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兄弟的奇缘
2022-03-28王英琦
王英琦
碧波荡漾的英吉利海峡,有一片侏罗纪时代留下的美丽神奇景观,坐落着一个叫波特兰的小镇。小镇是个连陆岛,地质地貌奇异丰饶。不仅有层峦叠嶂的岩石海礁,还有大片动植物群落,栖息着众多候鸟、海鸟……
本文的主人公之一——本·盖伦,就生长在这个温馨幽远如伊甸园般的海岛上。
少年时代的本就显现出超强的运动才能。攀岩、拳击、皮划艇……样样精通,无出其右。年复一年,在与小伙伴奋勇攀登和扬桨击浪中,磨砺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品格。
波特兰不仅是个旅游胜地,还是个非凡之岛。这里曾经是二战诺曼底登陆的主要集结地。本在幼年时就常听祖父讲关于诺曼底的种种传奇故事。如今,那些为自由而战、牺牲于波特兰的盟军士兵,都化为巍峨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小岛上,成为岛民的守护神。
本不仅对祖父讲的那些二战故事心驰神往,还对母亲讲的有关大姨的英雄事迹感铭至深。本的大姨是一名记者,也是一个罕见的有着正义感和献身精神的传奇女性。20世纪90年代,英国反政府武装爱尔兰共和军,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爆炸、暗杀等暴力活动。本的姑姑因暗中采访并将该组织的高层名单及活动信息公布于众,激怒了该组织,最终惨遭杀害。英国民众为了纪念她的爱国义举,还专门拍了一部传记电影。
本长到十六岁,成为一个精壮的小伙子时,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服役于英国最精锐的野战军。高强度的训练、严格的军营管理,使他很快从精神到气质,都符合一个职业军人的标准。不仅如此,他的聪颖和过人的运动天赋,也使得他在一干新兵中崭露头角,并很快得到上司的青睐。入伍不久,他就被选拔进高等军校,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有关现代战争的学习和深造。
从军校毕业后,本被派往英属驻德部队,并到各国执行维和反恐任务。他先后当过侦察兵、狙击兵、火炮兵,去过加拿大、奥地利、丹麦、荷兰、波兰、爱沙尼亚、阿联酋、肯尼亚、伯利兹、伊拉克、阿富汗……
在阿富汗执行反恐维和任务时,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残酷,都超乎他的想象。严冬,在寒风刺骨的低温下出操训练;盛夏,在蚊虫扑面的旷野安营扎寨……神经高度紧绷,随时面临死亡。有一天,营地外突然来了位一脸剽悍的当地人,那人怒吼着要往军营闯,大家乱作一团,拦也拦不住。情急之下,素有“军中魔术师”之称的本,以特有的灵敏和应变力,安抚住了这个狂怒的家伙,并且通过手势和表情,很快判断出他是因儿子被无人机炸死,来寻仇的。本真诚而艰难地连比画带说,终于让对方相信他找错了对象,炸死他儿子的,不是英国人,而是美国人。事后,本才知道,倘若那天不能拦住这个家伙,晚上他就会用火箭筒袭击他们的军营。
这还不算是最恐怖的,最让本终生难忘的是某次执行营救任务,有位战友一不留神踩到了地雷,同去的战友十死九伤,本的双腿膝盖也被炸伤……
或许,正因为类似的酷厉考验太多,太让人难忘,所以,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祈愿,对生命的珍爱,成为本此后矢志不渝的信念和人生追求。
漫長的八年军旅生涯结束后,本重返故乡,当起了警察。故乡的海礁、候鸟、薰衣草,远古的侏罗纪公园、儿时攀援的岩崖、纵情嬉乐的动植物天堂……一切仍美美的、妥妥的,悠然安在。只是,对于本这个历经太多磨难和传奇的年轻人来说,故乡的唯美和纯净,已难以挽留他狂野的情怀和宏大的浪漫。很快他就不能容忍警察职业的无聊和寡淡,想要独自去闯荡世界了。
一天,不经意间他看到一则广告,中国北京一家培训机构正在全球招募英籍教师。他的心不由得一颤!中国,那是他向往已久的东方神秘古国!当年本的祖父就曾在英国驻港部队服过役,对中国感情很深,印象很好,他希望本将来也能去中国看看。
对,就去中国!本立即变卖掉简约家当,背包一打,便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应聘至这家培训机构。经过为期六个月的培训,本被分配到安徽合肥的分公司。
从此,本满心喜悦地开始了他的新职业。业余时间,他遍游徽山皖水,也常去一些拳击馆和健身房,结识了一批中国朋友,也认识了一个叫西西的姑娘。
西西与本是同事。这个白净圆脸姑娘的真诚和热心,打动了本那颗独在异国的飘泊之心。两人日久生情,很快成为恋人,婚后有了一个长相酷似本的女儿。
走笔至此,另一位主人公即将与本相识,展开本在异国路径上的全新半径,他就是与本同是八零后、同住一个生活小区,名叫王大可的年轻人。
