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

2022-03-28李振波魏艳旭

山西地震 2022年1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科普

崔 磊,李振波,魏艳旭

(河北省地震局,河北 石家庄 050021)

0 引言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6%[1]。互联网应用达到新的高度,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的使用,拓展了公众的信息接收渠道,逐步改变公众的媒介思维习惯和使用方式。研究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科普传播,对推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河北省地震局近两年的科普宣传工作,及当前地震系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为例,对新时期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1 融合发展的现状

当前,在地震系统科普宣传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2],打造出一些品牌自媒体,地震科普宣传的传播力日益增强。如,2020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地震来了,我最棒!》,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及阅读需求,将阅读、绘画、粘贴等多种表现形式融汇其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原创力的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地震三点通,以图文、音视频、H5等多媒体手段和直播等形式,传播科普原创文章;山东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公众号——震知卓见,推出系列科普短视频,内容丰富,主题精炼。同时,地震科普宣传还存在着力量较分散,精品数量不多,社会影响力总体偏弱,科普宣传的主动性、创新性不够,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需推进地震科普宣传融媒体建设,整合传播资源,凝聚形成合力,拓展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提升地震科普宣传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2 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2.1 传播内容创作是融合发展的基础

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必须要打造好传播内容这一基石,好的传播内容是融合发展的基础。地震科普宣传应围绕重要主题、重点时段开展传播内容创作,进行统一策划、采写和编创,组织创作一系列题材丰富、移动网络媒体适用的科普宣传内容。

河北省地震局在2021年围绕“地震预警项目建设”,编创主题传播内容,打好内容创作“组合拳”,使科普产品形成传播合力。主要工作内容为策划制作地震预警系列科普节目,如《地震预警,你了解吗?》《走近河北地震预警网》,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播出(见第50页图1);在河北广电无线传媒IPTV首页设计制作地震预警科普宣传页面,传播地震预警知识;策划制作《防灾减灾 河北在行动》《高端访谈——“5·12”》特别节目,围绕地震预警等重点内容共话防灾减灾,在长城新媒体集团“冀云”融媒体平台、“长城24小时”客户端、长城网等平台播出;设计绘制地震预警科普长图,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这一系列统筹创作发布的科普作品大力宣传了地震预警科普知识,为地震预警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图1 走近河北地震预警网节目录制现场Fig.1 Approaching the program recording site of Hebei Earthquake Early Earning Network

2019至2020年,河北省地震局以邢台地震为主题开展科普宣传内容创作。2019年创作的《五十五年回眸——纪念中国地震事业砥砺前行的起点》H5作品,创作主题纪念文章《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纪念邢台地震55周年》,在中国地震局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刊发;2020年创作的主题纪念文章《新中国地震事业的缔造者》被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转载,引发广泛社会关注;2020年创作的《缅怀历史记忆 弘扬抗震精神——纪念唐山大地震四十四周年》长图作品在中国地震局官网首发(见图2),先后被多家媒体转载,新媒体初期传播阅读量约1.5万余人次。

图2 长图作品Fig.2 Long picture works

近年来,河北省地震局围绕中国地震局重要宣传主题,多次策划创作重要历史地震的主题传播内容。这一系列主题宣传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布、传播,提升了地震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

2.2 传播渠道融通是融合发展的关键

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需要打通传播渠道,推动地震科普宣传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融通,形成媒体优势互补的全链条传播。地震科普信息要融通资源平台,提升传播能力,实现地震科普信息“多种生成、多元播发”。

