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鸡的养殖技术措施
2022-03-27陈隆勇
陈隆勇
摘要:鸡肉、鸡蛋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巨大。新时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对于鸡肉和鸡蛋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鸡生态化养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能够缓解养殖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提升鸡肉、鸡蛋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为养殖场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以怀化市为例,分析了生态鸡养殖特点;养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怀化市;生态鸡;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养鸡产业是怀化市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传统养鸡模式所存在的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益、低品质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加快养鸡产业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态鸡养殖特点概述
生态鸡俗称土鸡、笨鸡,区别于传统的笼养鸡。生态鸡饲养期间,通过放养的方式任由鸡群自由活动采食自然饲料,减少人工饲料、抗生素的使用,因此所生产出的鸡肉、鸡蛋更加绿色、健康,营养物质更加丰富,不含抗生素,因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生态鸡养殖模式,更加符合新时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利用果园、农田、林地、山地等场所自由放养鸡群,任由鸡群采食自然环境当中的昆虫、籽实、腐殖质,饮用山泉水,并适量补充人工饲料,如:玉米、小麦、地瓜、南瓜、萝卜及五谷杂粮等,满足鸡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元素和物质的需求,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患病率,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加绿色、健康、优质的鸡肉、鸡蛋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和传统的笼养鸡相比较而言,生态鸡养殖模式更加符合新时期所提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于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为养殖场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值得推广普及应用[1]。
2生态鸡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2.1科学选址建舍
生态鸡养殖对于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养鸡前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选址建舍工作。生态鸡养殖大多为散养模式,但依然需要建立相应的栖息场所,因此要做到科学选址,将鸡场建立在林场草地交汇位置,确保背风向阳、地势较高且平坦,水电资源充足便利,要尽可能的远离居民生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化工厂区、屠宰场、交通要道、风景区,避免出现相互污染的现象。科学选址后,要进行合理建舍,建舍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就近取材,降低成本,优选节能环保型材料,如:稻草、藤条、杂木等,屋顶应选用预制防水材料,鸡舍高度控制在2m为宜,并设置相应的架子、饮水槽、饲料槽、保温设施等等。建造规模应结合资金状况、养殖数量等因素合理化确定。要确保鸡舍具备较高的牢固性,同时要具有防寒、保暖的效果。养鸡场外围应设置围栏或者塑料网,避免鸡走失,同时也能够防护野生动物的入侵。此外,要在围栏外挖掘60cm宽的排水沟,便于养殖场排水[2]。
2.2雏鸡优选
生态鸡养殖前,科学选种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养殖人员在选种时,应充分结合地域环境、气候、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化的选种,保证养殖效益。不仅如此,选种时还应认真考虑不同品种鸡的生长特点,优选具备适应性及抗病能力较强的鸡。一般来说,生态鸡养殖主要以饲养本地土鸡为主,同时搭配乌骨鸡、高脚鸡等品种鸡混合养殖,保证品种多样性,增加养殖收益。选择生态鸡品种时,养殖人员应做好检查工作,确保其无病史,密切留意雏鸡的健康状况,严格按照健康标准选择大小适中、羽毛整洁、腹部柔软、体质结实、活泼好动、叫声清脆的雏鸡,其生命力顽强,抗病力强,养殖时省心省力。挑选雏鸡后在运输时应做好防护工作,提前饲喂维生素,减少运输应激。引种后要隔离饲养雏鸡半个月,期间应密切留意雏鸡健康状况,确保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正常饲养[3]。
2.3饲养管理
生态鸡养殖期间,饲养管理是最为关键的工作,要做到科学、规范饲养管理,加快鸡群生长发育,同时也必须要符合生态化养殖标准和要求。养殖期间,应严格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一般情況下,鸡舍饲养时以饲养20只/m2为宜,放养时每亩饲养100只为宜,密度过大会增加疫病发病率,同时会破坏放牧场地生态环境。雏鸡引进后应进行恒温、脱温处理,针对10~15日龄内的雏鸡禁止自然放养,应在恒温舍培育一段时间,温度控制在25~30℃为宜,湿度控制在70%为宜,恒温培育时应密切留意健康状况,羽毛丰满且具备一定消化、运动能力后方可尝试进行放养,放养前期应做好防应激处理工作。雏鸡脱温须有适应过程,15日龄后每周降低2℃,开始白天不加温,晚上给温,经5~7d,鸡群适应自然气温后,就可不再加温。针对15日龄内的雏鸡,应喂食易消化的雏鸡饲料,15日龄后逐渐喂食新鲜蔬菜、牧草、瓜果、农作物籽实,在雏鸡达到25日龄时,选择在晴朗天气尝试全面散养,此时鸡群已经具备较强的消化、觅食能力,能够自由采食自然环境中的各类食物。一般情况下,生态鸡养殖大多白天任由鸡群在果园、田地中觅食青草、小虫和籽粒,晚上回舍补充饲料,要确保所补充的饲料无腐烂、发霉、变质等现象,避免鸡群中毒造成损失[4]。
