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声音3》:规则迭代 呈现多元音乐体验
2022-03-30冯刚
冯刚
3月11日,音乐类综艺《天赐的声音》第三季开播,共53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这档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制作的音乐节目,邀请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合作,通过不同曲风的融合碰撞,带给观众丰富多元的音乐体验。
截至3月14日,节目微博主话题#天赐的声音#累计阅读量64.3亿次,讨论次数1780.7万。周深与康姆士乐队合唱的歌曲《克卜勒》、张韶涵和苏见信合作的歌曲《孤勇者》等作品收获观众关注,实现破圈层传播。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孙竞表示,本季,无论是赛制的迭代升级,还是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尝试,都是为歌曲服务。“团队希望能够继续创作一台纯粹的、展现不同音乐理念碰撞的综艺节目。”
多元合作 呈现音乐人成长
在孙竞看来,每季节目都像一次音乐人的“高考”,考验嘉宾的音乐创作功底,以及他们对不同曲风的把控、演绎。磨合、创作、调整、表演成为贯穿三季节目的重要元素。
“我们之前对《天赐的声音》的定位是歌手的考场或者试炼场。”孙竞表示,嘉宾在规则下不断尝试、调整甚至妥协,不仅创作时间有限,了解和适应合作伙伴的时间同样有限,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创作出优秀的音乐合作作品,是考试的命题。
今年,飞行音乐合伙人的权重得到了提升。往季,未被常驻音乐合伙人选中的飞行嘉宾只能告别舞台,由新人补位,落选嘉宾的表演机会仅有一次。本季则分为四个阶段,通過多次双选配对,实现音乐合伙人之间的多元合作。
“基本是三期一个阶段。”孙竞将本季新规则比喻为“高考前的三次模拟考试”:每位飞行音乐合伙人至少可以参加三期节目,有4—5首歌的表演机会,从而更全面地展现自己,最大限度地降低表演的偶然性。“节目组希望给予歌手更多展示机会,以此达到真实的试炼效果。”
往季有不少实力唱将,因规则限制在节目中“一轮游”,在观众和节目组心中留下遗憾。“我们没能看到他们的适应过程,以及在节目中的成长,本季希望通过新规则,让观众看到嘉宾的成长性。”
坚守初心 做纯粹的音乐节目
历经三季,《天赐的声音》既有创新,亦有坚守。孙竞表示,节目的变与不变都基于一个出发点——为音乐服务。通过不同风格音乐人搭档,实现曲风创作上的融合碰撞,达到1+1>2的创作效果,区分市场上以独唱为主的节目模式。
嘉宾的邀请方面,节目组每季都有不同的尝试。从民谣到摇滚,从说唱到民歌,从流行组合到大型合唱团,参演嘉宾大多是在不同音乐领域拥有代表作品的创作型歌手,音乐风格和擅长领域跨度较大。节目组希望在保证音乐改编品质的同时,通过不断变化音乐风格,使观众保持对节目的新鲜感。
孙竞表示,从《天赐的声音》创作之初,导演组就希望聚焦音乐。尽管在录制过程中,嘉宾会有音乐话题之外的聊天、讨论,但节目组秉承着内容不八卦、不搞笑、不玩笑的原则,不做与音乐无关的事情。“这是我们默认的标准。”
“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是促进文艺繁荣的两个途径,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孙竞认为,艺术之外的八卦和所谓的剧本设定,难以为艺术创作带来帮助和加成,这在音乐之外的绘画、电影等艺术创作领域同样适用。因此,三季以来,《天赐的声音》不避讳基于音乐的点评和创作尝试,但对音乐之外的内容却很少涉猎。
这种对音乐元素的专注也体现在舞台呈现上。曾有观众评价,《天赐的声音》的舞台只有灯光和歌手。这恰恰是团队追求的舞台风格。“我们要做‘天赐的声音’,而非‘天赐的舞台’。”孙竞说,“《天赐的声音》中,音乐就是节目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