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物设计可持续性的未来思辨探索

2022-03-30薛小群

西部皮革 2022年4期
关键词:设计师生物理念

薛小群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前言

2012 年William Myers 于自己的设计书籍《生物设计》中提出了生物设计的概念。生物设计是生物学与设计的合体,通常会将有生命的生物体作为一种要素结合到物体或结构中,而这种结合了生物学的设计旨在“使人造环境和物体的物质存在与自然可持续的和谐相处,自然是一切最终取决于的状态”。而其对于自然与人类社会平衡的关注也正好呼应了自20 世纪80 年代末所兴起的绿色设计浪潮对于可持续理念的关注。

对于“绿色”浪潮所孕育的可持续性理念的探索不仅对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平衡起到协调作用,同时也为设计的社会价值进行赋能。在绿色设计的3R 核心即Reduse、Recycle 和Reuse 中,设计师需充分考虑对资源和自然的影响,在思考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同时注重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而可持续理念在设计范围的普及也揭示了自工业革命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破坏问题的反思。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消费主义盛行,设计领域由于过度商业化反而成为资本主义对市场进行操控的工具,即为了促进消费而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浪费。而可持续理念唤醒了对于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重新思考,设计领域重新反思其设计意义与社会价值,这也促使了社会思想开始产生变革,也正是其对于社会理念的推动作用加深了设计的价值,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服务于用户和市场,同时要求设计师肩负更大的社会使命感,为人类更好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来自于自然的生物设计也由于其特殊背景在可持续理念和尊重自然态度不断强化的当下逐渐成为设计领域关注的重点。

随着环境友好的态度在设计领域不断展现着蓬勃的生命力与灵性,对于生态问题讨论的维度也在不断扩展。近年来生物设计的作品也从高度实用到高度投机的维度里展现出巨大的创新潜能,例如以仿生学为基础的仿生设计通常侧重于实用性和审美层面的创新,生物仿生“鲨鱼皮”泳装通过模仿鲨鱼皮肤表面而制成超纤维表面减少阻力,从而提高游泳运动员竞技效果,意大利建筑师Filippo Brunelleschi 通过对鸟壳和贝壳进行了研究,设计出较之前更薄且更具美感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苍穹顶。以自然为灵感成为设计场域为了保持创新所不断探索的方向。

而生物材料的实验性设计也由于科技与自然的赋能展现了生物设计所独具的未来可能性空间。如图1 所示,英国设计师 Suzanne Lee 的“生物时装”(biocouture)设计项目,使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出纤维素,通过直接“生长”出的材料来制作服装。

颠覆式变革服装设计流程,充分引入自然造物原理和资源,对当下造成威胁性污染的服装产业提出了质疑同时也提供了一条新的设计思维。在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当下,尤其是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再向前一步来满足用户对于未来期待的设计师,则肩负起既满足当下用户需求主旋律又同时具有革新创造推演向未来的现实与未来平衡区的角色。

生物设计背后的跨学科知识库所具有的前瞻性与探索性带来了关于未来可能性的讨论,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人们普遍因“技术至上”迷茫而急于跳脱当前困境憧憬未来的当下,生物设计不再仅仅需要担负起对于当下自然保护的责任,也需要充分发挥设计在思维层面的引导性作用,生物设计的重心不单单只是聚焦于传统工业设计的以目前用户的需求为目标,而是扩宽了讨论范围,关注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理念,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平衡以及人类与自然的未来关系衍生态,帮助人们在消费主义在生活中愈加渗透的当下,寻找到另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突破口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生物设计价值的进一步探索也逐渐从思考实用与技术层面开始向深层的思辨思维与方法进行讨论。

面向未来思辨一切的设计理念,是科技飞速进步所带来的基于现实的未来狂想。与科幻虚构不同,自安东尼·邓尼和菲奥娜·雷比以设计作为媒介,激励设计师、业界、公众就现有和新兴技术的社会、文化与伦理影响进行讨论与争辩创建“批判性设计”和“思辨设计”至今,其背后都始终坚持着“所有的理所当然都值得被质询或挑战”的核心价值观,也因此立足于现在放眼未来可能性的魔幻现实主义思辨思维也将设计讨论范围有效扩宽。思辨一词的原始释义是:在无充分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并形成理论或推测,而早在思辨设计创建之前,思辨一词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内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设计领域中,思辨思维则突出“慎思明辩”的理性逻辑分析批判现实问题,并以此进行革新发展出更强的思维张力。

与此同时,在生物设计中进行思辨思维引入从而接纳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反映出在当今新兴技术主导的社会中,人类对于传统设计方法已不再满足,因此对于包豪斯所主张的“设计即问题解决”提出了质疑。尤其是随着金融危机等“黑天鹅”效应的发生,而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想象的可能性,人们对于当下现实的确定性产生了疑问,也因此更倾向于包容未来的多元可能性。

