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油鸡林下散养模式
2022-03-27王昌青,王海宏
王昌青,王海宏
摘要:本文以北京油鸡养殖为例,介绍了北京油鸡林下散养模式,此模式同样适合土鸡散养。文中着重介绍了生态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和技术,通过林下散养、种养结合,促进养鸡产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北京油鸡;林下散养;养殖模式;关键环节
2015年国家林业局制定《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014—2020年)》以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林下养殖将林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形成林业和畜牧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模式,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1],其中在养殖方案选择方面,我国以林下养鸡最为普遍,这与胡继宽[2]构建的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林下养殖决策模型检验结果一致,这表明林下养鸡的普及是我国各地区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内在选择结果,林下养鸡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3]。
1 北京油鸡养殖模式及现状
北京现有经济林果面积达230多万亩,平原造林100万余亩,林地果园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林下经济模式的建立是政府和科技界关注的热点。健康安全高档的鸡肉蛋产品是提高人民生活的必需。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自1972年以来,从民间收集北京油鸡品种,持续开展了北京油鸡的保护和提纯复壮。1999年畜牧所成立油鸡研究开发中心,專门围绕这一品种开展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近些年,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北京油鸡的品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种质特性挖掘也取得了一定进展,2005年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北京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与此同时北京油鸡商品雏鸡质量逐年提升,其知名度逐步扩大,养殖区域和规模都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少数几个省份外,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都有油鸡的养殖企业或者养殖户,数量超过70多家。
北京油鸡养殖模式大致三种:①笼养(阶梯笼养和叠层笼养);②平养(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③放养(林地放养和果园放养)。目前正在示范推广的是林-草-鸡林地生态种养复合体模式:充分利用林间土地资源,选择适宜的草种建立林间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将草作为鸡的青绿饲料,辅助配合精料饲喂,实施低密度分区生态放养,可在节约饲料成本的同时提高鸡的饲料营养水平、鸡的肉蛋品质和抵御疾病能力。这种种植、养殖结合发展的模式不仅可改良土壤结构,持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园区小气候环境,促进树木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也有利于生产无公害、优质安全的鸡肉蛋产品。一方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林地收入,另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高档散养家禽产品的需求。种草轮牧,有效解决了局部过牧问题,而且打造了良好的林地景观。种养结合,实现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北京油鸡产业绿色发展。
2 北京油鸡林下小群分散饲养方式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
2.1饲养密度
取决于饲养鸡的品种、生长期、鸡舍的温度、饮水和采食空间、饲养方式以及通风能力。参考合理密度:地面平养0—4周龄饲养密度为20~25只/m2;5—8周龄10~12只m2,网上饲养比地面平养可增加50%,笼养比地面平养增加约1倍。料位:0—6周龄,料槽4cm/只鸡,40~50只鸡/料桶,每只鸡占的水槽位置是1.5cm,乳头饮水器:8~12只鸡/乳头。
2.2鸡舍
根据退耕还林地的主要树种、间距、郁闭度等情况,设计小型鸡舍;鸡舍舍内面积12m2,舍外配套建设12m2围栏,每个鸡舍拥有林地面积在667m2左右,舍内采用漏粪地板,便于收集粪便集中处理,配置自动饮水和自由采食设施,配备产蛋箱,减少窝外蛋,顺应鸡只天性,舍内设置栖息架。选用彩钢板或玻璃钢保温板材料,既符合有机养殖的标准要求,又属于临建,不破坏林地原有地面土地。
2.3种草轮牧
采用林下种草轮牧的模式防止局部过牧。
2.4优化现有饲料品质
