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2022-03-29鞠磊
鞠 磊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学院)新生儿科,辽宁 抚顺 11300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该病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质量越轻病死率越高。RDSN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因,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为主,有损伤小以及治疗效果好等优势。但是基于疾病治疗的特殊、治疗对象的特殊,导致非计划性拔管(UEX)、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问题明显,从而影响患儿的治疗预后,延长康复时间[1-2]。为了促进RDSN患儿机械通气治疗预后,需在治疗的同时辅助护理干预在提高患儿安全性的基础上促进患儿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改善。优质护理干预有别于常规护理,护理内容更为全面、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了护理整体质量[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RDSN患儿为例,总结治疗的同时辅助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案以及干预的相关效果,从而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促进患儿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总计70例。纳入标准:①X线片等检查确诊的RDSN患儿。②监护人签署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知情同意书。③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先天胸肺发育障碍者。②患有先天遗传性心脏病者。采取随机法进行70例RDSN患儿分组,两组RDSN患儿例数相同。对照组(n=35):男、女患儿比例20∶15;患儿胎龄30~37周,平均(33.0±2.5)周;胎儿出生时间 15 min~48 h,平均(25.5±10.5)h。观察组(n=35):男、女患儿比例18∶17;患儿胎龄32~36周,平均(33.5±2.0)周;胎儿出生时间20 min~48 h,平均(27.2±11.0)h。两组RDSN患儿胎龄、出生时间、性别一般资料接近,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RDSN患儿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定时更换水胶体辅料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RDSN患儿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①家长护理。患儿病情严重,对家长探视加以限制,从而导致家长明显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通过与家属之间的交流说明相关制度的原因、汇报小儿所处的状况以及康复情况等,从而稳定家属情绪,提高家属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另外,进行家长健康教育,考虑家属对NRDS疾病以及治疗方法认知的不足,从而影响配合。护理人员需告知家属治疗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家长主动配合度。②患儿舒适护理。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且整洁的病房环境,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做好病房遮光,定期开窗通风维持空气流通。另外,维持暖箱内小棉被舒适情况,让患儿感觉处于母亲子宫内建立安全感。经常为患儿翻身,通过目光交流以及轻呼名字等方式提高患儿安全感[4-7]。另外,做好患儿皮肤清洁、口腔卫生护理。③呼吸道护理。正确摆放患儿体位,肩垫垫颈部头部稍向后仰,以维持气道伸直。妥善固定鼻塞、管道,清除气管、口鼻分泌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④体温护理。患儿体温<35 ℃心排血量降低、心动过缓情况明显,需做好患儿保暖,患儿置辐射床(1 ℃)/暖箱(30~34 ℃)保暖。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RDSN患儿治疗效果、家属护理满意度、并发症(UEX、VAP)发生率、血气指标以及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住院时间。
1.4 效果评价标准[8]显效: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部X线片复查痊愈。有效: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胸部X线片复查病情好转。无效: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基本无变化,以上效果未达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数据分析 以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算此次试验RDSN患儿与家属观察指标。计数型指标RDSN患儿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以[n、%]的形式描述,进行(χ2)值检验;计量型指标RDSN患儿血气指标以及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以(±s)的形式描述,进行(t)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气指标以及治疗康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PO2、SpO2、PCO2、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血气指标以及治疗康复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血气指标以及治疗康复时间比较(±s)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婴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12 h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9]。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发生右向左分流后青紫明显,供氧不能使之减轻。缺氧严重者四肢肌张力低下;体征有鼻翼搧动,胸廓开始时隆起,以后肺不张加重,胸廓随之下陷,以腋下较明显[10-12];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以肋缘下、胸骨下端最明显;肺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听到细湿啰音[13]。本症为自限性疾病,能生存3 d以上者肺成熟度增加,恢复希望较大。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在感染控制后方好转。病情严重的婴儿死亡大多在3 d内,以生后第2天病死率最高。本症也有轻型,可能因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起病较晚,可迟至24~48 h,呼吸困难较轻,无呻吟,发绀不明显,3~4 d后即好转[14-17]。产前单疗程应用激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预防作用,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中至关重要;机械通气这一呼吸支持形式可以挽救患儿的生命,治疗策略应该尽可能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鼻腔通气,尽量避免机械通气;为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获得最佳预后,必须给予良好的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正常的体温、恰当的体液疗法、良好的营养支持、处理动脉导管开放以及循环支持维持适当的组织灌注[18]。NRDS患儿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好,在纠正缺氧状态的基础上维持患儿正常呼吸,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19-20]。但是,考虑治疗的特殊性,患儿并发症情况也相对明显,从而影响患儿的康复状况[21]。基于此,需强化落实NRDS患儿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辅助工作。优质护理干预重视NRDS患儿以及家属的护理,通过给予家属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家属的配合程度、稳定了心理[22-25]。通过给予患儿呼吸道护理、体温护理以及治疗环境的舒适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患儿舒适度、安全感,进而加速患儿康复[26]。研究指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儿运用优质护理后,临床效果更好[27-29]。
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NRDS患儿组间治疗总有效率(94.28%vs.77.14%)、并发症发生率(20%vs.68.57%)、家属护理满意度(91.42%vs.62.85%)以及治疗康复时间、血气指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和欧阳燕等[31]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优质组患儿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后优质组患儿治护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儿,家长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NRDS患儿期间优质护理干预进一步夯实了干预效果,提高了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