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务思维培养为导向的“会计学(全英)”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2-03-28孙卓苟建华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孙卓 苟建华(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一、“会计学(全英)”课程简介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的公立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外语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在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外语”专业建设的指引下,国际商学院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及旅游管理(全英教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应用技能、英语交流沟通能力的高综合素质国际经管专业人才。“会计学(全英)”是一门面向该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通识课程,承接“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课程,并为后续的“财务管理”等课程奠定基础。“会计学(全英)”课程涵盖了企业会计基本原理及经济业务核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蕴含着培养学生财务思维的教育资源。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重新审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将财务思维培养融入会计知识传授过程。目前,已在2018—2020级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展了3轮以财务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在传递会计专业知识过程中强调学生财务思维的构建和培养,强化专业课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功能。
二、“会计学(全英)”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人才是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各行业对于复合型、国际化、高质量经管人才需求急剧上升。从业者在参与经营决策活动时,必然会涉及到财务问题,并需要其从财务视角分析经营业务。由此可见,具有财务思维的国际化、复合型管理人才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管专业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通常,相关专业会为大二学生开设“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等财务类专业通识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使教育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从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会计学(全英)”课程是实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经济活动、构建财务思维框架,而非仅仅向学生传授较为基础的会计知识与理论。
“会计学(全英)”课程及其知识架构与经济社会运行联系紧密,且具有技术含量高、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方式单一、机械性授课、学生课堂互动性差,这种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混合多种教学理论、教学资源和教学风格,运用多种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与学习评价,实现线上线下师生、生生互动,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教师引导、启发、监督与评价的主体作用。“会计学(全英)”课程如何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系统性与创造性,帮助学生高效获取和应用会计知识、形成财务思维范式,是我们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
浙江外国语学院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全英)”课程教学改革将基于国际化管理人才财务思维培养理念,就如何聚焦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改善教学效果,丰富教师教学理念等要素,采用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法,借助MOOC、SPOC、FCM、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对该课程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非财会类专业的财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三、“会计学(全英)”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重设
通过分析总结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综合考量浙江外国语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人才的社会需求,归纳出国际化管理人才财务思维的概念及构成,并为完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与实施提供依据。
思维是指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就有学者关注财务思维的方式、形成、应用等问题,也有学者将财务思维细化为平衡思维、专业延伸性思维、服务思维、证据链思维、创新性思维、持续学习思维、法律思维等。在信息化转型背景下,财务思维也体现在价值创造思维、质量思维、业财融合思维、战略思维等方面。虽然,学界未就如何定义财务思维达成共识,但不难发现,大多学者均认为财务思维是由多种思维模式和能力共同构成的,其中战略思维、服务思维、法治思维等元素亦是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必备要件。
基于对财务思维的总结与认知,“会计学(全英)”课程教学目标可设定为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应用能力、升华思维范式:在思想层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在知识层面,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使学生构建会计思维框架,具备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常识,为经管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经济管理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能力层面,运用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会计这一经济管理活动;在思维层面,在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强调财务思维培养,提高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理解度,拓宽国际视野,了解我国所处的世界经济环境。
(二)教学内容重构
“会计学(全英)”课程将知识教授、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为以思维培养为中心,教学内容将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授课内容除了教材的内容,还涵盖了与此相关的知识的扩展,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策划设计安排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知识的分享,还包括在此过程中的引导、鼓励、积极性的提示等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重构的基本步骤为:(1)确定该课程财务思维培养的核心要求;(2)依据财务思维要求,确定该思维素养要求所需掌握的能力;(3)根据能力要求,列出为满足该能力要求所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建立“思维-能力-知识”矩阵;(4)根据“思维-能力-知识”矩阵,重构课程知识体系,然后模块化为若干教学单元,确定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针对模块化的教学单元,设计真实的、具有应用价值的一体化项目,并将其任务分解到各个教学单元。
