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饮食护理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2022-03-30陈菲嫣曲靓靓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转移性营养状况出院

陈菲嫣,曲靓靓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消化系统肿瘤较非消化道肿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1],营养不良可导致恶病质、治疗反应下降及生存率降低等,影响患者生存[2]。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干扰患者进食,加重营养不良[3]。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更应重视营养问题。对有营养风险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更有针对性的营养饮食护理可以逐渐显示出它的优点。营养饮食的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提供不同的饮食,做到既符合病情需要又满足机体康复对营养的要求,以达到患者营养与饮食管理目的的护理模式[4]。本文将营养饮食护理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研究营养饮食护理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具有营养风险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5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均经过病理学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备案。

1.1.1 纳入标准

(1)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均具有影像学诊断的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病变;(2)入组患者年龄≥18岁;(3)预计生存期>3个月;(4)ECOG评分≤2分;(5)NRS2002评分≥3分;(6)无同期发生的其他器官的恶性疾病;(7)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严重急、慢性感染;(3)合并完全性肠梗阻;(4)口服抗凝药物治疗;(5)严重精神障碍或正接收心理治疗;(6)合并妊娠;(7)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

1.1.3 剔除标准

因病情进展或其他原因患者自行退出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将我科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肠癌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NRS2002量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营养饮食护理。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肿瘤内科护理评估单对患者进行一般状况评估。给予入院须知、心理指导、化疗相关药物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出院宣教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营养饮食护理措施,具体流程包括:(1)营养评估与教育: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评估量表采用PG-SGA[5],PG-SGA是一种有效且被广泛使用的特异性营养评估工具,被美国营养师协会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为首选的肿瘤患者营养评估工具。PG-SGA中包括自我评估和医务人员评估,增加了自我评估的部分,弥补了客观营养指标的不足。对患者进行全面营养评估(信效度>0.7)。遵照一般人群营养教育的基本原则,但更具针对性的对接受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包括营养不良有哪些危害、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如何、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营养不良的诊断、膳食史的回顾、如何估算每日营养需要量、营养不良诊疗路径、营养监测方法、肿瘤营养误区解答[6];(2)PG-SGA营养评估量表:体重丢失评分(0~4分)、疾病和年龄评分(1~6分)、代谢应激状态评分(0~3分)、体格检查(0~3分);(3)PG-SGA营养评估量表营养支持推荐方案:0~1分,此时无需干预,常规定期进行营养状况评分;2~3分,由营养师、护士或临床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教育指导,并针对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恰当的药物干预;4~8分,需要营养干预及针对症状的治疗手段;≥9分,迫切需要改善症状的治疗措施和恰当的营养支持;(4)营养补充干预:五阶梯治疗原则,包括首先是饮食调整和营养教育,其次是口服营养补充,第三是全肠内营养,第四是部分肠内营养加补充性肠外营养,第五是全肠外营养。下一个阶梯不能满足目标能量的五分之三需求3~5 d,即选择上一个阶梯[7]。

1.2.3 数据收集

(1)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诊断、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既往史等;(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分;(3)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分;(4)客观营养指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5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般资料

5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完整,无脱落。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均29人,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及既往史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5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2.2 两组患者入院PG-SGA及NRS-2002评分比较

所有患者入院时进行PG-SGA及NRS-2002评估,根据纳入标准,所有入组患者 NRS-2002评分≥3分,均存在营养风险。对两组患者PG-SGA及NRS-2002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PG-SGA及NRS-2002评分比较

2.3 患者入院及出院时PG-SGA评分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入院及出院时PG-SG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05,P<0.05;t=-22.463,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之间PG-SG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5,P<0.05),见表3~4。

表3 两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PG-SGA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出院时PG-SGA评分比较

2.4 入院时两组患者客观营养指标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之间BMI、ALB、HB和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5。

表5 入院时两组患者客观营养指标比较

2.5 出院时两组患者客观营养指标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之间BMI、ALB、HB和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出院时两组患者客观营养指标比较

3 讨 论

营养不良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随着化疗的进行进一步影响患者营养状态[8]。

NRS-2002是指南推荐筛查营养风险的量表,目标为改善临床结局,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是目前临床正广泛使用的一种营养风险的筛查工具[9-10]。评分≥3分说明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本研究要说明的是具有针对性的营养饮食护理对具有营养风险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故纳入的患者NRS-2002评分均≥3分,观察组NRS-2002评分为(4.07±1.89)分,对照组为(4.12±2.02)分,均具有营养风险。

Bauer J 等比较了PG-SGA及SGA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发现PG-SGA对SGA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2%,认为PG-SGA是发现、预测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评价工具[11]。PG-SGA与患者营养状况呈负相关,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入院及出院时PG-SG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PG-SGA评分较入院时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05,P<0.05;t=-22.463,P<0.05),说明化疗进一步降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而出院时两组患者之间PG-SGA评分比较,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5,P<0.05),说明在传统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PG-SGA量表进行更全面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教育,对营养补充进行干预,较传统护理模式具有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优势。

BMI、ALB、HB和PA是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的客观指标,本研究对58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及出院时BMI、ALB、HB和PA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客观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故两组具有可比性。出院时两组的四项客观营养指标数值均出现下降,说明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出院时两组客观营养指标比较,对照组客观营养指标下降程度较观察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营养评估与教育,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尽早的发现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给予接受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尽早进行营养支持干预,改善了上述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抵抗力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营养饮食护理,尽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转移性营养状况出院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多西他赛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