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俄互联网技术合作方法与路径

2022-03-30尚恒志张福梅

新闻爱好者 2022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战略

尚恒志 张福梅

【摘要】观察中俄两国互联网技术合作方法,探讨两国在互联网领域开展合作路径,分析双方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目的在于切实有效地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建设进程,实现“一带一盟”战略对接,携手应对网络安全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问题,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一带一盟”战略;合作方法与路径

中俄“一带一盟”战略对接与实施,深刻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国家之间,特别是北线核心大国开展科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为中俄开展网络技术合作提供了广阔实践平台与互助互补共赢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俄互联网技术合作的战略定位既要考虑两国在双边合作中的战略需求,也要考虑两国在区域合作层面的可行性、具体方法与实施路径。

一、中俄两国互联网技术合作之可行性

(一)“一带一路”合作契机

国家主席习近平借用古丝绸之路经济符号,在2013年秋季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充分挖掘中国与沿途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积极构建区域合作平台,使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区域的相关34个国家互联互通,以和平方式共同营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根据倡议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向,建设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集经济合作和贸易互通的新亚欧经济带。在开展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基础上,参与国之间加强科技合作,推进多国科技人员加强交流,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这是推进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带一路”经济区建设宏图展开后,开建工程项目已经突破3000个。2015年,中国国企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49个国家的建设项目直接进行了投资,并承接相关国家外包合同金额达178.3亿美元,执行的金额为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1]

“一带一路”设想源自中国,受益范围覆盖世界。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是21世纪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的三个重要经济建设带与运输通道都与俄罗斯有关:其一是北部经济带,中俄交通相通,连接欧盟与大西洋沿岸地区;其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相通;其三是欧亚铁路,东起太平洋西海岸,西达大西洋东海岸,从中亚贯穿亚欧大陆,连接中俄疆土、中亚地区和欧洲。俄罗斯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位置,中俄双边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成为两国高度重视、重点推进的重要内容。

“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实施,为中俄在互联网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技术资源共享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广阔平台。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改革开放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这为中俄双方开展通信及网络科技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与广阔发展空间。两国通过建设、健全陆地跨境基础设施与高科技产业园,改善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基础通信设施,提升网络互通水平,谋求共同的发展机遇,积极营造互惠共赢的建设局面。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间建设的新模式、合作的新途径。这种建设与合作不同于以往,而是建立在先进技术、成功经验、资源分享、利益互惠、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有利于推进多国间包容、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地球村”发展大变局,有利于聚合多国科技资源和力量,把全球化技术要素充分调动起来,把各种资源高效配置起来,深度融入国际大市场中。充分挖掘各国经济科技政策的合作协调潜力,进行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为进一步推动中俄科技战略对接与融合,提供更好的国际条件。[2]

(二)“一带一盟”战略对接

中俄于2015年5月签署的“一带一盟”对接联合声明,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典范。

首先,进一步增强中俄两国的战略互信、友谊、合作。欧亚经济联盟项目是以俄罗斯为主导在独联体国家实施的经济优先对外战略,其目的在于巩固俄在独联体地区的势力范围,推进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一带一盟”战略对接,可以使中俄在中亚地区有效避免商业竞争的风险,最大程度弱化双方的相互猜忌,进一步增强双方的战略互信,为彼此主导的项目提供战略支持,为双方的通信及网络科技合作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次,提供更为有力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制度层面的对接是“一带一盟”现阶段推进的重要内容,中国希望在中俄稳定的政治关系基础上,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立稳定的贸易便利化制度,积极发展经贸关系,最终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建立自贸区。制度对接将会为中俄两国信息技术及产业合作打下更为坚实的政策基础,提供更为稳定的机制保障。

再次,“一带一盟”在互联互通、金融合作、产能合作等优先领域进行对接,势必进一步加大网络通信、信息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并提供更为灵活务实的金融投资服务,为中俄两国通信及网络技术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三)俄罗斯对国际科技合作的迫切需求

自1991年底俄罗斯推行激进的政治体制转型以来,其经济状况一直处于转轨动荡之中,俄罗斯一直努力把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出口型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俄罗斯政府逐步认识到,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开展创新技术合作,既能够获取资金和市场,有效扭转经济危机,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俄罗斯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迫切需求,为加强中国俄罗斯两国在通信及网络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1.俄罗斯采取了系列政策与措施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一是对高科技的管理体制由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为发挥各国在高科技领域内的互补效益,在航天、信息等高科技领域,俄罗斯政府依照国际化自由市场原则,赋予科研机构、科研生产经济体等经营自主权,以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求得发展。

