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狙击手》:让“最冷的枪”铭记“最热的血”

2022-03-28汤圆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侦察兵狙击手张艺谋

汤圆

北风萧瑟,大地白茫茫一片。间断响起的冷枪声,一次次把影院里观众的肾上腺素直逼出来。这个春节档,两部反映抗美援朝的影片表现都引人瞩目。都是主旋律大片,但相比于徐克掌镜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用大场面赢得票房,张艺谋、张末父女导演的《狙击手》用更小的切口、更为克制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同样扣人心弦的小规模战斗故事,在上映初期排片遇冷的情况下,凭借口碑“后发制人”。

《狙击手》的背景设置在1952年冬至1953年初,在此前的1951年5月2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提出对敌打小歼灭战的思想,将其方针形象地比喻为“零敲牛皮糖”。

毛泽东在战略思想上的转变为志愿军之后开展“冷枪冷炮”运动提供了战略指导方针。所谓“冷枪冷炮”运动,就是志愿军向联合国军发起的低强度密集狙击战。

1952年年初,驻守朝鲜前线中段金化地区的志愿军第26军第230团组织全团特等射手,在前沿阵地开展“打活靶”竞赛,以29发子弹毙伤敌军14人。志愿军总部随即推广该团的经验,并于1952年1月29日发出指示:“在与敌对峙状态中,对敌之小群目标及一般目标,每日指定值班的轻重机枪不失时机地寻求射击,对于单个目标也应组织值班的特等射(狙击)手专门寻求射击目标,这将给敌人甚大杀伤……我们坚决反对认为步枪在近代战争中已是落伍兵器的说法。”从此,志愿军的狙击手们开始在各个前线涌现并活跃。

电影的主角是章宇饰演的班长刘文武所带领的“狙击五班”战士们。故事中狙击五班因枪法过人被敌军列为重点目标,敌方组建起一支精英狙击小队,以一名负伤志愿军侦察兵亮亮为诱饵,设伏诱杀狙击五班。狙击五班则接到上级任务,必须救出侦察兵。

电影聚焦于这样一场遭遇战,全片多半时间都发生在一片无名山坡上,通过双方紧张的狙击对决营造出战争的残酷。电影在这场成人间雪白血红的厮杀中,放入了一名朝鲜儿童的角色。有人说,“那个儿童就是弱小的朝鲜的化身,夹在中美之间,被中国保护和信任,被美国引诱和欺骗。”

事实上,比起《狙击手》,影片原名《最冷的枪》也许更为贴切一些。当时我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规狙击手,狙击手都是以行动来划分,并不以是否采用专用装备来进行区分。那时候队伍里百步穿杨的高手都被称为“特等射手”“神枪手”。

就像电影里美军所展现的那样,现代狙击手通常使用专业狙击枪和观瞄设备。志愿军这边的神射手却与对手装备悬殊,个个使着没有瞄准镜的普通步枪。电影中,整个狙击五班只有班长刘文武配备了一支望远镜,其余队员则用班长教授的土办法:以磨得反光的锅勺作为辅助狙击的工具。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从1952年5月至1953年7月停战,我军培养出成千上万名特等射手。其中佼佼者更有用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的张桃芳,发射206发子弹命中203发的邹习祥。据统计,整个“冷枪冷炮”运动共毙伤敌人5.2万余人,一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狙击作战的最大战果。这样的战果是集体力量的呈现,电影里的狙击五班便是这些神枪手的提炼和缩影,让“最冷的枪”铭记了“最热的血”。

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要尊重每一個生命”。《狙击手》中,每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几乎都宣告着一名角色的死亡。无论是身负重伤也要传递重要情报的侦察兵,还是临死前为刚出生孩子取名“铁板”的战士胖墩,抑或是在瞬息间的较量中被击穿眉心的美军士兵,每一位志愿军和美军战士的死亡都被细致地刻画出来。

《狙击手》在营造真实性、体现战争残酷性上虽然比起一些“神剧”做得较好,却并非没有瑕疵。全片本来用尽量冷静的方式描述了遭遇战中双方精彩的战术对抗,却仍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俗套的煽情桥段,如战士身中数枪后向前冲锋自爆。对于一部严峻肃杀的狙击战电影,这样的情节无疑有些令人出戏。

值得一提的是,与《狙击手》上映几乎同期、也备受关注的是2月4日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作为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表示:“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句‘把青春献给祖国’不是随便讲的一句话。几十万人为抗美援朝这场伟大的战争付出了生命,才有了我们今天,也才有了今年冬奥会在北京的召开。”

猜你喜欢

侦察兵狙击手张艺谋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狙击手普京”
手持CS/LR4 7.62mm狙击步枪的警察狙击手
草是春天的侦察兵
技术指标选股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张艺谋的抠门
侦察兵
张艺谋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