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穗:芦苇上结出的“金穗子”

2022-03-30康世甫

妇女生活 2022年3期
关键词:谷穗芦苇残疾人

康世甫

经过浸泡、熏蒸、熨烫、剪、裁、印、贴等32道工序,一根根不起眼的芦苇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人物风景画。从2014年至今,在周口市级非遗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谷穗的带动下,淮阳的芦苇画不仅畅销国内外,还直接带动200多名残疾人就业——

“最初的时候生意非常差,咱这儿的人都不认芦苇画,所以芦苇画进入市场比较难。”

从周口市主城区驱车约半小时,就到了谷穗创办的金穗子芦苇艺术馆。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的一幅幅制作精美、妙趣横生的芦苇画,花鸟虫鱼、人物风景……

芦苇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品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芦苇的叶、秆、花穗为原料,经过浸泡、熏蒸、熨烫、剪、裁、印、贴等32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因其纯天然、纯手工,绿色环保,堪称“绿色艺术画”。

谷穗1984年出生于河北邯郸,家里有祖传的芦苇画制作手艺。受家庭影响,谷穗从小就喜欢非遗文化。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谷穗认识了同为非遗文化爱好者的葛磊。当时,葛磊在部队服役,谷穗在邯郸一家单位上班。

2011年,葛磊的弟弟突患大面积脑梗,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生活自理能力大打折扣。葛磊的弟弟身高超过1.8米,老人照顾他很是吃力。无奈,葛磊从部队复员,谷穗也从河北来到了葛磊的老家周口淮阳。

葛磊的弟弟看病花了不少钱,病后恢复更需要钱。谷穗说:“家里就是这么个情况,日子还要过下去,我和葛磊没啥挣钱的门道,便想着在非遗文化方面干点儿啥。”

淮阳有万亩龙湖,遍地都是芦苇。过去,这些芦苇除了烧火做饭和编苇席,再无他用。

谷穗介绍,依靠从老家学得的技术,2014年,他们在淮阳县城东关开了一家小门店,一边照顾弟弟,一边生产、销售芦苇画。

回想创业的艰辛,谷穗印象深刻:“最初的时候生意非常差,咱这儿的人都不认芦苇画,所以芦苇画进入市场比较难。”

思前想后,谷穗觉得还是得在产品上下功夫。于是,谷穗和丈夫葛磊一起,在继承老一辈民间艺术家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了既有传统艺术美感,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芦苇画。在创作上,他们大胆借鉴国画、版画、剪纸、油画、烙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画风上,他们以民间传统工艺为本,努力追求时代特色;在色彩运用上,他们以芦苇自然色为主基调,点缀少许明快色彩……

“2014年8月,我们第一次去省里参加河南省农民画展,一下就拿了两个三等奖回来。”说起这些,谷穗依然很兴奋。之后,谷穗和她的团队又赢得了首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金奖、2016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原旅游商品精品大赛”金奖、2017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第四届河南省民间艺术展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芦苇画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原来我们出口的东西都是按人家的要求制作的,体现的都是西方文化;现在我们做十二生肖以及中国风景画,尤其是花鸟画,很受欢迎。真是祖国强大了,咱们都跟着沾光。”

“像这样一幅芦苇画,做下来得多长时间?”在金穗子芦苇艺术馆,记者指着一幅花鸟画问道。

“要是单个人做的话,得5天左右。”谷穗介绍,芦苇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前期,需先将芦苇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熨平,再进行熏蒸;接下来熨烫,用烙铁在芦苇秆上勾画出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使其富有立体感;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多道繁杂工序制作而成。如果是初学者,至少得练习两个月才能独立上手。

谷穗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做工更复杂的虎年生肖作品。芦苇画上的老虎,神态逼真、生动传神,连细细的毛发都清晰可见。谷穗介绍,老虎身上的每一根毛发,都是用剪刀一刀一刀剪出来,又一层一层粘上去的。假如事先不了解的话,你真不敢想象这竟然是用芦苇做的。

谷穗公司的芦苇画畅销国内外,几乎是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一直供不应求。一位英国客户一次下了一个10万幅芦苇画的订单,让谷穗又惊又喜。但考虑到公司的生产能力,谷穗最终还是婉拒了这个巨额订单。

谷穗说:“之前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英国,这两年因为国外疫情比较严重,国外的单全部停了,我们现在主要做国内零售单,还为一些大企业定制小礼品。”

谈起芦苇画出口,谷穗很自豪也很感慨:“原来我们出口的东西都是按人家的要求制作的,体现的都是西方文化;现在我们做十二生肖以及中国风景画,尤其是花鸟画,很受欢迎。真是祖国强大了,咱们都跟着沾光。”