二是对外科技合作立法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1998年5月,俄罗斯政府发布政府令,允许外国公民向俄高科技领域投资,允许有外国法人和自然人参与的非商业性科研单位和科研中心向俄科研领域投资。俄罗斯工业科技部主要参与外貿、投资、信贷政策和法律条款的制定与落实。俄罗斯还在支持本国企业、保护和稳定国内市场、为其科研机构购置科研设备和仪器提供税收和海关减免税优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三是对外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俄罗斯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主要重视扩大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其中包括航空航天工业、信息技术、能源燃料等方面,在技术产业化领域建立法律、组织和金融投资机制。[3]

2.俄罗斯国际合作战略的实施为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

一是将中俄科技合作提升到国家之间和政府之间的多层次合作。为此,两国政府签署了大量关于外交、科技、经贸等合作协议,推动双边科技合作,确立高新科技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为两国科工机构开展合作奠定了政策基础。在这些政策指导下,两国政府间、行业之间、科研领域之间,以及科工贸企业之间等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科技合作格局。

二是拓宽了中俄两国科技合作范围、合作规模与合作方式。使科技合作领域成为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优先发展领域。目前,两国在航天、核能、石油、天然气、动力、化工、生物、新材料、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开展了合作。形成了两国科技合作分委会、双边创新工作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直接合作的局面,有效促进了两国合作基地和科技园建设进程。

三是促进了两国科技合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中俄两国先后在1992年、1999年、2000年,分别签订了《中俄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知识产权保护和权力分配议定书》和《创新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在中俄总理会晤机制框架下专门成立了两国科技合作分委员会,规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管理双边合作领域中相关事宜,使合作日趋规范化、成熟化。[4]

(四)技术与市场互补性合作

俄罗斯目前仍是世界科技强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重工业技术、军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优势明显。其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电子学、信息学、人体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30%以上的科技成果具备许可出口的能力。[5]

俄罗斯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5.3%(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这一比重超过30%),交通运输和通信行业2013年GDP的贡献率仅为8.5%,基本通信及信息设施建设不足。在世界高科技民用产品市场上,俄罗斯的份额不到1%(美国占36%,日本占30%)[6]。俄罗斯高科技产品在2016年仅占国际市场的0.35%—1%。只相当于美国当年的1/130,普遍低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俄罗斯高科技产品出口在工业出口总额中占2.3%,仅相当于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32.9%、中国的32.8%。[7]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在IT技术产品生产领域停滞不前,许多涉及核心科技的零部件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和生产力水平都比较落后。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在民用信息科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相继在一批高新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赢得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如高性能计算机、第五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IPv6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特别是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应用规模、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方面,中国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近年来,中国网络经济规模一直高位增长,2015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首次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为11218.7亿元,年增长率为47.3%。中国互联网经济在GDP中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达7%,已经超过美国。[8]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是美国的近50倍。中国互联网企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可以和美国相媲美。[9]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大力向海外进行收购投资,拓展市场。过去,中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往往被美国硅谷投资人不屑一顾,被认为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企业。然而,现在却今非昔比,已经成长为国际互联网巨头企业。[10]

俄罗斯当前正面临着经济复苏,处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艰难转折阶段,急需借助外力完成其振兴经济和科技事业的重任。同时,俄罗斯也具有较大的对外技术转让和开展共同研发的兴趣。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制造业大国、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特别是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企业,正在面临着走出去的战略任务,俄罗斯无疑是一个急需开拓的潜在庞大市场。

中俄都急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双方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互补性较强,合作空间广泛,积极推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对实现双方“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两国互联网技术合作方法

选择科学合理的合作方法能够提高科技合作的效果,中俄根据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双方的科技合作经验、现状与诉求,适当进行调整和创新,因地、因时、因势而为,组合选择适合双方需求、可行、有效的通信与网络技术合作方法和模式。

(一)政府主导,搭建科技合作平台

实践证明,平台合作模式是比较平等与互惠的合作方式。无论参与平台合作方的力量强弱,都能够借助一个或者多个平台进行合作,并且有效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中国在以往国际合作中建立的诸多科技合作关系,基本上都具有平台合作性质。

搭建合作平台涉及多方利益,政府间可以充分发挥沟通协调机制,照顾到平台各方利益,为科技创新提供顶层指导与服务。中俄制定的科技合作战略规划,基本上都涉及两国重要科技领域,体现出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目标。这种公信力比较容易赢得各方认同,能够较好地引导双边或者多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协同合作,开展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共同克服技术困难。[11]

