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载水文孕清廉 悠悠水韵沃红土

2022-03-28张爱民

唯实 2022年3期
关键词:泰州

张爱民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文旅集团纪委书记)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江苏省泰州市位于长江闾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三水激荡、交融互生。因水而生,傍水而居,依水而兴,千百年来,这里风调雨顺、安定祥和、人文荟萃,孕育出水样的灵性、水样的文化、水样的廉韵。

一、古城古迹蕴廉意

泰州境内千年凤城河畅意流淌,沿河两岸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和文化景点,续接着亘古不绝的泰州文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有水的地方便有了人,而有人的地方也便有了故事。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凤城河畔,望海听涛处,君子廉心生;以文会友,文会堂前,君子不独乐;明体达用,安定书院,君子德如玉。

巍然一楼,名曰望海。不同时代的先贤登高骋目,俯视遐迩,看澎湃气势,涌出前程似锦之豪情,观广袤无垠,修清廉为政之涵养。“世臣报国孤忠在,欲拟渔矶狎海鸥”,明泰州同知林庭璋为官公正廉明,满怀一腔报国热忱;“凭栏送目常依日,仗剑盟心欲射牛”,明泰州御史张承仁根植于泰,监察八方,忠于职责;“祥风愿拂邗江水,永与多贤咏鲁侯”,清泰州知州施世纶清白自持,摧抑豪猾,革斥贪蠹胥吏……古之名士,胸有猛虎,纵论天下,畅吐壮志豪言于望海楼之上,恪守清正廉洁于内心之中,文字激扬,好似那波涛阵阵,冲击着他们内心的彼岸,彰显他们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群星相聚,人文荟萃。宋天圣年间,滕子京取“以文会友”之义,修筑“文会堂”,泰州“五贤”因此齐聚一堂。除滕子京外,既有“君子不独乐”的范仲淹,也有“岁寒未必输松柏”的富弼;既有“儒风亦悠悠”的胡瑗,亦有“倦游轻势利”的周孟阳。文会堂内,这一位位廉吏把盏迎风、诗词唱和,印照着彼此的思想观念,共同书写了泰州历史上最隽永的清风明月,在民众的记忆里代代相传。

庭堂依旧,花木更盛。宋宝庆年间,在安定书院,一株当年胡瑗手植的银杏树,浸润悠长韵味的儒风,吸纳浩然长存的清气,见证千年泰州的兴衰,它在执着的坚守中硕果累累。书院虽小,而思想甚远。就在这片土地上,胡瑗践行了“合中”“合正”“合法”的为官之道,传达了以法制腐的廉政理念,培育出一批玉洁松贞的大雅君子。水于上善而德心如玉,桃李虽不言,但正因有了廉韵之水的浇灌才更加枝繁叶茂、诗意盎然。

时光如水,洗尽尘世喧嚣,却将一种廉意沉淀在城市的方寸之间。品味其中,一草一木、一石一竹、一河一水,一楼一阁,一屋一迹,都镌刻着城市的记忆。

二、文人清骨正廉风

4000多年前,先民在此播下的文明火种生生不息,成就了泰州在华夏文明史上的精彩篇章。生于斯,长于斯,不断从这片文化沃土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成就了一代代廉吏名士的清正风采。他们如群星闪烁,在中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元1021年,刚入仕途的范仲淹被派至泰州任西溪盐仓监,掌管盐税。泰州作为曾经的国家盐税重镇,独占鳌头,其盐业、盐利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政权的安危。范仲淹在上任后第一时间便深入盐场,视察民情。在亲眼见到海潮入侵后庐舍漂流,百姓流离失所,良田变盐碱地的惨状后,忧心如焚,决定重修捍海堰。在100多华里的海岸线上,他亲临施工一线,筹划指挥,又拿出自己的官俸,用于筑堤。一次在施工过程中突遇飓风,百姓纷纷逃散。范仲淹眼看刚修建的堤堰摇摇欲坠、几欲坍塌,他不顾个人安危,高立于大堰之上,镇定自若,指挥民工齐心抢修,方才使刚修的大堤转危为安。范仲淹为民请命,筑堤抗潮,在泰州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高大的丰碑,人民为了纪念他,故将捍海堰敬称为范公堤。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公元1742年,泰州籍先贤郑板桥走马上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衙役在县衙的门墙上,凿了许多大洞,百姓都可以借这个洞口看到府衙内部的情况。乡人们都十分不解,郑板桥感慨万千地解释道:“出前官恶俗耳。”诸人听后无不暗暗赞叹。在他为政的12年里,不见他身着华服,只着粗衣、踏草鞋,下沉民间,关注民生,赈灾,求粮,与权贵作斗争。而他的上司姚太守见此十分不解,郑板桥赋诗作答:“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眼看耦耕。”即使是上级,郑板桥也是不卑不亢,不与权贵为伍。其一生正气,一举一动尽显文人风骨,为官清廉,亲政爱民,彰显竹石本色。

