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序列 整体建构习作课程
——以人物类别习作教学为例

2022-03-28陈志卿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段类别习作

陈志卿

(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漳州 363600)

人物类别习作是小学生习作中的重要内容,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均有明确涉及。但是,在小学生习作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与三四年级的基本一样,甚至出现“一题写几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各学段的习作目标要求不明确,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采用同一种指导方式[1]。笔者对统编版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的人物类别习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对各学段习作目标进行解读,以明确人物类别习作的训练序列,实现习作课程的整体建构。

一、观照教材整体,明确序列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内容的编排上,努力构建一个相对科学的能力训练序列,对于习作所涉及的观察、想象、修改等基本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从三至六年级,人物类别习作共有八次,约占习作教材的13%,其编排的内容与训练点如表1所示。

习作内容的不同编排,体现了不同的写作教学思想,这是一个学生习作发展路径的整体性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表1 中,我们看到,习作编排除了体现鲜明的系列性之外,八次习作中多次表达训练的目标都是指向“写出人物的特点”。但仔细思辨,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年级对于“写出人物的特点”要求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表1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类别”习作的编排序列

第二学段的人物类别习作像是介绍人物,介绍时主要着眼于人物的外在特征,比如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要写得像这个人。而第三学段主要是描写人物的内在特征,比如勇敢、坚毅、助人为乐等内在品格,在表达方法上也更注重整体设计,描写多元化,写具体、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二、明晰学段目标,把握梯度

理清了人物类别习作的编排系列,再来反观课标对于各学段习作目标的具体要求,不难发现,教材中对于习作各种能力的序列性训练,其实是习作目标的一个细化、分解过程,教学中,要明晰各年级的习作目标,呈现梯度训练的连续性、渐进性[2]。

三年级是习作的初始阶段,编者放低门槛,主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二学段中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形式与内容都很宽泛,写什么都可以,怎样写都可以,可以写片段,也可以写成文,体现在教材的习作要素中“体会习作的乐趣”“尝试写出它的特点”。

四年级主要加强片段练习,“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是课标中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写清楚”要强调的是表达的条理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有序、清楚地写出人物各方面的特点,也可以抓住人物的某个特点,以中心句进行清楚表达,比如,“他真是个‘热心肠’”。

五六年级渐次由细节描摹开始逐步要求关注篇章结构、选材方法、细节刻画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上“感情真实”“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重要指标,意在训练学生多角度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在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做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同时注意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表达方法的相互融合,全方位表现人物特点,并且融入自身情感,写出独特感受。

三、细化指导,实现课堂重构

(一)结合单元整体

统编版教材编排不仅体现了阅读与习作各种基本能力训练的序列性,而且在每单元内容的编排上采用双线螺旋上升的结构,即每单元中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配合进行,体现阅读与习作的同步训练。所以习作教学不应该是独立的,而应置于单元整体之中。单元中选编的课文就是本单元习作训练点的一个很好的范例,“交流平台”更是对本单元要素的一个梳理、总结、提升的过程[3]。特别是习作单元,阅读的目标更是明确指向习作训练点。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从说到写,达到整体训练的效果。

(二)唤醒生活体验

儿童言语发展离不开言语实践活动。纵观统编版教材不难发现,编者在习作内容的编制上,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猜猜他是谁”“写一个身边的人”“你的家人像什么”“向班主任介绍你自己”“‘漫画’老师”“每天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等,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唤醒以往的生活体验。教师在习作指导时,更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将既往的活动“再现”于学生眼前,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六(上)《有你,真好》,教师可以从“‘有你,真好’这句话,让你想到谁?”“为什么?”“哪件事让你感触最深?”等问题引导学生选材,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将“镜头”聚焦、定格,有意放大细节,使描写更细腻、深刻。最后“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与他对话”,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第二人称的表达手法,水到渠成地写出“你”的好,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三)培养评改分享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对习作的评改与分享做了明确的要求。而修改、评价、分享更是进一步落实习作目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统编版教材八次人物类别习作中,均有对于评改和分享的要求。比如五(下)写作主题《形形色色的人》要求“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再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学段目标,根据习作的具体要求,与学生一起制定《习作评价指标》(见表2),学生根据指标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让评价“有法可依”,让修改有目标,逐步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表2 《形形色色的人》习作评价指标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梯度有序的习作训练,整体建构习作课程,提高习作效益,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学段类别习作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壮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种类别及简要分析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服务类别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多类别复合资源的空间匹配
习作展示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