为此,中俄政府需要紧密合作,广泛开展沟通与协调,共同消除隔阂与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大力支持平台建设、简化项目合作审批程序、建立保障平台参与者依法获得应有权利的制度环境等。

(二)共建合作金融支持体系,驱动科技合作发展

中俄开展互联网技术合作,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创建,以及“丝路建设基金”的设立,为两国高新科技合作提供了金融保障。虽然亚投行的投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建设“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但是,其投資项目和投资范围必然会涉及科技合作事项,比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技术与技术装备、合作技术攻关等。“丝路基金”投资范围,同样会覆盖到科技领域的合作。[12]

为驱动技术领域的合作,中俄应该建立更多的以直接能够落实到“一带一路”建设,专门用来支持中俄科技合作的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以有效促进中俄科技合作,从而构建起一个中俄合作的立体式金融支持网络体系,从多个层面对中俄通信及网络技术合作给予支持和保障。

(三)共建产业园区带动科技合作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高新科技合作项目都培育和产生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如硅谷(美)、班加罗尔(印)和中关村(中)等。因此,开展中俄科技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择。

与高新技术产业园伴生的是科技人才培训中心,一般由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建造。在项目选择上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市场推广应用问题,通过设立产业园区,以实现经济价值为目标,积极吸引中俄等高新技术企业入园,推进与加强中俄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带动科技合作发展。

充分利用政府赋予产业园区的各种优惠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各种科技资源优势,多元化大规模吸引高新科技企业与专业人才。园区企业通过双边科技合作项目,使先进技术得到密切交流与交融,生产出高新技术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赢得高附加值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国充分发挥各地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园区合作与共建经验,以便将建设模式与成功实践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推广。北京中关村在2016年3月成立了“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直接跟沿线25个国家进行对接,用市场化模式吸收了240多家企业,参与合作共同体建设。[13]

(四)以技术中介机构促进科技合作发展

在技术合作与引进过程中,中介机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对实现技术转移与对接能够发挥直接效果。然而,我国缺少有关俄罗斯科技专业中介机构。加快建立各种层次的专业化跨国科技中介机构与平台,为中俄技术商品交易提供高效、专业化项目咨询与技术服务,成为当务之急。

除跨国科技中介机构外,还應该设立技术咨询评估机构,由熟悉中俄双方专业技术的专家组成。技术咨询评估机构承担的主要责任,即对双方科技合作项目的技术现状与实施情况、产品市场发展前景、潜在经济效益等,及时作出可行性分析与科学评估,为双方企业对所购技术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等。[14]

科技中介机构与技术咨询评估机构应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之需,可以及时为两国政府、科研机构、高新科技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精准推介合作伙伴,有效促成中俄科技合作对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为推进处于不同国家、不同法律体系与文化背景中的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中介协作与支持。

三、两国互联网技术合作路径

(一)完善政府在中俄科技合作中的作用

1.完善中俄科技合作的协调机制

中俄科技合作往往涉及多种交叉学科和科技领域,牵扯到双方多个政府机构与经济产业部门。合作内容不仅包括对双方合作技术项目的筛选、可行性评估与引进,还涵盖对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与产业化等。由此,需要中俄科技合作领导机制具备跨部门性和协调性特征。

我国应该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体制优势,设立中央政府委员会,由副总理或国务委员牵头统一协调指导全国范围内对俄科技合作工作。同时,设立省市领导小组,由副省长、副市长牵头落实所在省市范围内的对俄科技合作事宜。为了方便双方直接开展专业对口合作,建议在中俄总理会晤机制框架内,设立科技合作分委员会。

2.强化政府监管

目前,中俄科技经济合作存在多种层次,从国家级到省级,甚至那些边境市(县)级都开展有合作,运作方式、结算与支付方式灵活多样。为了促进双方密切合作,提升合作发展水平,应该抓好对两国地方、企业间科技合作的管理工作,重点是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用法律手段监督企业合作进程,以杜绝违约、项目诈骗、伪劣产品、洗钱等不法行为发生。加强引导,提供载体,推进在俄经营的相关高新企业加强与俄民间的文化交流,积极融入地方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3.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2015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入亚投行,能够给俄罗斯带来大量投资,帮助俄远东地区发展包括交通、能源、电信、农业和城市发展在内的各行业,也为推进双方通信及网络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

