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府君墓志铭》考释
2022-03-30王淑芳
王淑芳
摘 要: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内容客观真实,可以起到补史、正史的作用。《清李府君墓志铭》撰书者为李光地,根据对《清李府君墓志铭》的解读,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李氏家族家风家规,为研究李光地文化提供了史料依据。
关键词:墓志铭;家规家训;李光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06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安溪湖头人,是康熙年间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曾任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也是一代理学名相。李光地家族康乾盛世时期,因镇守边关,政绩突出,康熙皇帝赐“都督第”匾额,后李先春家族文武卓越,乾隆皇帝赐李光地家族为“文武世家”。明清时期的湖头李氏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名相故里,人文鼎盛。
《皇清待赠八十三翁乡饮大宾在念李府君墓志铭》简称“《清李府君墓志铭》”(图1),是李光地为其堂兄李光忠所撰。湖李大宗十三世祖讳光忠,李光忠字尽卿,号在念,饮大宾,康熙敕授登仕郎蒙福建提督学政陆公锡藩,赐予“徽流盘谷”四字匾额。李光忠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己巳二月二十六日戌时。卒于辛卯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初六日寅时,享年八十三岁,葬在感化里寨豆山(现安溪县湖头镇湖三村)。后2001年因福建三安钢铁厂扩建征地迁移,墓志铭入安溪县博物馆藏,原墓址迁往碧翠岩山古墓群。根据对《清李府君墓志铭》的解读,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李氏家族家风家规,为研究李光地文化提供了史料依据。
兹将墓志录文并标点如下:
待赠八十三翁乡饮大宾在念李府君墓志铭
皇清待赠八十三翁乡饮大宾在念李府君墓志铭
赐进士第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功服弟光地拜撰
兄讳光忠,字荩卿,别号在念,既殁之七年,子元嵩、钟镇等将厝兄,来征余铭。余始抵里时访诸,故老犹存,而兄已亡。盖兄亦登上寿矣,又奚憾?余自少与兄嬉游最熟。及其壮也,其间更变动,历底定。兄能择原隰而居,以自保,卒□□□难姿,极慧颕,少就学,以沧桒故,不能卒业,乃一意于服贾牵车。“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以仰事二人,甚得欢心,遂获赢余,以买田宅□,若子孙□今犹称席豊焉,性憓儒宗,构别业,延师友课教儿孙,备极厚欵,故雍有举,庠有游,继起者讽诵不绝声,□昌寖炽,其兆于此欤。迨岁七十,乡人以善行尚,宾于县,叨冠带齿与,德侔里党宗之。若夫培佳果植奇卉,则至老不倦,每果实必亟荐诸先人,而遂惠及亲辈。五六十年间,未尝有失。凡亲踈有湏非时蔬果者,咸曰:兄家宜有蓄蔵。索之,果有!其朴笃天性然欤。
呜呼,余恒观世人昌炽之先,必以俭勤劳苦惠于天人,故其勤有朝气,而其肃约有如隆冬之色。此能勤□以有继,而能啬是谓早服也。晚近或袭先世厚泽习汰而忘故,初春华夏大则信侈乐矣,如用物无于何哉?兄修勤抱朴,留有余,于不足而无争,天人之胜。以此遗子孙,其为教,远矣。
兄生于崇祯己巳年二月二十六日戌时,卒今康熙辛卯年八月初六日寅时。春秋八十有三。
子三:长元嵩,太学生,娶汪万□公女。次钟镇,邑庠生,娶庠生陈国□君女,继娶胡永昌君女。季钟欣,娶许兆璋公女。
女二:长适癸卯科举人汀州府教授朱昙嘉公男、廪膳生绍英。次适庠生廖仁燕公男澄徽。
孙二十:清畴娶金墩黄璞公女,继娶晋江學廪生蔡朝宗公女。清奎娶太学生黄绍祖君女。清璧娶陈士汉公女。清琦娶廖澄徽公女。清琏、清珩、清珙、清八俱未聘。自元嵩出。
清魁娶谢维礼公女。清佑娶庠生叶锦公女。清福娶陈心葵君女。清辉、清七、清赞、清育、清材俱未聘。自钟镇出。
清载娶庠生叶犹龙公女。清忇聘叶贲基君女。清愃、清升俱未聘。自钟欣出。
孙女七:自元嵩出者四:一适廪膳生朱君绍英男九奏。一适庠生洪君嘉节次男。二未许。
自钟镇出者二:一适丙子科举人知蒲圻县事吴君益琬胞侄天掇。一未许。
自钟欣出者一:适乙酉科举人福清学教论吴廷璋功侄天翰。
曾孙十一:普英,清畴出。耀英,清奎出。进英,清璧出。将英,清琦出。盛英、德英,清魁出。敬英、尊英、仁英,清佑出。仪英、连英,清载出。俱未聘。
曾女孙十:自清畴出者二,未许。自清奎出者一,未许。自清璧出者一,未许。自清琦出者一,未许。自清魁出者二,未许。自清福出者一,未许。自清载出者二,一许甲午科举人柯鸣凤君男,一未许。余未艾。
以康熙丁酉年四月二十五日辰时葬感化里碧翠麓齐道乡坐癸向丁兼子午庚子分金。
铭曰:人知,予之为取;不知,勿取之为。予既勤且俭以为物,祖诗书为畆,世葘畬善积于身,永终誉归蔵于艮,为安固之墟,宜尔子孙縄又且
不孝孤哀子元嵩 钟镇 钟欣仝泣血稽□
朞服孙清畴 清载 清魁 清魁 清璧 清佑 清琦
清福 清忇 清瑄 清辉 清琏 清七 清升
清珩 清珙 清赞 清□ 清育 清材
齐衰五月曾孙普英 耀英 盛英 敬英 德英 尊英