设计背负着严峻的时代使命,将思辨思维作为有效的设计方法融入生物设计也是当下迫在眉睫将理性与感性思维,当下与未来相结合的交叉点。可持续性的理念不仅聚焦于当下设计需求及大环境的商业导向,而是赋予设计行业新的生命,通过长远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将生物设计中以自然生命原理和智慧融入的方式赋予产品设计脉搏,以未来思辨的长远眼光看待设计,则是突破当下困境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延伸。因此,本文将从前瞻设计方法、有机韵律审美和引导生活方式三个维度讨论当前生物设计可持续性的思辨探索,讨论从现在指向未来的设计展望过程中,如何以设计作为方法,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当下与未来进行结合,并充分发挥设计的未来探索性对日常生活进行有益的发展及推动。

1 前瞻设计方法

具有可持续性理念的设计方法通常取材于自然的概念与原则,如“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方法着重于创造高品质的环保性产品。大众通常会混淆“环保(eco-effective)”与“节能(eco-efficient)”的概念,及真正可持续的产品设计和降低对环境影响的设计,而随着关注自然的环保可持续理念不断普及,设计师也从节能层面扩展到真正高效环保的层面,其中,为了确保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对可持续性做出有效的关注与回应,生物设计从产品原料功能、生产工艺环节及最终回收处理问题都作出了环保的贡献。无论是“生物服装”关注时尚产业大量资源能源浪费问题,所提出的根本性颠覆服装产品流程的生物干预,或是Carole Collet 以大自然作为好帮手:集中真菌菌丝等生物协调合作,让菌丝自动组织橡胶物料的菌丝橡胶设计,都彰显出生物设计所具有的对当下传统设计流程的颠覆性作用,将自然真正引入设计流程,提升设计各环节的环保性,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但生物设计的潜力远不及于此,在各类新兴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加入科技的作用与自然进行融合也巧妙地更新了目前的环保设计方式,呈现出更具有未来前瞻性的创造可能。设计师张诗涵的《个人碳经济》项目大胆构想了 2040 年的世界:在全球变暖危机下,人们要为他们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付费。在她的子项目中,奶牛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甲烷,导致奶农需要被征收很高的税。为此,奶农通过一个直接收集甲烷的装置将其输送到收集中心转化为新能源。而这种引发大众对当今环境问题的反思,通过设计与技术结合的方式呈现,也为大众提出一幅未来场景画像。

正如2007 年,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一篇名为《我们的生物技术未来》的文章中预测,“生物技术的驯化将在未来50 年内主宰我们的生活,至少就像计算机的驯化在过去50 年中主宰我们的生活一样。”而这种正视当下,包容未来可能的设计方式也促使生物设计衍生出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2 有机韵律审美

由于秉持着尊敬自然的谦逊态度,生物设计的设计语言体现出自然界简约且具有灵性的独特审美,随着自然进化不断更迭所融合的智慧,在美学角度上,生物设计也呈现出更具有机的造型形态,而这独具风格的造型特点也随着生物设计的普及渗透到各个设计行业。例如随着社会进步技术发展,秉持可持续性发展,自然,科技和效率四大要素的建筑行业也逐渐成为生物设计的试炼场之一。蒙特利尔的科学博物馆Biodôme 通过利用生物群落的广泛协作重新设计,通过设计的方式将技术设备、植物、动物的整个生态系统与人群进行融合,实现环境可持续性,达到自然修复与再利用的目的,而为了实现其生态穹顶的理念,采取了极具张力的动感线条,且整个外观极具生命体的运动性,省去过于繁琐的人工美观感,其简约而不简单的拟生命体审美也体现出生物设计极具未来感的审美特点。而这正是益于生物设计擅长提取生物自然原理的化繁为简能力,更加抽象的线条使得观者在欣赏时更具有想象空间。

3 引导生活方式

当生物设计中的理念冲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人们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也将做出改变。而其中所具有的前瞻性则是通过设计师对于当下技术与现实需求敏锐的洞察后所提出的大胆设想和创造。詹姆斯·金(James King)在作品《装扮未来的肉类》(Dressing the Meat of Tomorrow)中,通过将传统肉食的色、形、味复制粘贴到新型食物上,从而达到刺激人类感官效果。而当前对于人造肉话题的关注,也使其背后的关于传统畜牧业污染问题的解决方式加上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消费者关注健康和环保进行设计发问,通过抓住观众眼球的设计项目将对于可持续和有益于社会的生活方式进行推广,也是生物设计柔和又尖锐,现实且魔幻的观念表达方式。对于日常生活影响的思考也体现出设计所发挥的观念先锋价值,加强设计作为接触到日常生活的首要表达语言所需要肩负的责任,这同时也要求设计师拥有对于科技和设计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双要求,在环保理念普及的当下做出有益于人类未来生活的指引性作用。

4 结语

迈尔斯曾提到:“与仿生学,摇篮到摇篮以及流行但令人沮丧的‘绿色设计’不同,生物设计专门指的是将生物有机体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增强完成作品的功能。”而生物设计背后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式中国哲学理念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融合则表现出设计鼓励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不排斥技术发展却更具远见的发展性包容态度,因此这需要当今设计师以更加具有前瞻性的未来思辨眼光赋能生物设计,以更全面的可持续性态度推动设计行业,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在满足人们的产品需求的同时,肩负起平衡自然与人类关系,拓宽设计讨论维度和包容性,创建更好的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设计师生物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物多样性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是小小设计师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设计师访谈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