“仰空号天天不知,吏食瓜饱看蝗飞。”公元1729年,高凤翰在泰州任职盐务管理期间,发生了一次罕见的蝗灾。闻讯后,他心急如焚,迫切寻求解决方案。可新上任的知州却并没有及时组织官员为百姓消灭蝗灾,致使庄稼被毁,百姓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不仅如此,在他忧心于民之际,地方官吏依旧贪逸渎职,看到蝗灾竟无动于衷,甚至仍搜刮民脂。对此,高凤翰十分气恼,愤然写下《捕蝗谣》,对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进行了深刻揭露,对百姓的悲惨生活和走投无路的处境作了真实的描绘,为民疾呼。

穿越历史的长河,有施耐庵讲述的水浒,迸发着泰州人“疾恶如仇,官腐民唾”的万丈豪情;有王艮口授的乡约,彰显着泰州人“兴习礼仪,崇善尚善”的淳朴民风;有梅兰芳飞舞的水袖,展示了泰州人“开拓创新,独领风骚”的艺术风范。尽管历史变迁,沧海桑田,但是诸贤的思想、风貌和著述,仍成为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与世长存。

在这片文脉悠长、崇文重教的土地上,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既是这座城市影响了他们,同时也是他们续写了泰州的廉文化篇章。

三、革命热土育廉心

英雄无言,岁月有声。泰州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城,更是一座英雄之城。这座城市处处流淌着红色的血液,与水共融,滋润着两岸的土壤,形成了独特的泰州红色文化,也孕育了一颗崇廉尚廉之心。

沈毅是泰州地区第一位中共党员,第一位党支部书记,第一位县委书记。1924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沈毅,接受党组织的指派回到泰州,成立了扬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为了践行内心的共产主义思想,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将农民的生计问题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1928年,他在泰兴刁家网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五一”农民暴动,后不幸被捕,被敌人杀害于泰州西郊大校场。年仅28岁的沈毅,于黑暗中在泰兴刁家网点燃的星星之火,使泰州这片红色土地汇聚成燎原之势,引导泰州人民积极投身革命浪潮,让党的组织从此深深扎根,蓬勃成长。心系革命、忠诚于党的他在英勇就义前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他用青春谱写奋斗乐章,用思想武装言行举止,用生命彰显无悔忠诚。

1940年,由陈毅和粟裕领导的一场足以彪炳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册的黄桥战役,轰轰烈烈地打响了。这次战斗军政并用、以少胜多,奠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基础。而“三进泰州”的陈毅在本次战役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陈毅同志为拉拢当时地方实力派鲁苏皖边区游击部队的“二李”(李明扬、李长江),不顾个人安危,单刀赴会,三次来到当时敌伪奸特密布、盗匪黑帮出没的泰州城,在谈判期间恪守原则,严守纪律,面对“橄榄枝”毫不动摇,以其危机前谈笑自若的人格魅力和诱惑前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间影响了“二李”,同时也为双方联合抗日打下坚实基础。

1950年,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奉命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在与美军持续战斗一天一夜后,杨根思率领全排成功击退了美军整整8次进攻,但自身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为了完成自身的革命理想,从战火硝烟中摸爬滚打过来的杨根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不相信”的他抱起最后的一包5公斤炸药,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壮怀激烈,感天动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捧一抔城中热土,能探寻他们曾经踏过的足迹;望一眼城外朝阳,能映射他们曾经眼中的希望;掬一缕城边碧水,能感受他们曾经火热的血液。如今,我们更要赓续红色血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染,在沉甸甸的革命土壤中感悟初心使命,永葆廉洁本色。

“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泰州,这座江、淮、海三水汇聚的城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样也孕育出一颗厚重、严实、向善的清廉之明珠。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和历史的沉淀,这颗明珠一样有着“海纳百川”的深邃,有着“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瑰丽,有着“任他沉在碧波间”的纯洁,三者相融相通,构成了泰州清廉文化之根脉。如今,恰逢盛世,古老的泰州正焕发着青春与活力,筑牢廉洁之基,汲取红色血脉,汇聚清廉之流,打造“幸福水天堂”。

猜你喜欢

泰州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宋艳梅作品
英文目录与摘要(English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光影泰州女摄影家泰州采风作品选登
参天古木引出阴阳数
泰州学案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