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企业机遇
2022-03-29毛振鹏
毛振鹏
民营企业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既需要面向全体民营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也应当紧抓向影响面广、民营企业集中、发展空间大的关键产业精准发力。冷链物流产业既有国家政策面的支持,又有市场面的巨大需求空间,其“小散精”的产业特征非常适合民营企业发展。
目前,面向全国全省全市的调研数据表明,超过80%的冷链物流企业是民营企业,其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如种养殖企业、生鲜零售企业也多是民营企业。所以,加快民营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可以而且也应当成為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抓手。2021年12月12日,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的第一份五年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青岛市冷链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将迎来重要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冷链物流一般是指食品药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冷藏冷冻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和药品安全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民营冷链企业发展的主要市场需求来自于食品的冷链物流领域。按照《“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通过“四横四纵”骨干通道联接起各类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和19个主要消费城市群,形成联通主要产区和主要消费群体的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在面向各类农产品的主要产区、集散地和消费市场等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及产销冷链集成配送中心。
民营企业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在全国1832家冷链物流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在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3%。另外还有国营企业15家,外资企业1家,合资企业7家,港澳台资企业2家,其他企业2家。冷链物流以民营企业为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冷链物流行业市场竞争充分,市场活力强。目前青岛市从事冷链物流的民营企业共计130余家,拥有冷库总容量300多万吨,冷藏车辆4000多辆。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等六个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冷链物流项目逐步建成使用。华骏、中港等10多个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及全市数十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数百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近千家“放心肉”专卖店,采取基础设施新建、改造、整合、提升等方法,不断增强冷藏、冷冻和冷链运输的能力,全市三级冷链物流网络日渐成型。
冷链物流建设运营成本普遍较高
调研发现,相对普通货运物流来说,冷链物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要高出50%左右,高昂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据调查,同规格冷藏车的购置费用比普通货车高出1倍,制冷机运维成本更高,其油耗产生的费用相比普通货车高出55%。例如,当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60美元左右时,从青岛到上海开展物流运输,单程里程799公里油费1580.4元,而普通物流行驶799公里油费约1058元。随着近期油价的不断攀升,民营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加。除汽油费外,冷链物流的电力成本也很高。有民营冷链物流企业反映,其冷库全年业务总量为60390吨,全年电费月平均11.4万元,高温月份每月电费高达16万元。
冷链物流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全程低温保存,但在实际运营中,由于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或者管理不当,导致供应链脱节。目前,青岛市冷链运输多依赖物流企业或需求企业自建,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协调,以“冰袋+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比较普遍。有的市场为减少经济损失,投资建设中小型冷库;也鼓励企业自行建设小冷库。但民营企业的冷库普遍规模较小,大多数只有10-20吨的存货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 很多瓜果、蔬菜、肉禽蛋、等生鲜食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部分牛奶和豆制品甚至在没有冷链保证情况下运输,商品品质难以充分保障。对部分果蔬市场的调查表明,全程应用冷链物流的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22%,预冷保鲜率不足10%。甚至在农业比重比较大的区市,也仅有30%的生鲜产品采用冷链运输,货物损坏率高达22%左右。其中,非冷链运输果蔬食品的损耗率达25%-35%;而全程应用冷链运输的货物损耗率可以降到10%以下。
调查显示,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冷库+冷藏车”层面上,超低温冷库设施严重不足,现有冷库大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应用于冷链物流的专用技术设备也比较少。智能设备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存在于运输与冷藏等少数节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生鲜食品的运输过程还采用棉被、塑料苫盖等“土保温”的方法,冷链技术和装备比较落后。冷链物流和普通物流差异较大,民营企业冷链专用设备也比较缺乏。以AGV小车为例,现在规划中最常见的AGV搬运或拣货机器人,看起来可以代替工作人员在库内拣选商品,解放人员库内受冻顺便实现自动化,但实际上冷库内由于地面打滑和温度过低设备运行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更先进的设备替代,但相应的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疫情发生以后,我国超过70%的企业出现了冷库业务量下降,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冷库业务量下降30%以上。虽然疫情发生导致民营冷链物流企业业务量下降,但是仍要支出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在受冷链疫情冲击最严重的阶段,员工工资支出占到了冷链物流企业支出的80%左右。自从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后,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管控就越来越严格。很多民营冷链物流企业生鲜进口业务寥寥无几,出口业务也在艰难恢复中。在不受疫情影响时,从韩国发货,3天货物就能顺利到达青岛,由于全线检测原因,目前货物快则10天到达,慢则20天到货,加大时间成本,还不时出现断货情况,严重影响民营冷链物流企业运营效益。
支持民营冷链物流企业降成本、提效益
建议一是对冷链物流开通绿色通道,探索实施高速费补贴减免、进行季节性补贴帮扶等举措,助力民营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二是适当延长目前的税费减免、降低社保负担等政策性支持的时间,并确保这些优惠政策惠及冷链物流等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民营企业。
将支持民营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列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将冷链物流产业列为上合示范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重点产业。鼓励民营冷链物流企业依托青岛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和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开放发展,打造立足胶东经济圈、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性冷链物流中心。青岛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属于《办法》重点支持的对象。青岛市应当抢抓政策机遇和市场需求机遇,推进冷链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冷链物流关键设施短板。目前,青岛市冷链物流关键设施短板,包括多式联运冷链设施,高标准公共冷链仓储设施新建、改扩建及智能化改造项目,保税冷链仓储设施项目,公共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等。我市应积极争取国家对于类似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出台政策支持全市各个市场和民营企业根据需要建设冷库等冷链物流设施,做大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加大对冷链物流道路运输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探索空、铁、海及公路冷链运输方式的中转地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无间断对接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依托冷链物流重要基础设施和骨干企业,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配套协调。对从事生鲜商品冷链运输的民营企业进行强制性规范,禁止中游的民营冷链企业为节约成本采取间断性关闭制冷设备的行为发生。对从事种植业的上游民营企业进行农牧渔产品田间预冷给予补贴,鼓励冷链的全流程应用。引导从事下游生鲜销售的民营企业优化作业流程,将冷藏车直接开到冷库、直接开到门店货架,确保冷链不中断,切实降低生鲜食品的物流损耗。
依托民营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层面的研发力度,针对冷链物流的特点,开发更加专业、实用的设备为冷链物流做基础保障。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6月,印发《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服务于禽畜屠宰、加工及流通销售的冷链物流设施项目;重点加强公共冷库新建、改扩建、智能化改造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冷链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拉动冷链物流设备产业发展。针对冷链物流的特点,建议青岛市依托民营骨干企业开发更加专业、实用的冷链设备和技术,抢占冷链物流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打造专用冷链物流设备产业和技术研发中心。
(作者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