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棒和计数器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2022-03-28张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张丽

摘要: 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成了学生掌握算理、形成算法的桥梁和纽带,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已经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操作表象。而视频作业调动了孩子们的触觉,视觉,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所期待的数感、抽象思维、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建模等,就在这简单的摆一摆,讲一讲中已经悄然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摆一摆  拨一拨  操作能力 思维能力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因此,教材在编写上很明显地突出了这一特征,小棒和计数器教学是从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开始,小棒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结束,而计数器一直使用到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在教学“自然数的认识”这一模块中,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实物、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讲一讲来进行学习。因为数的组成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20以内加减法是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百以内加减法又是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尝试布置视频作业。在教学2、3、4、5的组成时,我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组织语言,比如: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让孩子们回家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负责把孩子讲解的过程录下来,然后通过微信群或者钉钉进行交流学习。

这样的视频作业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欢。第一,当孩子自信满满,边摆边讲的时候,获得的是家长的赞许和鼓励,特别是讲得好的学生,家长在第一时间会发到群里进行展示,而讲得不太好的孩子,会一遍一遍地组织语言,一遍一遍地录制视频,直到满意为止。第二,我们不可否认,视频作业调动了孩子们的触觉,视觉,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序思维也开始生根发芽。我们所期待的数感、抽象思维、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建模等,就在这简单的摆一摆,讲一讲中已经悄然形成。第三,发挥了家长積极主动的作用,学习不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老师,孩子,家长共同协作的过程。

用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成了学生掌握算理,形成算法的桥梁和纽带,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已经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操作表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我们地处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有快有慢,如何不让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一直是我们在探讨的话题。

例如:我在教学十几减9的时候,重点是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难点是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掌握的如何,是不是所有的学生真正理解,课堂上我们只能抽查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利用视频作业,让孩子在家用小棒摆一摆,讲一讲,重现课堂上老师引导的破十法,平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以15-9为例,15呈现的形式是1捆和5根小棒,减9,就是拿走9根或者去掉9根小棒,一种摆法对应一种算法,也对应一种思路。学生一般会出现这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减去了5根,没有了单根的怎么办,这就需要拆开一捆,变成了10根,然后再减去4根,最后留下了6根小棒,结果就是6,这种方法叫平十法。第二种情况就是学生发现5根不够减9根,不够的办法只有拆开一捆,一捆里有10根,拿走9根,留下1根小棒与原有的5根合起来就是6根,这种方法叫破十法。第三种情况就是当发现5根不够减9根时,拆开一捆与原有的5根合起来15根,把这15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9根,一部分6根,所以减9得6,也可以理解为9+6=15,所以15-9=6,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理解几种算法就讲几种算法。听着孩子们清晰简洁的表达,看着孩子们有条不紊地摆放,就知道,孩子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也在一点一点中提高。

三、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课堂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的主阵地。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素材进行数学运算,形成数学感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感”,是一种动态的数学学习活动。我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为例:教材呈现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学生以这个情景为主题,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当然,我们先学习加法,可以让学生提一些加法问题。比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接下来我们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要达到这个学习目标,是离不开小棒和计数器的。例如:在教学“35 +37”列竖式计算时,借助学具和已有学习经验,探究算“35+37”。

(1)尝试计算。分组讨论,可以利用身边学具写出思考过程。(为学生提供小棒、计数器。)

(2)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利用小棒计算:先摆出3捆和5根,再摆出3捆和7根。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把12根里的10根捆起来又成1捆,3捆加3捆再加1捆是7捆。7捆就是70根,70根和2根相加是72根。

利用计数器计算:先拨出35,再拨出37。5加7是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添1个珠子,十位上是30+ 30+10=70,个位上是2个珠子,合起来是72。

竖式计算: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提示:相同数位要对齐。师:从哪一位加起?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么写呢?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就容易得多了。

数学不是只靠老师教的,能力也不是教师单方面所培养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高的。小棒和计数器是小学生入学最先接触到的两种学具,也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的最多的学具,是低年级学生掌握加减算理,建立数的概念,形成对数的认知的必须学具,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国友《小棒和计数器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2)谭劲《小学特色科技教育体系探索与创新》[J].创新人才教育2015 (4)

(3)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让科学制作成为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载体
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