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理课走进学生内心

2022-03-27林爱萍

科学与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课堂教学

林爱萍

摘要:心理活动课注重学生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课程的形式以活动为主,课堂常常出现“活而无序”的情况,很难真正地深入到学生内心。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对中学心理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让心理课堂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关键词:中学心理;课堂教学;课堂有效性

心理活动课是一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的新兴课程。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课程,心理活动课不以落实知识为目的,重在追求学生的感受强烈;不是根据老师的主观设计,而是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不强调学生认真听讲,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要求心理活动课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一、有序——走进内心的前提

一堂心理活动课要能走进学生内心,前提是保证课堂有序。心理活动课重在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放开心灵、积极参与活动与体验。因此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安全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感受到自由、宽松、没有压力,从而更好地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有些新手心理教师常常把轻松的课堂理解为“不能管”的课堂:在教学上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甚至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容忍度一再放宽。没有纪律的课堂,甚至放任的课堂,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1]。因此,要让心理活动课走进学生内心,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自身的反思,前提就是要保证课堂教学民主且有序。通过学习和对实际课堂的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制定课堂契约。课堂契约是指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2]。第一节课就要开始注重培养课堂纪律和秩序,师生共同协商并签订课堂契约。例如:在第一堂心理活动课《适应高中,从心开始》中,引用了一个主题大讨论“火车该往哪个方向开”,学生在规则和生命的选择面前,让学生的心灵接受一次强有力的震撼,让学生明白“规则是一种约束,但也是一种保护”,真正感悟到规则的重要。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就要遵守规则。当学生的心灵真正受到强烈震撼的时候,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遵守课堂规则,制定课堂契约等问题时,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最后,确定了心理课堂契约“尊重、接纳、分享和参与。”

(二)明确活动规则。心理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很多同学往往还没有听完或听清活动规则,就急于开始游戏或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课堂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因此,在活动前讲清楚规则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规则时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并通过示范和让学生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规则。例如在《在友谊之舟颠簸时》一课的热身游戏——“我错了”的游戏规则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口号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做错的同学要到台上给底下的同学鞠一个躬,并说声“对不起,我错了。”遵守规则的游戏,才是有意义的游戏。

(三)确定统一手势。当课堂吵闹时,许多学生会通过大喊“安静”、“不要讲话”等方式,这些方法会制造出了新的噪音。维持课堂秩序,需要灵活的方法,有时无声的方式更有震慑力。比如,可以事先和学生约定,当教师伸出一只手指时做“嘘”的动作时就表示安静,这时所有同学都要双手捂住嘴巴,不发出声音;当老师拍掌三下时,就表示活动停止,全班同学都要停止活动,保持安静;用拍拍肩膀的方式提醒自己的同桌安静下来等,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有趣——走进内心的动力

要让心理活动课走进同学们的内心,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动力。有趣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走进课堂。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丰富的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方式都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一)运用多种活动形式。

“心理活动课应以活动课为主”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活动形式有很多种:游戏、角色扮演、问卷调查、问题讨论、辩论会等。在《做时间的主人》一课中,通过“撕一撕我的时间”的活动,将无形的时间具体化。活动中,将长为24厘米的纸条平均分成24份,每一份代表一个小时,总共24小时。纸条代表的是过去一天24小时的时间。让同学们在纸条中标出自己过去一天的活动,比如睡觉7小时,吃饭2.5小时,聊天1小时等。最后,把其他活动时间撕下,留下学习时间,小组成员比较各自的纸条。

时间本是无形而抽象的,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和时光易逝,小小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带来情绪的变化,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让课堂变得有趣,不仅仅要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还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课件、选用恰当的音乐背景、利用视频资料等,充分创造出一个生动、立体、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学得更有效。

在《走进高中,从心开始》一课中,选用北师大心理文化节拍摄的视频《心理学究竟是什么》诙谐有趣,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心理学的魅力,也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三、有用——走进内心的目的

心理活动课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想学生所想,教学生所教。

在第一节课时,我让同学们通过小纸条的形式匿名写下两个问题:“1.你最希望在心理课中收获到什么?2.目前最希望解决的心理困惑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或问卷调查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目前的需求和心理困惑,作为本学期选题的参考。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们主要在人际交往、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存在较多困惑。因此,在本学期的心理活动课中,我针对这两个方面开设了《做时间的主人》《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成败》《当友谊之舟颠簸时》三课的内容,并计划在期末考试前开设一节有关如何缓解考试压力的心理课。

与此同时,心理活动课要有时效性。比如,在期中考试的后一周,我给学生上了一节题为《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成败》的心理课,主要讲如何对本次考试成绩进行合理归因。一个人把他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对今后行为的认识。所以,考后一周上本节课不仅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有用的一节课。

四、结语

心理学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培养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心理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五、参考文献

[1]许茵. 农村初中课堂管理研究——以河南省镇平县雪枫初级中学为例[D]. 河北师范大学.

[2]张英. 建立活而有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秩序[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4):2.

[3]王永萍. 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 戏剧之家, 2014(17):2.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