二是针对中俄科技合作中高新技术投资大、运作复杂的特点,两国政府可以设立中俄科技合作专项经费,实施中长期规划项目、年度项目招标与管理机制,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宏观管理与调控力度,尤其是强化对那些基础研究、重大高科技项目研究工作的监管与协调。

三是完善中俄科技合作的金融机构服务职能。中方金融机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潮中要勇于作为,积极探索高效与合法的融资与投资途径,强化对双边科技合作的信贷服务意识,扩大信贷品种与服务范围。对那些符合贷款条件,又有合法担保文件的科技合作项目,要优先予以资金帮扶。

(二)共建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围绕信息与网络技术领域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中俄应共建一批科研机构,以方便双方实施联合攻关,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使科技人才得到培训、交流与成长。

从中方来说,要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逐步“走出去”的关键历史时期,要积极鼓励和推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及网络科技企业到俄罗斯发展,在那里设立研发中心,就地取材,努力发展。从俄方来讲,鼓励中方企业到俄罗斯开拓市场与企业并购,引导本国企业快速提高使用中国创新资源的能力,使其研发能力得到提升。

中俄加强科技合作能力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关键。从事两国科技合作人才的素养包括:懂专业技术,有多语种交际能力,熟悉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具备国际沟通、协调和谈判能力等。培养这类适应科技发展国际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提升两国科技合作与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合作成效等影响深远。

(三)共建特色科技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是重要的综合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中国当前正在建设的产业园区有100多个,其中80多个与“一带一路”相关。从中方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来看,中俄应把科技合作重心放在双方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上。通过加强园区规划、高新科技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等环节合作,共建一批有独特风格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

在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与产业规划上,要特别考虑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方向与领域,不仅有科研合作,也要考虑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变、市场空间与经济成效。在高新科技产业园选址与规划上,要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优势、科技力量,以及中俄科技合作前景。可以直接规划该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具有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器的功能。[15]

(四)加强中俄科技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建设

中俄科技合作,需要熟通中、俄两种语言的科技研究人才及管理人才。高新科技的国际化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其中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研究、科技管理、技术贸易、知识产权等与技术直接相关的内容,还涉及法律、金融、贸易、人才管理等多方面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相关的内容。

中俄目前必须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既懂专业技术、又掌握双方语言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满足两国科技合作的需求。当务之急是在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分委员会的框架内,加强实施中俄留学生计划,双方互相增派留学生。同时,在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在对俄科技合作具有明显优势的高等院校,开设科技俄语专业,扩大招生额度,或者开设公共俄语课程,吸引更多学生选修俄语。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會上潜在的对俄经贸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中俄科技合作中来。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两国的科技合作主体中俄两国需要在已有国际科技合作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双方的科技合作经验、现状与诉求,共同积极探索出有效可行的科技合作方法、模式和路径。

推进通信与网络技术合作,两国政府要成为最有力的推动者、支持者和保障者。要完善中俄科技合作的协调机制,政府要在政策引领、协调多方、金融支持、项目共建、市场监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为两国科技合作搭建好一个坚实的平台。当然,通信与网络技术合作还要发挥基层主体特别是科研单位、高新企业、教育机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两国政治层面的关系优势转化为务实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行动和成果,其中主要包括共建特色科技产业园区、共建高新科技研究机构、共同培养高新科技复合型人才、共同培育专业化科技合作中介机构等。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俄媒体合作与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研究”(17ZDA2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莉莉,张伟.舞动的双翼丰硕的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回眸与愿景[EB/OL].新华网,2017-01-04.

[2]张肖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科技合作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8.

[3]戚文海.俄罗斯国际合作态势与中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策略选择[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9).

[4]朱馥萍.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

[5]冯春萍.中俄科技合作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路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12).

[6]宋魁.中俄信息产业园建设势在必行[J].俄罗斯中亚东俄市场,2009(11).

[7]徐向梅.2016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1-12.

[8]麦肯锡.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已超美国[EB/OL].新浪科技,2014-07-25.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2017-01-22.

[10]英媒看中国互联网巨头.昔日惨遭硅谷嫌弃如今走向全球[EB/OL].参考消息网,2017-04-24.

[11]魏澄荣.“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和路径研究[J].亚太经济,2017(6).

[12]甄树宁.“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6(4).

[13]田杰棠.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2017-05-15.

[14]杨伟毅.中俄科技合作模式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5]甄树宁.“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6(4).

(尚恒志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福梅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编校:王 谦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浅谈互联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传播学门外的互联网技术反思:《Daedalus》互联网专辑剖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