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特点与使用建议

2022-03-27张芸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著内容教材

张芸

2016年,部编版语文教材正式普及应用,在该版本的教材中,写作板块独具特色,笔者以此为研究对象,对该板块的编写特点进行归纳,以便提高教材的利用效率。另外,笔者提出了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建议,期待在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方面能够给广大同仁以参考。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特点

(一)写作单元独立存在

1.写作主题和阅读主题联系紧密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属于重要内容,部编版教材对写作内容独立编排,凸显了写作的重要性。同时,写作和阅读紧密相连,将语文要素、人文话题融合在一起,侧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培养,重视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内容为“变化的社会”,利用新闻作品,让学生了解首届“诺奖”颁发场景信息,并将单元写作任务设定为“新闻写作”,教师对作业的统一性有明确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方向。每个学生可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整理素材,写出新闻,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完成新闻特写。两项任务涵盖教材中所给的新闻题材,能够让学生深化对新闻的理解。

“生活的记忆”单元主要是将藤野先生、居里夫人、列夫托尔斯泰等作为传记描写对象,对于人物生平、人物品质进行介绍。单元写作主题设定为“学写传记”,要求学生学习阅读内容以后能够为自己、为他人写传记,写作过程重点刻画人物语言、记叙相关事件,使传记内容生动形象。

“山川美景”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小品文,向学生呈现山河秀美之景,感受作者传达的情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所以本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景物描写”,学生可以选择“四季景色”“窗外景色”“校园一角”等进行描写,并联系阅读内容,进行写作训练。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借鉴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感知实际生活,表达自身感想。

“情感哲思”单元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回忆性散文,《白杨礼赞》是一篇寄意于物的散文,还有《昆明的雨》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散文。阅读以上文章之时,需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并尝试创作同类型的作品。

“文明的印记”这个单元是利用说明方法向学生呈现建筑领域、绘画艺术、园林方面取得的成就,像《蝉》这篇课文揭示的就是自然奥秘,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其严谨的思维。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说明事物抓特征”,就是要引领学生合理运用说明方法,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述,教会学生写作说明文。

2.训练内容具有“双主线”特征

部编版教材文体训练的编写具有双主线特征。七年级教材写作单元是以“记叙文”写作为主,从记人、记事、写景多项内容展开,主要运用记叙、抒情等方式进行写作。八年级教材的编写注重夯实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基础,还增加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训练内容。其中说明文写作以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多项内容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应用文训练大多安排在活动探究部分,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能够写常见的邀请函、演讲稿和评议表等应用文。九年级教材则侧重于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点,在写作过程中明确观点,选择典型的论据,进行合理的论证,教材编排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

单项训练主要是借助缩写、改写和扩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中,缩写是要求学生对内容进行概括,把握不同文体的缩写重点,小说应保留重点情节,说明文需保留定义概念,议论文需将论证思路、主要观点保留下来。

(二)写作训练贯穿全书

从部编版教材的写作板块编写内容来看,写作训练可谓贯穿全书。在阅读内容中包括写作训练,在综合性学习内容中同样包含写作训练,在名著导读中也可寻找到写作训练的踪迹。

首先,在阅读中开展写作训练,常见的方式是进行随文练习,运用读写结合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如,在学完《狼》这篇文言文以后,要求学生改写这个故事,写成白话故事。学生在写作之前,需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故事情节,并发挥合理想象,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生动描绘,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形成联动。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当中开展写作训练。这里的训练形式极为多样,有的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有的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内容极具综合性和挑战性。合作任务通过诗集、剧本、宣传稿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立任务大多是话题作文或者演讲稿,侧重于学生素材积累、素材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学生依托综合性活动,可借助“资料夹”中的信息,或者利用日常积累的素材,完成写作任务。例如,在写“人无信不立”时,深入了解“诚信”二字的内涵,可利用教材中的补白内容,或通过收集素材的方式完成写作。由此可见,丰富多样的写作训练主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灵活多变的写作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在名著导读中开展写作训练。名著导读模块内容涵盖阅读指导、读书方法、阅读推荐和专题探究多个方面。写作训练大多集中在“专题探究”中,和其它写作训练形式相比,名著导读的写作训练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完成所学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才能完成写作任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与此同时,写作要求学生基于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发表观点,因此,阅读不可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比如,在读完《儒林外史》以后,写一篇议论文,探讨“其中讽刺艺术的运用”。要完成该写作任务,学生必然要对作品当中的讽刺内容有直观的感受,然后研究讽刺艺术的特点,融入自身的感受,借助前人的点评,根据教师给出的支架,完成写作。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建议