本的人生,倘若高度概括,可归纳为四个字:传奇丰富。王大可的人生,倘若抽象定义,也可总结为四个字:折腾冒险。他们的共同点是不甘平庸,富于冒险精神,都是运动达人,又都不是省油的灯。
有别于本少时的爱攀登划水,王大可小时候是个顽泼的大杂家,运动才华也十分了得。小学时他就因秀车技,上过电视台的专访节目,跳高、跳远、短跑等都达到极高的水平。出国留学后,他又爱上了山地自行车、冲浪、滑板等极限运动。
相对于本的军人情结和英雄家族,王大可的父母是“双高”:高知、高干。他的爷爷曾“一主三刊”,长期担任《散文选刊》《莽原》《奔流》杂志的主编。从小到大,王大可的爷爷都以中华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启蒙他,并将《易经》中的硬核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写下来,送给他作为座右铭。
王大可从小就极具个性,独立思考和看待事物的能力远超同龄人。在他十岁时,母亲的一位朋友来家做客,在听完他跟母亲的一番唇枪舌剑后大惊失色:这哪是一小孩?这是一小苏格拉底!
可惜这个“小苏格拉底”的整个青少年时期较之同龄人,对物质的追求,对精致生活的向往,更焦渴迷顿。与家人的对立疏远情绪,也更严重,精神痛苦也更深刻。
留学回国后,王大可先后在报社、银行工作过,也曾在政府公开考试、招聘组建的乡村振兴公司拔得头筹,当过一线部长,然而这些工作他最终都一一辞职了。“我需要什么?我能干什么?怎样才算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我的情感和能力能通向它吗?”这些类似终极追问的人生哲题,曾长久地拷问着王大可……
2019年,一场天降新冠大疫,不仅将王大可的认知理念拉向对生命的珍视,还让他与本结缘。
一天傍晚,他正在小区散步,忽见路边立了个牌子:免费教拳,请扫二维码。他心下一动,立即扫码,当晚就见到了教拳人——本。本教拳时的旁若无人、专业执着,深深吸引了王大可,给因辞职、疫情、苦读宅家的他,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而王大可的干练、热情有度、真率幽默、一口流利的英语、对拳击的领悟力、体能上的爆发力等,也让本印象深刻,异常欣喜。
至此,一个来自欧罗巴,具有典型海洋文化气息的年轻人,与另一个来自亚细亚,具有中华文明涵养的年轻人神奇地走到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兄弟情缘。
春天,他们去附近的大蜀山爬山跑步,畅谈人生理想;夏季,他们去巢湖边露宿野营,搭起帐篷,支起炊具,升篝火,烤野味;深秋,他们远游到江淮腹地的崇山峻岭,去亲近万物生命,吸取大自然能量……
他们会细数各种动植物的品类与品性,探讨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有时,两位年轻人互杠互怼起来,还会怒发冲冠,也趣味横生。王大可常常惊异于本过人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求生技能。本可以在谈笑间识别所有动植物的学名及特点,能说出几十种蜘蛛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即便是爬一座小山丘或是去一个陌生地,他都要“全武行”地背上随身军用背包。包内打火石、绳索、绷带……各种救生工具,一应俱全。他甚至为他们的住宅小区设计规划了好几套灾难来临时的应急、逃生方案和路线。本对生命超认真的态度,深深感染了王大可。同时,一个逐渐清晰强烈的愿望冒出他的心头:能否打造一个将运动、爱好、开发生命潜能贯穿于一线的运动空间,开发一个对他俩也对其他人的生命都有益的项目?
心有灵犀不点通。王大可所想的也正是本想做的。说干就干,2021年的夏秋两季,两人蹄不点地,克服万难,先后解决了资金、选址、装修、人员配备等诸多问题,成功打造了个“H·B运动空间”的主题项目——一个集专业功能训练和格斗训练一体化的多功能运动馆,并正式挂牌营业。
尽管面临冬季,面临疫情,开馆运营会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兄弟俩仍是信心满满。他们坚信,后疫情时代,人们急需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和生命力。未來大健康的中国,急需的就是他们这样的运动达人,最令人欣慰的是,在艰辛创业的过程中,兄弟俩不仅初步完成心中所愿,彼此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他们深知彼此:赚钱养家,绝不是目的与梦想,全面开发自身及一切人的生命潜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与终极使命。
〔责任编辑 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