2.4巡视检查
生态鸡养殖以散养为主,自然环境不可控,养殖场户要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工作,确保场地内无威胁,避免发生意外。放养初期,应进行小规模和小范围的放养,鸡群适应后再逐步扩大放养范围,放养时鸡群会觅食昆虫、籽实、野草补充营养,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鸡群觅食规律、状况,适当投喂维生素,提高鸡群抵抗力。每天均要检查场地状态,认真做好防鼠、蛇、野猪、鹰等天敌动物,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要密切留意鸡群健康状况,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进行隔离诊断治疗,避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减少损失。此外,巡查时,应密切留意天气状况,如有大风、暴雪、强降雨、雷电等天气,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内,避免对鸡群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2.5疾病防治
生态鸡养殖过程中,为降低疾病发生几率,积极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养殖人员要树立科学化的疾病防治意识,形成防治结合的理念,确保鸡群健康生长。
首先,要重视预防接种,鸡病防治中,免疫接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养殖人员要结合养殖规模、日龄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从正规途径采购疫苗,保证疫苗质量,做好疫苗储存保管工作,避免疫苗失效,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控制好接种时间、方法和剂量,确保达到最佳的免疫接种效果。免疫接种前后半个月,禁止喂食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使用疫苗前,务必检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发现破瓶、潮解、失效或有杂质者杜绝使用。一般情况下,生态鸡全生命周期免疫接种程序为4~5日龄用H120疫苗,13~15日龄用新城疫Ⅱ系加法氏囊疫苗滴免,28~30日龄用I系疫苗和禽流感疫苗,32~34日龄用H52疫苗。饲养期超过100d的,建议在60~65日龄注射一次I系疫苗。落实免疫接种工作,实现对疫病的有效防控,确保鸡群健康生长。
其次,做好场地消毒工作,养殖人员要提高消毒意识,制定规范的消毒计划、程序,落实鸡舍、养殖场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做好对鸡舍的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更换垫料,及时冲刷鸡舍、水槽、料槽,定期使用石灰水对墙壁消毒,养鸡前应使用甲醛、高锰酸钾蒸熏消毒鸡舍24h,消毒后通风1周再养殖。鸡场消毒时,在入场位置设置消毒池,对进出入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及时堆积发酵鸡粪,每周对鸡场喷施3%氢氧化钠溶液1次。此外,饲养期也应做好消毒工作,每周使用0.1%苯扎溴铵消毒液带鸡消毒1次,有效杀灭鸡舍及环境中的细菌病毒,有效降低鸡病发生几率。需要注意的是,应轮换使用消毒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和彻底性,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再次,要定期做好驱虫工作,生态鸡散养模式下,鸡群接触各类环境,易于感染寄生虫,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寄生虫会汲取大量的营养,导致鸡群生长发育缓慢,严重的会停止发育,延迟出栏,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养殖人员应高度重视驱虫工作,散养土鸡常见寄生虫主要包括球虫、线虫、吸虫、螨虫等,要结合寄生虫种类的不同,合理化选用驱虫药物,保证驱虫效果。针对线虫,优选左旋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等药物;针对绦虫,优选阿苯达唑等药物;针对吸虫,优选硝氯酚、阿苯达唑等药物;针对疥螨,优选敌百虫、阿维菌素等药物;针对虱子,优选敌百虫、伊维菌素等药物。要严格控制好用药法及用药量,避免产生毒害。
最后,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养殖人员应密切留意鸡群健康状况,包括:采食状况、是否合群等,如发现有异常现象,應及时进行隔离、诊断治疗,如确诊为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封锁疫区,扑杀处理无治疗意义的鸡,期间禁止一切调运活动,避免疫病传播扩散。针对尚有治疗意义的鸡,在进行正确诊断后,采用中西结合方法予以治疗,提高治愈率,帮助病鸡更快恢复健康,降低养殖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养鸡业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加快生态鸡养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养鸡业作为怀化市重要产业,要充分意识到生态鸡养殖优势,掌握生态鸡养殖技术要点,提升鸡生态化养殖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郑小军,赵倩,李树红.生态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兽医导刊,2019(19):60.
[2]孔新荣,沈海斌,王伟丰,等.生态鸡饲养技术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4):71.
[3]葛旭芳.基于生态理念的鸡养殖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10):95.
[4]刘建军,王元珍,赵彩荣,等.生态养鸡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与推广,2016(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