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田园”琐记
2022-03-29潘正华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因为工作需要,这几年我经常去。去的次数多了,渐渐地对当地有了一些了解,也渐渐地喜欢上了龙州。
2021年8月,因为墙绘,要驻村一个月,于是就有机会到处走走看看。发现龙州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很特别,与其他地方相比,多少有些与众不同,尤其边关人冷峻警惕的气质让我印象深刻。这些年,随着农村基建工作的逐步完善,当地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零零碎碎地把在龙州的所见以及感受通过绘画记录下来,我把这一系列作品拟为《边关田园》组画,并打算长期做下去。
去年8月1日,“翰墨华章——2021广西美术作品展”在广西书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活动之后,第二天我们就直奔龙州,住在洞埠村洞银屯的一家民宿,虽然不能跟城镇的普通酒店相比,但总的来说条件还是不错的。
这个季节龙州的阳光很辣,白天热,晚上也热。我们住的民宿房间里有空调,空调吹多了人也不太舒服,有时候索性打开窗,把空调关上,一晚上下来免不了一身汗,早上起来冲个澡就好了。
房东老周很热情、健谈,是个共产党员。我问他当地一些奇怪的村屯名字的由来,他说都是根据壮族语言音译来的,跟汉字字面的意思对不上号。例如“那鸟”是水田里有很多鸟的意思,“空这”是山旮旯的意思,“噤傍”是水坑的意思,“叫堪”是门坎的意思……
这里与越南接壤,因为疫情,边贸就冷清了,但丝毫不影响这里的秀美风景。盛夏刚过,虽已是立秋时节,田野、山上依然一片绿油油,驱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都觉得心旷神怡,如果有些小雨,云霭蒸腾,简直就是仙境。这里是喀斯特地貌,植被还是很丰富的,文艺点的村民会从山上弄些好看的石头和植物回来做盆栽,也有村民在自家门前的树上挂些石斛,让它寄生在上面。村里到处都是龙眼树、山黄皮树、九层皮树,至于树上每年结的果,村民早已习以为常。喜欢喝酒是广西农村的普遍现象,有村民抱怨说他父亲生病了也坚持喝,怎么劝都不听。
村民说这几年变化很大,村里的路面都硬化了,有休闲广场,还有路灯,干净了,舒服了。之前是泥土路面,家畜的粪便到处都是,有很多苍蝇飞来飞去,很臭。这些年,政府的工作效果很显著,派下来的几任第一书记,他们都记得。
记得立秋那天,房东老周说过了立秋这边的雨水就开始多起来了,历年都这样。果然立秋那两天就开始下雨,晚上听雨打芭蕉叶子噗噗声和各种虫鸣声,别有情调。白天即便不下雨,天上的云也会把阳光挡住,温度就会下降些,没那么热。村里的夜是很静的,年轻人外出是一个因素,他们有些在外地上学,大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的中老年村民种些甘蔗。村民们还在自家蔗地边上种一些黄麻,收黄麻时把皮剥下来晒干,用来捆甘蔗,很结实。剥黄麻皮是个技术活,从麻杆底部开一个小口,然后稍用力一扯,“嘶啦”一声,整条皮就撕下来了。
老周原来养有两只蛤蚧,后来放走了,有时候晚上会跑回来在屋檐下叫唤两声。蛤蚧这个名称就是拟它的叫唤声来的,不过人家讲的是白话,是“更该”音。蛤蚧这个名字看起来挺学术,其实是人类给它起的一个绰号而已。当地人喜欢用蛤蚧泡酒,据说有某种功效,我总认为任何酒喝多了最明显的功效就是难受!
这里的雨基本上下得毫无征兆,说来就来,夜雨下起来没完没了,尽管凉快了许多,但一场雨也断了许多念想,想去树下和老农闲聊肯定是不成了。只能在床上翻翻小说,想想今天的事,想想那些守卡的士兵、起伏的山峦、盘根错节的大榕树、随处可见的芭蕉树……南疆边境,一个小景就足以令人陶醉!
平儿河的水最近有点浑,村民说河的上游就是越南,在平时,河水是很清的,这段时间雨水多了点,河水就变成黄色。河边上有一条挺牛的公路,号称“中国第一路”,还刻了碑,是晚清时任广西提督苏元春组织修建的,开山凿壁,很是壮观。
安民村属于彬桥乡,从洞埠村过来大概需要50分钟的车程,这些年村村通公路建设,农村交通基础已经比较完善,所以路面交通基本没有什么障碍。这里山地多,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村民在自家地里种些夏威夷果,这果味道不错。村民说果熟季节会有老板到村里收购。
洞埠村的墙绘完成了,安民村的墙绘八月底开始进行,画墙绘的主力是艺术学院壁画專业的学生们。村里面的年轻人少,他们的到来给沉寂的山村注入了生气,引来村里的老人驻足,总没看够,青春朝气真是让人喜欢。
八月是龙眼果的季节,村民从树上摘下龙眼果让学生们品尝,有时候也会送过来一些煮熟的九层皮豆。那段时间酷热,劳动强度也很大,再加上驻村太久和学校已经放假,想家的情绪上头,多少让人有些失落沮丧,或许这里的特色水果会带来些许安慰。这帮孩子很自律,相信这一次经历会让他们很难忘,至于这是不是人生一笔财富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但许多年以后它一定会成为回忆的素材而被津津乐道。
潘正华
1971年出生于广西象州县,别署独诣庐主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书画院专职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