河北省地震局近两年密切与省内传统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探索和主流媒体合作的长效机制,拓宽地震科普宣传传播面。如,在河北广播电视台播放《勿忘地震殇痛 长鸣防灾警钟》《尊重事实讲科学 勿听勿信勿传谣》《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等六部原创防震减灾公益广告短片,营造良好的地震科普宣传社会氛围;2019年联合河北交通广播开展“防灾减灾周,我们与防震避险常识一路同行”——5.12防震减灾宣传司机专属定制活动,针对在驾驶车辆时、野外行驶途中如何避震逃生等问题,为司机提供学习避险常识及技能的平台。此次活动,增强了司机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其在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应变能力;2020年“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期间,在百度app、新浪微博、抖音等直播平台举办“铭震之殇,共话减灾”——走进地震科普场馆活动。活动通过直播方式,带公众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了解地震科普场馆文化,学习地震科普知识;2019年以来,联合《学习强国》河北学习平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播放河北省地震局减隔震技术系列科普短片;2020年,依托入户媒体,使用石家庄市1 700余块楼宇电视循环播放15秒防震减灾公益宣传短视频,开展地震科普进社区宣传;将地震科普知识植入河北广电网络集团石家庄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开屏画面,覆盖用户数158万;联合石家庄市公安局,使用全市50块交通卡口宣传屏,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短片(见图3)。

图3 交通卡口宣传屏播放防震减灾科普短片Fig.3 Broadcast short popular science videos on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n the publicity screen of traffic bayonet

2.3 自有媒体建设是融合发展的重点

首先,地震科普宣传自有媒体建设要应用网络化信息化方法,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地震科普[3],提升自媒体在社会公众中的话语权;其次,地震科普宣传自有媒体建设要积极推进“融媒”工程,提升自有媒体的科普传播力,做好“互联网+地震科普”。

河北省地震局近两年来举办多种传播活动,重点提升官方微信公众号等自有媒体的科普影响力,做好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主责主业。2019年,联合腾讯大燕网开展“7·28”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通过搭建防震减灾专题、采用微信朋友圈平台播发防震减灾相关科普信息、举办防震减灾小知识答题抽奖等方式,推广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防震减灾知识(见图4、图5)。防震减灾知识有奖竞答累计参与达27万余人次,河北省地震局微信公众号在社交广告(朋友圈)“曝光”次数达176万次。

图4 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社交广告Fig.4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circle of friends social advertising

图5 防震减灾知识微信答题活动Fig.5 WeChat question answering activit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knowledge

2020年“7·28”期间,河北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地震系统政务微信排行榜(省级)中位列第一,通过地震科普宣传自有媒体的强化建设,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传播力不断提升。

3 融合发展的创新启示

中国地震局持续推进防震减灾融媒体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大力实施融媒体建设方案。近期,发展研究中心打造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推出《“十四五”地震人才发展规划解读》图解、《山东省地震局扎实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汤加火山喷发,会造成哪些影响?》等专题文章的融媒体作品。《汤加火山》作品紧跟舆论热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出权威解读;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作品制作生动的小标题:画好“一张蓝图”,打造“两支队伍”,抓好“三个进度”,同时,作品配图、文字长度、篇章结构等都适宜新媒体融合传播“一稿通发”。作品用清晰的思路展示普查工作中的各项举措,为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份“山东样本”。

2022年春节期间,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统一策划,整合融媒体驻地通讯站的宣传内容,统一发布《春节我在岗》系列短视频作品。该系列作品反映地震人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当好守夜人的良好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营造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山东省地震局近年来努力推进“震知卓见”品牌融合发展,融通各新媒体平台整合传播。“震知卓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西瓜视频、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融合传播,借助短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传递地震科普信息、传播地震知识、讲好地震故事,推动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增强地震科普的传播力。

当前,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要筑牢传播内容创作这一根基,传播内容缺乏是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的瓶颈,地震科普宣传的内容创作应适应时代要求、回应社会关切,围绕不同主题形成系列、形成特色;其次,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要在加强自有媒体建设的同时,不断开拓其他新兴传播渠道,实现地震科普信息多种生成、多元播发,形成全链条传播,提升传播能力。

4 结语

地震科普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地震科普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推进地震科普融合传播,推进地震科普自有媒体建设,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科普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一种新型折页式防震锤
科普达人养成记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
科普漫画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