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2022-03-27林远征

当代党员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农村基层集体经济

林远征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其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全局和乡村振兴的成败。因此,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农村改革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在全面从严治黨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离中央部署、市委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

组织架构不够优化,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力和组织力。在组织架构体系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分布随着自然村数量的减少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合并调整,但合并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平均覆盖和辐射的地理范围变大,使得一些党组织活动开展不便,作用发挥受到影响。

在组织成员结构上,党员队伍缺乏新鲜血液。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且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农村新发展党员相对较少,队伍年龄结构青黄不接,后备队伍缺乏新鲜血液,少数基层党组织出现青年党员难找、支部书记难选、党员教育难做、普通党员作用难发挥的“四难”问题。

经济基础不够雄厚,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行动力。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较为突出的背景下,资本纷纷投向城镇以便获取更大利益,导致了农业的衰退和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经济的薄弱使得服务群众的资源和手段相对匮乏,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基础不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权威性下降,这日益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的最大制约因素。

文化资源不够优质,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伴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些优质的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正在被遗忘或消失。乡土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图式逐渐变更,村落共同体作用逐渐弱化。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协同性不足,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部分存在与农民文化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可采用和借鉴的优质文化资源较少,村党组织开展的活动缺乏感染力,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吸引力降低。

社会基础不够优良,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随着村落的不断发展演变,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号召力、影响力逐渐下降,农村治理表现出一定的失序状态。同时,乡村公共性的不断衰落,使得农民的个体化意识不断增强,对农村公共事务的关注日趋减少。乡村社会出现的这些不良因素,若不加以引导和纠正,必将削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性,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当今农村社会变化的特点和趋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核心目标,定向发力,综合施策。

以优化组织架构体系为前提,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一是要以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重,进一步构建全覆盖的乡村组织架构体系。一方面,在乡村偏远地带更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对农村全覆盖;另一方面,针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全面排查,“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落实整顿措施。二是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首先,持续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扩大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选拔视野,注重从外出务工、经商、退伍军人、本土大学生中培养人才队伍。其次,建设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党员政治立场坚定,加强对农村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确保农村党员队伍质量稳步提升。最后,健全完善农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农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各项政策举措,实现村干部待遇动态增长,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切实提高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

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优化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一方面,健全区县党委统一领导,组织、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统筹推进,乡镇和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法人治理、收益分配、监督管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奖励等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积极引导生产要素与农村产业结构融合。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抓住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市场化发展;另一方面,扩大农村集体资产参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突出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民富村强。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监督功能,用好资本这把“双刃剑”。要警惕资本力量对乡村党组织、村委会、乡村集体经济以及其他乡村社会力量的渗透,防止农村社会发展的“内卷化”。

以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文化基础。一是对乡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发挥农民尤其是党员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从退休村干部、农村教师、农村传统艺人中培育出一批本土文化人才,形成内生型农村文化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推进农村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民的文化需求为核心,创新文化供给方式。三是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阵地的管理,增添农民所需的文化书籍,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同时也支持志愿者协会、义工队等社团组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力量。

以有效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为突破口,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社会基础。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处理好村“两委”关系,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结构来加强党在农村社会的领导权威。二是聚焦村民自治组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首先,完善自治。积极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新乡贤的作用,提高自治组织的整体素质。其次,强化法治。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益。最后,促进德治。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借助农村“熟人”社会优势,培育具有共同归属感的乡村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凝聚起向上、崇善的强大力量,从而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

(作者系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乡镇建设处处长)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农村基层集体经济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