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用电“工”改“农” 促粮食产业发展
2022-03-30殷云
殷云
糧食是国家最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主产区的重要资源产品。把粮食附加值更多地留在主产区,是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促进粮食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调研发现,很多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他们普遍希望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将企业用电由工业用电计价调整为农业用电计价。一旦调整,每斤粮食加工成本可降低1分钱。
别小看这“1分钱”,陈萌山估算,这一调整可以帮助企业增加10%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用电政策引导,可有效推动粮食内循环,提高产业收益,繁荣产地经济。于是,他根据调研情况整理出一份将产地粮食加工企业用电调整为农业用电计价的提案。
陈萌山认为,“降低1分钱”有4方面的好处:一是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扶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有利于搭建粮食安全与县域经济贯通的桥梁,提振县域经济,推动主产区重农抓粮。二是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在主产区以粮食加工业带动地方经济,引导资本投向产业建设,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可以就地解决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三是减少原粮运输损耗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他认为,就地发展粮食加工,可以减少原粮长距离运输带来的数量损失、质量损失、营养损失,减少碳排放。四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暖心之举。对薄利多销的粮食加工行业而言,享受农业用电待遇,每斤减少1分钱加工成本,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
为此,陈萌山就“降低1分钱”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分品种调整加工用电价格,聚焦稻谷、小麦和马铃薯。稻谷和小麦是我国传统口粮,马铃薯是防止返贫的重要农产品。优先支持三类粮食加工用电,可缓解原粮加工成本上行、利润不断压缩的难题。二是分区域调整加工用电价格,聚焦粮食主产区加工产业。通过划分支持区域,有针对性地支持粮食主产区,促进主产区将生产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分用途调整加工用电价格,聚焦两大口粮食用加工。口粮食用部分消费直接关乎人民生存和健康,涉及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稻谷和小麦中口粮用途消费占总消费的80%以上,口粮加工改为农业用电计价可为主产区降低44.8亿元成本。对这部分粮食加工进行用电支持,可以有效缓解“稻强米弱、麦强面弱”困境,稳住关键的粮食加工产能,确保供应稳定。四是分对象调整加工用电价格,聚焦县域内、有一定带动效应的粮食加工企业。以打造粮食产业集群、粮食产业强镇为契机,支持生在农村、长在县域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粮食产业,促进资源要素向县域聚集,激活一方经济。
陈萌山表示,2021年国家电网全年营收2.67万亿元,如在稻麦主产区和主要马铃薯产区实施粮食加工用电“工”改“农”,降低用电费用45.3亿元,仅占其全年营收的0.17%,不会对电网正常经营造成明显影响。对粮食加工用电给予优惠,也体现了企业爱粮、护粮、保粮的社会责任。同时,他还建议国资委把央企主动承担乡村振兴战略责任、支援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