(一)根据单元特点,完成教学

为了用好部编版教材开展写作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写作单元教学目标,树立整体教学观念,按照单元内容的逻辑顺序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比如,七年级写作教学需重视记叙文写作训练,突出人物的特点,教师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让学生有条理记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选材方法,明确写作思路,突出文章中心,以简洁的语言进行写作。

同时,文体训练也是教材写作板块所特有的亮点。教师应把握不同年级学生文体训练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训练:七年级重点训练记叙文,八年级重点训练应用文、说明文,九年级重点训练议论文。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文体训练内容的渗透,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完成对应文体的训练。

教学记叙文时,需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对记叙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设计写作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从具体某句话开始,到特定片段,再到整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会筛选优质的写作素材,描绘事件。

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清晰说明,并使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进行介绍,明确说明对象。应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源,获取数据信息,通过信息整理,感受说明文具有的科学性特点。

教学议论文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议论文“三要素”,能够在具体写作情境中,明确论点,关联论据,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应用实例使他人信服,使用事实或道理论据对观点进行深刻阐述、论述,绘制思维导图,搭建写作框架,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能够及时整理并加工社会当中的热点话题,变成自己的写作资源。

(二)整合教材资源,随文训练

考虑到部编版教材编写有了新的变化,既有独立写作教学模块,也在阅读当中滲透写作训练内容,注重读写相结合。因此,为了高效利用教材内容,教师应整合阅读内容和相关资源开展写作训练,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先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掌握文章行文思路,明确其结构层次特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从写作背景入手,分析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语言表达、文体技巧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对文章进行高效阅读。

第二,感悟文章内容。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指引学生思考阅读内容,将阅读流程向写作流程转化,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重点思考文章结构是否可以发生变化?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要求学生补充回答,上述问题的设计旨在启发学生思考,使其思想发生碰撞。感悟阶段也是蓄积力量的过程,能够为学生的写作输出奠定基础。

第三,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模仿是学生初步展开写作的阶段,基于其对文章的理解,尝试模仿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或者表现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进行指导,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其改正。

第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读写结合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中习得的写作方法,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而是可以根据不同选材,灵活设计文章结构,抒发自己的情感。但要实现写作创新,学生需要经历阅读、感悟和模仿等系统性训练。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寻找写作实践的切入点。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指导他们在阅读后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学习《古代诗歌四首》以后,笔者为学生布置“改编《观沧海》”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将诗歌写成白话散文,参考《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等散文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写作时,就需要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并把握《观沧海》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此类写作不局限于单一化的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写作实践。

(三)依托名著导读,提高素养

名著导读是教材中特殊的写作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导读内容为学生提供名著整本书的学习资源,可启发学生深入感受文本,形成深度思维。

学生在阅读名著阶段,需要将书“读薄”,之后细致品味,最后将书“读厚”。所谓“读薄”就是指导学生利用速读、跳读或者阅读的方式,将名著中的重点信息提取出来,按照文章框架全面梳理,掌握写作思路。“读厚”就是对文章情节进行概括,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明确记事要求,在进行写作之前,能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例如,在进行《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三戏唐三藏”和“恨逐美猴王”等章节,要求学生对内容进行缩写,利用简洁的语言,抓住文章的细节,将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保留下来。

指导学生将名著“读薄”的时候,可将名著划分专题,寻找不同专题内容关联,探寻写作的可鉴之法。比如,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作品时,教师可设置专题“鲁迅笔下女性人物”,要求学生对比阅读《锁记》《阿长与山海经》等,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突出写作技巧等。他在描写“长妈妈”时,串联了多个事件,包括谋害隐鼠、吃福橘、睡大字、买《山海经》等。买《山海经》的内容为详写,其余故事为略写,通过详略得当的描写,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此外,在刻画“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将该人物的心术不正和自私自利刻画得淋漓尽致。

指导学生将名著“读薄”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也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将书“读厚”则侧重于对其写作思维的培养、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价值观方面的培育。巧妙将名著资源和写作教学相融合,以名著丰富的内容,充实学生的头脑。所以,教师需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朝花夕拾》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设置“童年越百年”主题阅读任务,将“鲁迅童年”与“学生童年”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推荐阅读《二十四孝图》《鉴略》和《山海经》等,这些作品对鲁迅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然后教师将《朝花夕拾》引入课堂,引领学生跨越时空,近距离接触童年时期的鲁迅。以上引导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因此,在写作教学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事件有充分的了解,对名著中的材料进行加工,转变为写作素材,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阅读感悟,使用读书笔记、评价笔记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还可摘录名著中的好词好句,从作者角度出发,与之进行心灵对话。

猜你喜欢

名著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