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硒镓钡晶体的中红外高灵敏探测

2022-03-29

河南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灵敏纳秒红外光

2022年1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太赫兹团队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硒镓钡晶体的3~8 μm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对纳秒脉冲的探测灵敏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将为我国在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探测工具,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发表。

相对于传统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中红外光与分子之间的共振现象可大幅度提高光谱测量的信噪比,进而实现对物质成分的有效识别。当前的中红外探测主要采用热探测和光电探测两种直接探测手段,现有性能已难以满足科学家们对微量物质的精准检测的需求,探测灵敏度已成为中红外系统的瓶颈问题。团队负责人、沈阳自动化所祁峰研究员介绍称,针对当前中红外探测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弱中红外信号高效率地转换为近红外信号,该近红外光携带了中红外光的信息且易于探测,通过这种间接探测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中红外信号的探测灵敏度。

通过对纳秒级脉冲的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目前可达到的探测灵敏度优于碲镉汞探测器100倍,实现了飞焦级纳秒脉冲的有效探测;系统的动態范围超过110 dB,在宽频范围内的均匀响应可达到1.4个倍频程,上述两指标均优于传统的直接探测系统。

猜你喜欢

高灵敏纳秒红外光
基于石墨烯/硅微米孔阵列异质结的高性能近红外光探测器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一种氯霉素高灵敏消线法检测试纸条的制备
石墨烯纤维可应用于中红外光电子器件通讯
甲苯增强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高灵敏快速测量酚类化合物
亚纳秒前沿脉冲强电场集成光学测试技术
有关红外光电子物理研究的几个问题
基于高速数字电路的PD UHF信号纳秒级陡脉冲源研制
兼容型高灵敏捕获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案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