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人文探究
——创作《有才(财)》之感悟

2022-03-3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貔貅壶盖紫砂壶

徐 俊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可以找得到一段文化的低潮期,如中世纪欧洲的黑暗、中国清代的文字狱等都是社会人文被压抑的时期,而一旦度过了这段时期,人们被压抑的情感就会宣泄而出,文艺的复兴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紫砂陶艺创作在数十年前也曾经经历过这种压抑,再优秀的陶手创作出很多非常优秀的紫砂壶却得不到应有的价值,就以紫砂壶为例,长时间被低估,这就抑制了探索和创新,紫砂陶艺自身也就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只有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下,优秀的人文创造才会涌现,艺术的经典才能够诞生,当代紫砂陶艺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机遇之中。

艺术源自于生活,生活赋予艺术创作者种种的灵感,而在紫砂创新的浪潮中,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能够从中国历史文化的无穷宝库中,发掘出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再以绝佳的工艺通过思维的充足,将这些创意加工成美妙的现实作品,而这样的成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接连不断的尝试,作品《有才》的创作就是在发掘紫砂人文之美的道路上的一次崭新的尝试。

一、作品《有才(财)》的创作来源

中国的汉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悦耳,意美以养心。”作品《有才(财)》的创作灵感便源自于汉字中的谐音文化。在中国广大的民间,由谐音衍生出来的吉祥创造可谓数不胜数,其源头多不可考,但却可以大面积地诞生,广泛地流传。这其中必然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特质。作品《有才(财)》便是从“才”字的谐音字“财”为基础,创作而成的。

在广大民间,对于财富的追求可谓无穷的迫切和强烈,这一点从逢年过节中“财神”的出现频率就知端倪。在“求财”的过程中,诞生了很多“有财”的符号和形象,“貔貅”正是其中之一。貔貅是中国古代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人们相信其能带来欢乐和好运,所以自古以来人们用各种材质来制作貔貅,并收藏和佩戴,作品《有才(财)》便是将貔貅的形象融入到紫砂壶的结构当中。

二、作品《有才(财)》的人文内涵

制作以貔貅的形象为主题,首先就要明确作品的人文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财”并非单纯指金钱,自古文人就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很明显是在说读更多的书会让一个人获得财富,“黄金屋”是具有一语双关的指向,读书所带来的并非是单纯的物质生活,更多的是让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充实自我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同样这也是一个人有“才能”的表现,这就涉及到中国人另一个普遍认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品《有才(财)》所塑造的人文内涵正是围绕这种朴素的文化价值观,将文化推举到前台的位置,借由塑造美好寓意的形象来阐释作品真正的主题。

紫砂壶人文内涵的塑造是建立在创作者自身文化素养的前提下的,制作一把紫砂壶很难像话语、文字那样准确地将自身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去,所以茶壶的塑造首先要简单明了,用干净利落的造型吸引别人,用简洁流畅的整体感引起人的注意,从而愿意从中探究,并最终接触到作品内里所蕴含的人文讯息,这就要求作品整体的人文价值要埋设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太浅薄,让人提不起兴趣,也不能太深邃,整体变得晦涩难懂,要符合雅俗共赏的标准,浅薄自有浅薄的趣味,深远处则又有内里的奥妙。

三、作品《有才(财)》的造型及制作

一把茶壶的主题确定以后,造型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适配或是拓展,传统紫砂壶有方有圆,作品《有才(财)》就要从中选择,哪一种更加适合用来表现它的主题。在这把壶上,将壶钮制作成了貔貅的样式,其造型参考了一些石雕、年画中貔貅的形象,由于貔貅的造型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一定之规,只需要抓紧其中几个特点,如大嘴、圆目、弯角翘、大肚、长尾,其中嘴、眼、肚、翅是极具标志性的特点,契合其所代表的寓意,例如大嘴和大肚就代表其能吞四方之财,自然地衍生为财源广进、才高八斗等等美好祝福。在具体制作的时候采用先捏后镂的技法,先制作大致的轮廓,然后在局部加工雕琢,塑造的重点则主要集中于貔貅的头首部位,这部分的轮廓线条最多,更多的是参考传统石雕的轮廓,充分使用曲线描述其神态;翅膀、四肢以及尾巴的造型则可以相对简略,并在其中加入年画中常见的如意状纹路,将吉祥的意味融合进貔貅的造型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加工需要建立在原本轮廓的基础之上,切忌胡乱增添各种细节,因为这会破坏貔貅形象的刻画重点,使原本的简洁流畅变得主次不明,在这些部位并非是装饰雕琢得越丰富越好的,需要考虑整体造型的需求,舍弃一部分细节。

貔貅壶钮的腹部是镂空状的,壶钮下即是气孔,也就是说在壶钮镶接之前,壶盖就需先一步开孔,这与传统的过桥钮的做法相似。壶盖采用平压盖,盖面平整,不会对壶钮产生任何的干扰,由于貔貅被塑造成了站立的姿态,所以钮身较长,壶盖也就大致呈长方形,只是这里的方是相对的,壶盖的前后两边要塑造成轻微的曲线,左右两边则取直线,之所以要如此制作,是为了配合下方拓展的茶壶壶身。壶盖下方的壶口掩藏在盖面之内,壶口呈长方形,注意壶口并不需要做曲线变化,其后肩颈一体的做法,向下延伸,壶身左右对称,前方暗接四方短流,后方则是四棱圈把带如意,流、把、钮的造型整体呈一种向前倾斜的感觉,所以在壶钮造型不变的情况下,身筒就需要在制作中将重心往后移,从而重新获得平衡,这把壶的身筒就采用了一个夸张的后延,镶身法制作出来的身筒被拍成了一个前倾的架势,壶面前后的曲线衍化成不对称的形式,前短后长,结合壶流和壶把重新将重心拉回,造型重新获得平衡。

茶壶重心的问题虽然通过形变得到解决,但其对于审美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有别于传统的四方造型那种规整的壶身,这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不平衡,这一点就需要通过其他部位的变化来加以弥补,而这就落在了壶面装饰之上。

四、作品《有才(财)》的壶面装饰

壶身结构上的不平衡导致了视觉上的不平衡,此时壶面装饰并不能改变这种不平衡,但却可以通过装饰所产生的效果,淡化视觉审美上的影响,而与此同时,这把壶上的壶面装饰也进一步强化了创作主题,与上方的壶钮一起形成呼应。具体就是采用贴塑加嵌金砂的方法,沿着壶面的曲线制作一根如意状的装饰纹,形成一个双头如意的装饰效果,如意的曲线以S形跨越壶身并在其上铺砂,一粒粒金砂嵌入其中,形成了金光闪耀的艺术效果,而我们都知道貔貅是瑞兽、神兽,其常与如意祥云相伴,上下融合,整把茶壶就成为了一朵飞天的祥云,貔貅与金色的如意氤氲相伴,神圣、庄重且吉祥的韵味便油然而生了。而这也是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场景表述的,让人一眼就可以从其简洁的造型装饰中了解其含义,真正做到了雅俗同赏的文化内涵。

结语:紫砂壶的创造永远散发着民间思想的火花,当代紫砂壶造型中的创意亦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反应了我们生活中、文化中那一股股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正成为紫砂蓬勃兴旺的源动力。当代的紫砂壶创作需要坚信独立自主的创作,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坚持创新之路,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紫砂艺术的魅力,用充沛的人文创造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貔貅壶盖紫砂壶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论紫砂作品“貔貅壶”的文化意境
招财貔貅
西晋宜兴窑青瓷貔貅尊初探
瓦特的故事
我家的貔貅
没想象的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