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03-28董建国

当代党员 2022年2期
关键词:碳达峰营商经济

董建国

2021年12月20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梳理2022年经济工作思路,既阐释经济工作“怎么看”又明确“怎么干”的问题,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正视困难挑战,既谋划发展方向又提出务实举措,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鼓舞了信心、增强了动力。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2020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注重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注重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注重推动规划、政策、项目落地落实,注重抓好统筹协调,有力有效应对多重困难挑战,经济恢复态势更加稳健,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中求进、难中求成、进中提质。2021年全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6.5%、20.3%和24%,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建党一百周年激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得益于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众志成城和拼搏奋进,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辩证看待当下宏观形势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当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稳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机遇与挑战交织共振,机遇大于挑战。从发展环境看,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大规模减税降费、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等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效应继续显现,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战略机遇看,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新定位,以及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系列试点示范任务,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强大动力。从内生动力看,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双突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创新引领趋势明显,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助企纾困17条”等系列惠企政策,2021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6家,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全力抓好今年经济工作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需要进一步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是抓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大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化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聚焦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现代化国际都市这5个共建领域,加快推动28个近期合作事项落地。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160个重大项目,加快项目投资放量。深入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落实《建立健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的实施意见》、三个片区建设行动方案和支持政策,推动“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

三是持续用力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涉及我市重大工程和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532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项目接续实施。加大“两新一重”项目投资力度,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投资放量,加快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城市老旧管网更新等项目建设。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建设资金筹集力度。

四是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抓好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结合贯彻落实国家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时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推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事项化、清单化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有效承接国家下放或授权的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狠抓落实,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五是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系统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全市碳达峰碳中和“1+2+6+N”政策体系,加快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物流、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完善投资、财政、金融、税收、统计核算等政策措施,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支撑保障体系。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健全节能审查制度,加快形成节能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加强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

六是保粮食能源安全。发挥牵头作用,确保粮食安全实行党政同责,用好地方储备粮与中央储备粮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完善煤电油气保供机制,加快“外电入渝”项目建设进度,建立以川电、疆电为主,三峡电、藏电等为补充的“外电入渝”多元化格局,为中长期能源保供提供有力支撐。

七是持续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全力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谋划实施2022年度15件重点民生实事,引导更多资源和力量投入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积极研究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举措,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作者系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猜你喜欢

碳达峰营商经济
碳中和·碳达峰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