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猿仙通背拳
2022-03-28李新平
◎李新平
明朝拳谱
北宋年间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千年古刹——净影寺香火旺盛和尚众多,和尚们闲时模仿猿猴攀岩、跳跃、舒臂、嬉闹等动作创拳始称“猿拳”,用来强身健体保护寺庙,由于香火旺盛,寺内常收留贫苦子弟学文习武,而民间练习此拳者甚少。明朝官宦弟子郭万清、张文魁传怀庆府人,董成,字子生。号功德先生。嘉靖年间董成常在山中牧羊,山间有一泉过往行人常在此喝水休息。一日,董成用一大石板将泉水盖住不让山中群猴饮水,随后就在此演练拳法。不多时有一老者身体矮小上前询问道,记得这里有一泉水怎么不见了?董成曰我用石板盖住了,老者言你能否将石板挪开让我喝水解渴,我看你身材高大武功高强,咱们俩比武,如果你败了就挪开石板让我喝水解渴,我教你拳法答谢你如何!董成看老者衰残不会有何奇能便答应比武,比试数次均以败北而告终,董成心服口服,随跪拜老者为师求教拳法。数年后,老人嘱咐董成说你学艺已成,应下山行艺于天下、广传济世,我非神非人类乃聚饮泉上群猿之祖,感公厚德,故以拳相报勿得轻视。董成跪拜致谢,抬头时不见老人踪影,随惊讶自语道,此乃通臂老猿也!随后下山周游传教,并将学到的拳法创诀著谱,取名为“猿仙通背拳”。拳谱记载有著名的《拳经理论十问大论》一经、二进、三蹲、四成、五动、六灵、七开、八靠、九扣、十问、六路母法、九蹲六靠十八跌、行功十段锦、演重手法说等内容。从明嘉靖年间至清朝初期,老谱记载内容清晰、传承有序:祖师猿仙亲授予怀庆府人董成,董成传于周潘荆山王(汴梁籍),传于张大斌(字名甫,别号瘦张汴梁籍),传于徐行八(字三那,陈州卫挥使),传于王滈(字养津,徽州籍),传于李继(字后泉,河南太康籍),传于周全(字淮颖,河南大梁籍),传于余加爵(字建亭,江南寿春籍)。
御赐线柏树
清乾隆年间,此拳传于晋东南泽州府许圪套村许秀文、许秀武兄弟二人(许氏兄弟学拳无考),而后许氏二人携家小迁居河南省焦作市高窑河村,高窑河乃宋瓷发祥地之一,地杰人灵,“猿拳”便在此发扬光大生根繁衍,在许氏家族相传八代之久。许门三世传人许万怀传外甥焦作修武县双庙村人郭再汾,他武功超群,又得遇净影寺和尚交往,功夫炉火纯青,如虎添翼,清咸丰年间中“武举”,进京都应试晋爵,以其卓越的通背武功,震惊四座,受到武场监考达官们的高度赞赏,皇封“武德骑尉”官职,奉命镇守豫晋隘口要道,赐御匾一块上书“雄风柳絮”四字赞誉此拳,并赐万寿山线柏一株,以示猿仙通背拳四季常青八极”和八极拳的来源——八极拳源远流长。郭再汾有子三人:定山,定中,定宇,均系清末“武庠生”,事迹有碑可考,此为“猿拳”兴盛时期。“猿拳”近世代表人物有:许门四世传人许桂林、许桂芝,郭敬孝,马福元等。许桂林传子,五世传人许安吉,声名远播,地域广达两省五县,百余村庄,仅传博爱县就达二十八个村庄之多,成名者十一人,个个广设拳场传播,至今各有传人。六世传人许乐敏,孔兆理、吴公昇、杜振富、杜振贵、杜郑新、李致近、李致俭、许传高、靳福泽、路灯朝、孔传新、许传东均为猿仙通背拳传人的佼佼者。
七代传人李培均师从许乐敏,由于饥荒之年许家世习拳谱遗失,李培均将平时学拳老师口传记下的笔记,经过十余年的挖掘、整理,历经数年与2003年编著出版了《猿仙通背拳》一书,为猿仙通背拳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在猿仙通背拳第七代、第八代主要传人的组织下和春林村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焦作市民政局批复成立了焦作市猿仙通背拳研究会。2009年猿仙通背拳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猿仙通背拳研究会与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合作,8月在净影寺举办了首届焦作净影寺猿仙通背拳发展研讨会暨第四届武术交流大赛,本届大会邀请了中国武术研究院康戈武副研究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学术部主任崔乐泉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韦晓康院长、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孙晋海院长及博士生导师曹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导胡小明教授、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休闲系书记倪依克教授等知名专家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同时也得到了焦作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公佩、体育局副局长宋国宪、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波、人民体育出版社谢建平编辑、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张战营参加了会议,会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武术》等分别发文进行了专题报道。2020年5月,由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李新平投资180万元,春林村委无偿提供4000平方米土地在春林村委东侧,开工建设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猿仙通背拳)传承基地,有高标准室内训练馆,文化展厅,接待室等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于2021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从此猿仙通背拳步入了规范,有序,高效的发展征程。
七代宗师李培均
省级非遗牌匾
八代传承人李新平
猿仙通背拳首届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