统、依据风险管理任务构成的横向领导关系系统构成。其中,理事会是图书馆最高管理机构的垂直领导系统,而机构管理集团(CMG)、应急预案委员会(EPC)、安全管理者/安全小组则构成横向领导关系系统,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则采用非固定组织模式,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临时设置灾害对策本部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灾害。由图书馆馆长、副馆长及各主要部门负责人构成的灾害应对本部是一种垂直组织构架。组织结构简单、灵活,应对紧急情况时迅速、及时、高效,避免因结构层次复杂导致信息传递时间加长而延误灾害应对。

(三)灾害类型和行动针对性。两馆在灾害应急管理制度中,均从灾害预防、灾时响应、灾后恢复等突发事件发展周期角度,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与对策,在有效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灾害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两馆曾遭受的灾害类型不同,其在灾害管理制度和管理行动的针对性与关注度方面也存在差异。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主要面向水灾、火灾、虫害、特殊天气等灾害类型,根据风险程度,详细制定了与即时、短期和长期灾害应对和恢复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方案。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应急制度和运行机制则主要面向地震、水灾等灾害类型,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更突出应急行动的及时性,以小时和天为时间单位采取即时行动,并强调灾难初期的快速响应。

5 结论与展望

5.1 理论价值

由以上案例对比分析可见,两馆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既存在差异,也有共通之处,其所体现出来的多属性、多层次多维度、时空协同性等关键特征,为图书馆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一)多属性。从两个样本馆的案例对比分析可见,虽然两馆应急管理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体现出稳定性、动态性、兼容性的多属性特征。由制度层、组织层和运行层所构成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稳定性是核心属性。而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事件类型特点,两馆机制所体现出的动态适应性,不同类型灾害应急管理运行的兼容性,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突出属性。

(二)多层次多维度。由案例分析所形成的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构架由制度层、组织层和运行层三个层次所构成。以制度构建为基础、以组织结构为关键、以运行机制为内核,突破了现有体系关注于运行管理、侧重于管理操作等倾向,多维度体现了面向重大突发事件图书馆灾害应急管理的整体复杂性、参与主体多样性与专业性、过程协同性与动态性等特点。

(三)时空协同性。不论是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还是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其重大突发事件风险与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呈现时间与空间的协同性,既囊括多种主体类型事件,又覆盖高、中、低不同风险程度;既涵盖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恢复与反馈等事件发展不同阶段,又体现了应急管理过程中各机构、各组织的分工与合作。充分体现了两馆重大突发事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协同,也体现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图书馆风险与应急管理过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

5.2 实践启示

通过以上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应急管理机制的案例对比分析,其共性及经验教训可以为公共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构建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一)完善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是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石。从案例分析可知,内容健全、体系完整的制度是两馆有效预防和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基础。故此,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应建立系统、完善且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应急管理机制,明确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预防、灾害应对和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指挥组织、具体落实等,制订高效、有序的灾害应对和灾后恢复的行动计划或方案,并对应急管理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等做出具体安排。

(二)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是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核。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此,在制度建设基础上,我国图书馆应根据组织架构特点,建立涵盖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反应和恢复全过程、全方位的运行机制。根据突发事件不同类型和不同风险程度,对应急管理过程、方案、工作做出具体的安排与规划,并通过协调推动各机构、各方面人员在预防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协同、合作与配合。

(三)合理高效的组织体系是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支撑。由案例分析可见,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体系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应急管理机制为图书馆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了组织支撑。我国图书馆应根据各馆具体情况,以制度为基础,以运行机制依托,构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有效做好灾害预防工作的前提下,保证灾难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各部门工作人员,迅速对灾害作出反应并展开风险应对工作。

6 结语

基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案例对比分析,本研究所提出的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我国图书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预防与应急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与借鉴价值,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然而,尽管本研究是在较系统、完整的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料基础之上所展开的,但由于条件所限,缺少来自于实地考察和相关人员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进而会影响到分析的深入性与拓展性。同时,本研究所选取的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虽然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较为成熟,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但由于国家文化、运行体制、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所获得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丰富调研方法,希望能够通过调研更多具有丰富应急经验的图书馆,形成更加丰富完整的案例资料,提升研究结论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管理机制国会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机构强似人”:资政院对清季国会请愿运动的推进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