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叶圣陶先生的“三步读书法”读《背影》

2022-03-28陈心怡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叶老叶圣陶背影

陈心怡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火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文章以真挚的情感、写实的笔法、素朴而又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背影”本身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2)学生分析。林语堂曾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但在现实教学中,我发现能体味亲情感人至深力量的学生不多,他们与父母,尤其是父亲,是存在隔阂的。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怎样与作品产生共鸣、读懂文字中饱含的深情,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课标分析。“文本细读”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一次全面性、根本性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脱离文本,将语文课堂变成视频欣赏课,或是问题堆砌课。我们应当多些“细嚼慢咽”,去品味语文真正的味道,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表达空间,加深他们对文本的体悟,对作者情感的感同身受。

二、教学步骤

叶圣陶先生在数十年的教学、写作、编辑的经历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读书法。就是对重要的需要精读的书籍或文章,分初读、复读、再读三步进行。而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学习叶老的读书法,将课堂交与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复读、再读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父子间的深厚情感。

(1)读。怎样初读?叶老认为:“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處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初读,即要经过三个环节:求疑、答疑、复核,而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思考。①“差使”“交卸”“赋闲”“迂”“颓唐”“琐屑”等词是什么含义?②“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的“背影”为什么令“我”“最不能忘记”?③“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为何父亲还拿紫毛大衣铺座位?④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父亲为什么这样做?⑤“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里的“聪明”怎么理解?......

通过初读,学生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疑问,部分疑问较为浅显,借助预习提示、书下注释即可解决;部分疑问可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较深,可再次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2)品。怎样复读?叶老的做法是:“又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假如把初读中的自问自答视作条分缕析地钻研,那么,复读中的观其大意,就是站在高处,综合归纳。唯有分析,才能了解文章的细节;唯有归纳,才能对全文的脉络、思路、要点、中心等了如指掌。

①五句话儿。“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②四次背影。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③四次落泪。“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赶紧拭干了泪”“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④三处情感跌宕。送与不送—走与不走—颓唐与惦记。⑤两个聪明。“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⑥一声长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扣住这六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全面。

(3)鉴。“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这是叶老规定的第三步的任务。第一、二步是“钻进去”,第三步是“跳出来”。它的目的是吸收、创新。学懂的内容,要记牢,要体会;对于能改造、创新的,就要下一番研究工夫,使认识不断深化,以转化为自己的成果。

钻进去:①语言: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不失典雅,匀净而又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语言,在欣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越品味越能感受其语言的魅力。②手法:以“背影”为中心选材,详写车站送别情景,着重写了“背影”,其余略写。切入点虽小,却能挖掘出既深且广的意蕴,这样的散文更有艺术性,真正是“形散神聚”。③情感:文中的父子之情是有发展变化的,从暗笑父亲到被“背影”感动的情感突转,从与父亲有隔阂到理解父亲、思念父亲的情感缓转,这种情感历经数年而不衰。

跳出来:经典文本的历史性和当代青少年之间是存在一定隔膜的,在教学时,除了紧扣文本,也需借助一些现代手段。如加入了学生感兴趣的相声演员岳云鹏与其父亲的故事,脍炙人口的《写给父亲的散文诗》等,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 ,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把学生引渡到文本中来,引导他们做出真正有效的体验与评价。课后,布置习作《____的父亲》,尽管学生们的文笔依然稚嫩,但都充满真情实感,是有血有肉的文章。

三、案例反思

教学本课,借鉴了叶圣陶先生的“三步读书法”,贯彻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文本细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情韵,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激活积淀,内化情感,参悟真谛。但在执教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进步的空间,我将其归纳为以下两点。

(1)知人论世。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作品的理解才能更深刻。而在教授本课时,我并未先介绍背景,学生又缺乏“知人论世”的自学理念,这给文本的解读制造了障碍。

(2)细读≠割裂。叶圣陶先生的“三步读书法”着重“细读文本”,但这种阅读绝不是仅强调逐字逐句地、断章取义式地读,将文本强盗式的割裂开,而是从文本入手,整体地感悟其中蕴藏的力量。部分学生太过于追求细枝末节,而未站在全文的高度上去把握作者的心声。

猜你喜欢

叶老叶圣陶背影
主题:背影里的爱
霜的工作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背影
燕子,住下吧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背影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