基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和“会计学(全英)”课程的逻辑结构,可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以下模块:模块一:初识企业及其财务报表。通过学习企业、会计等相关概念和基本职能,学生将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活动的关系建立初步认识;通过学习财务报表概念及构成,掌握财务报表及其对财务分析与决策制定的影响,理解报表信息对报表使用者的重要意义。模块二:企业经济活动、会计业务处理及其对报表的影响。通过学习服务型、商务型、生产型企业经济业务特点及其会计处理方法,在理解会计处理基本理念与方法的同时,能够根据企业特点完成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财务报表三者的关系,以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报表信息简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能力。模块三:会计国际化趋势。通过了解全球化形成的环境因素及结果、会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理解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计的使命和责任、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的格局与品格。
(三)教学方案优化
“会计学(全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遵循一定的流程,并明确每一流程的目标与任务、角色与措施,且整个流程应是一个闭环流程,首尾相连,有过程控制、也有结果反馈,有现实学习情况的反映、也有未来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向。具体见图1。
图1 “会计学(全英)”课程混合式教学闭环流程图
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学(全英)”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三个环节。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教学方法贯穿于各环节:线上通过视频的观看、平台作业的完成等手段来完成教学,线下则运用传统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并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案。
1.开课前,学生随机分组,以4—5人为一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完成生生互评等工作。同时,各小组选择一家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基本信息,并下载该企业近三至五年年报作为后续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2.在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课,给课程内容合理设置章节结构。同时,将“会计学(全英)”教学内容基础架构打散并精炼为若干个小知识点,利用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对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并且每段微课内容中穿插习题,检验学生线上学习效果。
3.线下课堂教学时,首先,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经济活动对会计账务处理及企业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其次,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再次,列举较为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总结课程要点;最后,选择适合的财务思维培养视角,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相关经济活动内涵及其对上市公司财报的潜在影响。
4.线上与线下教学完成后,利用网络平台设置课后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检验教学效果;各小组以其选择的上市公司相关经营活动为基础,分析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形成的原因,并分别从企业财务信息内部及外部使用者的角度探究经济决策的依据及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丰富
除了引进原版《会计学》教材及各小组选取的上市公司年报等资料外,融入“会计学(全英)”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主要包括(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宏观、行业层面涉及国家战略的相关经济政策、文件、数据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及国际现实问题,注重培育学生经世济民的品格。(2)引用《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公司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培养学生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3)引入国内外上市公司的经典案例,尤其突出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过程及其对企业后续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影响,让学生从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经济管理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财务思维能力。授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主题,从以上教学资源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并将其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当中。
(五)考评方式双向
为了增加师生双方教学协作与情感、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将学生线上参与、线下表现相结合完成课程评价环节,从而实现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双向评价机制。一方面,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学生成绩由期末成绩(50%)与平时成绩(50%)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的40%由随堂测验、作业等决定;其余由课堂表现、团队合作、自我进步等方面构成,并由自我评价(20%)、组内匿名互评(60%)、教师评价(20%)三部分综合评定,以期使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进而提高其学习热情和效果。另一方面,该课程也将适当展开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可通过教务评教系统接受学生的评审,也可通过学生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参与者的心态综合学生的评审意见,调整与完善课程实施与研发。同时,也可邀请学校“教师教学与发展中心”的教师亲临课堂,以第三方的视角与学生开展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并反馈给教师。
四、“会计学(全英)”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
“会计学(全英)”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的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实践课程思政。授课教师在关注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秉承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以期实现课程价值目标。
第二,帮助学生构建财务思维框架。重新定位“会计学(全英)”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进行重新设计,由以前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转变为培养财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从企业财务整体状况出发,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合理性以及实施效果加以判断,引导学生形成价值创造理念。
第三,优化师生双向教学评价机制。教学团队将平时成绩评价权利交给学生,教师仅影响学生平时成绩的20%,组内互评占比60%,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又能缓解平时成绩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同时,教师也会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学生的评价,并参照评价结果持续改进课程设计与实践。
第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借助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探索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通过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2)运用平台统计功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为平时成绩提供客观依据;(3)结合平台多种互动工具,提高课堂活跃度。同时,教学团队希望从该课程建设入手,不断积累教学资源,探索出具有操作性、示范性的全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