北京油鸡商品蛋鸡从雏鸡开始到淘汰整个饲养期均应供给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必需有合理的饲料配方、全价营养饲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使其发挥出高水平的生产性能,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和抗病性能,为全程无抗养殖奠定群体健康基础。
2.5无抗养殖
实现无抗养殖不仅依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替代品,更重要的是饲养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养殖环境健康以及生物防控措施的到位,才能保证群体的健康,杜绝抗生素的使用。
2.6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鸡粪等废弃物作为植物肥料或用于秸秆渥堆发酵成有机肥还田。
3 生态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和技术
3.1雏鸡的饲养管理
1)进雏鸡前的准备。①饲养员:工作细心,责任心强,严格执行技术措施;②进雏前7d,鸡舍及设备的检查、安装与维修,3%氢氧化钠热溶液对育雏室内及场区进行全面消毒;③进雏前5d,用次氯酸钠消毒液(蓝光消毒液)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并调试灯光。雏鸡料、葡萄糖、电解多维及清洁饮用水;④进雏前3d,预热试温,使舍温达到33~35℃,并保持湿度65%左右;⑤准备疫苗和药品,鸡舍门口设消毒盆(池)。
2)雏鸡入舍。①鸡舍预热升温是关键,夏季至少预热24h,冬季至少预热48h后才可以接鸡;②将饮水器盛满水,饮用水的温度最好接近室温,在25~30℃之间;③雏鸡运到后,先卸下所有的雏鸡盒并放置在鸡舍里,如果是一摞放在地上,最下面要放一个空盒或别的东西,防止受凉;④迅速把雏鸡均匀地分配到鸡舍的饲养笼中或网上;⑤安置好雏鸡后,再次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和温度是否正常。
3)饮水开食。雏鸡应在24h之内饮水开食,避免过度消耗。饮水中可加入电解多维,或同时加入微生态制剂。水温达到25℃左右。饮水2h后,在开食盘撒上雏鸡专用料,3日龄前用湿料,水与料1:1。确保有足够的采食面积,采取少喂勤添的原则(每2h加料一次),或者采用自由采食。
4)温度控制。进鸡前2d预温,舍内温度要达到32~33℃。育雏第1天33~35℃,1~2d后降为30~33 ℃,以后每周降低2~3℃,直到6周末18~20℃为止(表1)。温度切忌忽高忽低,温差不超过3℃。要适时降温,仔细观察,及时调整温度。
5)湿度控制。开始育雏时,最好采用高温高湿;10日龄前60~70%;之后50~60%,后期保持50%(表2)。
6)光照 1~3日龄24h光照, 4~7日龄23h光照。第2周开始可实行自然光照或16h光照。光照控制一般是2m高度吊一个加罩灯泡,灯间距3m;第1周采用40W的灯泡,第2周以后改用15W灯泡即可满足需要。最好采用黄色光源。
7)脱温。时间:6~7周龄。如果气温高,鸡舍不加温可达到21~24℃,可以5周齡脱温,如果室内温度低于18℃,到7周龄后脱温。脱温要逐步进行,切忌温度突然降低。
8)分群。原则:不同日龄不可混养;公母适时分群;大小分开,群体数量小于800只;全进全出;其它方面,适当光照、注意舍内卫生等。
3.2 放养的过渡期管理
适应期:2~3d,白天打开门窗,温度逐渐过渡。初次放养:晴朗天,15℃以上,上午10点左右。诱导:打开出入口,将饲槽放在离鸡舍1~5m远,放养时间逐日增加。
3.3 不同季节的放养管理
夏季注意防暑、雨淋等应激反应。保证饮水的充足供应,以防暑降温和保持机体代谢平衡和健康。提高饲料中的营养物含量,利用早晨和傍晚天气凉爽时强化补料。注意饲料、饮水和环境卫生,定期驱虫,保证鸡体健康。秋季气温渐低,逐渐缩短放养时间。上午延迟外出,下午让鸡早回圈。当气温低于5~8℃时,停止鸡群放养。
3.4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产蛋期光照。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每隔一周一次性增加光照2h,直至全天光照达16h为止。
2)产蛋箱的设置。产蛋箱的要求:颜色:深黄色或绿色;高度和深度:上部有遮盖,隐蔽性好;底板结实,安置稳定数量:1个/5只母鸡。摆放:分布均匀,开口面向鸡舍中央。位置:避光幽暗的地方。垫草:经常更换清理。
3)脱肛。食盐1%连喂2d。
3.5应急预防及补救
夏季,部分鸡只容易遭到雨淋出现应激反应;冬季,严寒、大风大雪天气,应控制鸡只舍外活动时间,增加舍内灯光、料槽,增设饮水器具、净化装置等,解决鸡只回舍后及时饮水、饮干净水的问题。以上应急情况均需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增加补饲量,补粗补青,适当补充青绿多汁饲料、强化维生素添加剂。同时整顿鸡群:挑出病鸡:看食欲、观粪便、听呼吸;挑出停产鸡:冠小萎缩,粗糙而苍白;眼圈与喙呈黄色;主翼羽已脱落;耻骨间距离变小,耻骨变粗者;体重过轻,过肥和瘫痪。
参考文献:
[1]刘颖,李培娟,杨飞燕,等.可持续发展性林下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研究[J].当代畜牧,2014(18):8-9.
[2]胡继宽.基于 AHP 的林下养殖决策模型[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8):10-12.
[3]邹振兴,梁称福,Nguyen Thi Thanh Hai,等.林下养鸡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1,8(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