仪英 进英 仁英 连英 将英仝稽首勒石
在兹堂刻
兹将志中有关内容加以考释:
“余自少与兄嬉游最熟。及其壮也,其间更变动,历底定。”李光地自幼与李光忠兄长嬉戏游玩最为熟悉。到了壮年时期,经历了动乱,也经历了安定。经考《陇西湖头李氏宗谱—溪后渡大厝锡蹋公支系家谱》(图2),李光忠为李伯达之二子,其祖父李克夏与李克建是李氏家族十一世克字辈,李克建其孙正为李光地。所以李光忠与李光地同为李氏十三世光字辈。年龄上虽相差十几岁,但较为亲厚①。
“难姿,极慧颕,少就学,以沧桒故,不能卒业,乃一意于服贾牵车。”李光地称赞李光忠具有非常人之资质,及其聪慧,从小就好学,可因人生沧桑之故,不能够出仕,而是一心做起车载货物的生意。
“以仰事二人,甚得欢心,遂获赢余,以买田宅□(应是‘遗’字),若子孙□今犹称席豊焉,性憓儒宗,构别业,延师友课教儿孙,备极厚欵。”侍奉父母双亲,深得欢心,也获得了些资产盈余,用以购买田宅留给子孙。现如今生活富裕,崇尚儒学,购置别院用于延请老师为宗族内的儿孙授业,备厚礼以尊师重教。
“迨岁七十,乡人以善行尚,宾于县,叨冠带齿与,德侔里党宗之。若夫培佳果植奇卉,则至老不倦,每果实必亟荐诸先人,而遂惠及亲辈。五六十年间,未尝有失。凡亲踈有湏非时蔬果者,咸曰:兄家宜有蓄蔵。索之,果有!其朴笃天性然欤。”到了七十岁,同乡人都因为他的美好品行而尊崇他,受到了全县人的尊重。大家都恭敬地想和他为伍(向他看齐),他的品德十分高尚,成为乡里人推崇的对象。说起种香甜的果树、奇特的花卉,他是到老了都不会厌倦。每次收获了果实或制成了干果,就赶紧供奉、敬献给自己的祖先,再赠送给自己的亲朋们。五六十年了,从来没有出现过失(或失礼)。凡是血缘紧密的亲戚或者关系比较疏远的人,有需要不是当季蔬菜瓜果的,都会说:“大哥家应该会有储存一些的。”找他要,果然都有。他的本性朴实、忠厚到这样的程度。
“余恒观世人昌炽之先,必以俭勤劳苦惠于天人,故其勤有朝气,而其肃约有如隆冬之色。此能勤□(□可能是‘肃’字)以有继,而能啬是谓早服(《道德经》“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也。”李光地一直以来观察发现,世人要想家族繁荣兴旺的前提,一定是要用俭朴、辛勤、劳苦、吃苦的品行来对待上天和人事。所以,当世人勤有德的时候,就充满生命力和希望,当他严格束缚、要求自己的时候,就好比严寒的冬天那样严苛。这就是说,人能夠勤劳不辍,而且能做到自我节制收敛,就符合了兴盛的自然规律。李光地《榕村全集》卷三十三中,有箴文三篇:《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及至后来所著的《家训·谕儿》《诫家后文》等,都可从中看出李光地关爱子侄族人,并从族人的角度出发精辟地论述了学业、修养和家族兴旺等方面的道理②。
“晚近或袭先世厚泽习汰而忘故,初春华夏大则信侈乐矣,如用物无于何哉?兄修勤抱朴,留有余,于不足而无争,天人之胜。以此遗子孙,其为教,远矣。”近来的后辈,有的继承了祖先丰厚的恩泽,习惯了奢侈,忘记了过去,这样危险的行为大多是崇尚奢侈享乐,对于连日常用度都没法解决这样的事又能怎么办?兄长拥有勤劳的美德,坚守朴素的习惯,总是保留富余的物资,对于缺少的东西又从来不与别人争夺,这是上天和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把它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教育意义可以说是非常深远。这部分内容佐证了为什么李光地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回到家乡时亲自订立族规《本族公约》。《本族公约》严厉申明:一旦族人子弟犯法,他决不徇私庇护,必定会联合其他族人按照规定惩处。李光地除了家训族规之外,还订立村规民约,包括《同里公约》《丁酉还朝临行公约》等(图3),明确指出盗窃、奸淫、赌博、盗耕牛私宰和放火焚山,都是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安定的大事,告诫乡人不能触犯,违者将被送官府按律查办。不仅约束族人行为规范,改善乡里社会习气,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
明清时期,湖头古镇曾出现“四世十进士七翰林”的科举盛况,先后出现了1位宰相、4位总兵、99位举人,入仕100多人,世所罕见。李光地族里规约还惠及全县。根据李光地的建议,泉州知府刘侃知、安溪知县曾之传设立府学,建造朱子祠,教化民众,使宋代理学家的宗族自治理想第一次在安溪乃至闽南地方社会得到完整实践。敬业守分、克勤克俭、与人为善等理学文化理念,随大量家训族规的践行,渗透到地方阡陌,成为闽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力,提高了乡民文化素质,革新了当地民俗③。
可以说,《清李府君墓志铭》的出土,为研究李光地文化和李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提供了资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注释
①《陇西湖头李氏宗谱—溪后渡大厝锡蹋公支系家谱》,2010年修订。
②参见《榕村全集》《家训·谕儿》《诫家后文》和《本族公约》《同里公约》。
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网站 2016年文章《福建安溪李光地: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