随着芦苇画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谷穗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周口市创业之星、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2020年12月,谷穗家还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她的公司也先后被认定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女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从创业之初的一个小门店到如今的公司化运营,从毫不知名到如今众多荣誉加身,谷穗深知,这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妇联组织的关心。每次谈到这个话题,她都特別感恩。

2021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谷穗精心创作了两幅作品,其中《红船》获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一等奖,《民族之魂》获得“百年献艺庆百年——河南非遗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展览二等奖。

2021年,看学芦苇画的人越来越多,谷穗在县城南关租了一个大一点儿的场地,把生产线从展厅搬了过去。搬到新地方后,谷穗和丈夫还专门布置了一间党建室。谷穗的丈夫葛磊介绍:“我在部队入的党,她在学校入的党,现在我们这里有14个党员,今年我们准备成立党支部,目前正在走程序。”

依托芦苇画手工技艺,谷穗带领全家投身助残事业,先后免费培训学员3000多人,直接带动200多名残疾人就业

走进谷穗位于县城南关的生产基地,门头上的“国家级残疾人非遗传习基地”一行大字格外显眼。

创业之初,为了帮助丈夫的弟弟康复,也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谷穗免费开办培训班,向残疾人传授制作芦苇画技艺。因为不收学费,还管吃住,培训班不但吸引了大批本地的残疾人,还吸引了不少来自河北、山东、山西、云南等外省的残疾人来学习。

谷穗告诉记者:“参加培训后,残疾人可以留在公司干活,也可以领料在家做画,我们负责上门收货。我们这个地方现在能住100人,留在这里不用来回跑,干活也方便。”

2月22日,记者在谷穗的芦苇画工作室里看到,5名残疾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有的在熨秆,有的在用烙铁染色,有的在裁剪花瓣。

今年21岁的朱豪杰,因为一场车祸致残,经人介绍来这里干活。来之前,他觉得别人看他的眼光都有些异样,心里很不舒服。来这里后,他不仅没感觉到歧视,还有了价值感——别人有时还需要他帮忙。这让他很自豪:“我在这里干活很开心,做出东西来也很有成就感。”

一级肢残的潘长江,来自周口鹿邑,是最早跟着谷穗学做芦苇画的学员之一。“刚学时,这东西难啊,摸啥啥坏,烙铁烧手也是常有的事。”潘长江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拉家常。功夫不负有心人,潘长江在谷穗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这门手艺。如今他已是这里的骨干,不仅自己生产,还负责为新学员讲课。

“这儿管吃管住,一个月有两千多块钱收入,还交养老保险。”说起工作,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刘华东很知足。

在聋哑人曹海波发的朋友圈里,一段发布于2022年1月1日的短视频中,谷穗和他们一起围着饭桌,热闹地吃着、说着、笑着,大家快乐地一起迎接新年。

“我们不叫他们老板,我们都叫他们师傅、师娘,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名学员告诉记者。

“学这个手艺确实不容易,一个孩子学精的话,要两三年时间。很多残疾人没读过书,有的从来就没有摸过笔,所以我们就从画圆、画横线开始教。”对这些学员,谷穗没少下功夫。

谷穗还带领残疾学员一起学习,读《弟子规》《三字经》,在院子里唱国歌、升国旗。“你可以不懂,但十遍八遍百遍总会有作用。”让谷穗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三八节,她给在家住的学员布置作业,让他们给妈妈洗脚,然后拍照片发给她。有个智障的孩子王海洋,妈妈那几天生病,不想洗脚,但王海洋坚持:“不中,老师说了必须发图片。”听孩子这样说,王海洋的妈妈顺从地配合孩子完成了作业。

在这里,谷穗没有把他们当残疾人看待,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我们这里所有人吃的都是一样的饭,没有单独开小灶那一说。宿舍、工作室都有中央空调,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针对那些实在学不会的孩子,谷穗还把他们推荐给教泥泥狗的张华伟老师:“张老师人特别好,也愿意教,不管学什么,也算是教会孩子们一门手艺。”

从2014年至今,谷穗依托芦苇画手工技艺,带领全家投身助残事业,已累计免费培训学员3000多人,直接帶动200多名残疾人就业,帮助近百个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脱贫。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谷穗芦苇残疾人
懂分享 敬父母
石磨豆腐
以人为镜明得失
千里送鹅毛
不知道是非,不扬人恶
起风了
芦苇
我骄傲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